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心素养与信息素养

核心素养与信息素养

• 学会学习主要指,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 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 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 内容。
• 健康生活主要指,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 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 健全人格、自主规划等内容。
社会参与
•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 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 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 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核心素养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 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 同素养;
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 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 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2016
总体框架(文字表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 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 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 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为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十八个基本 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根据这一总体框架, 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 求。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特征(林崇德)
• 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 • 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发展; • 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 • 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文化基础
•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 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 人文底蕴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 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 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内容。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构成的核心素 养总框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等本质属 性的观点,与我国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 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
六大素养既涵盖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 品格与能力,又体现了核心素养“最关键、最必要”这一 重要特征。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核心素养与信息素养
两个重要文件
•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4年3月) •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
意见》(2014年4月)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2014年3月)
指导思想: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线,……培养富有民族自 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 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平、法制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以核心素养为方向的改革的缘起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4 月)
一个抓手—— 课程改革
• 科学精神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 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 维、批判之一、用于探究等内容。
自我管理
• 自我管理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我的学习和生活, 认识和发展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适应 社会发展需要的自我发展目标,成就精彩人生, 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五项任务(五个统筹) 统筹各学段 统筹各学科 统筹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 统筹各方面优势力量 统筹校内外阵地
形成育人 大格局
十条措施——着力推进的关键领域和主 要环节
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 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 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 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 法等。
科学 精神
理性 思维
批判 质疑
勇于 探究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 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指导行为等。
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 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作出复杂的选择 和决定等。
人文 底蕴
人文 积淀
人文 情怀
审美 情趣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 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
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 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 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 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 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 华美等。
• 责任担当只要指,学生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 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内容。
• 实践创新主要指,学生在劳动实践、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 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 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内容。
文化 基础
基本原则: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 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 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形结合; 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坚持针对性与系统 性相结合。
主要内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