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读准“神奇、倒映诗情画意人间仙境”等词语。
2、了解最后一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3、了解文章从上而下的观察方法以及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并学会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训练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九寨沟的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为什么喜欢旅游?是呀,旅游可以开拓眼界,愉悦心情,今天哪我们就跟着巴金爷爷一起去九寨沟游览一番。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课文都预习过,能读好这些词语吗?(松潘镶嵌湖泊攀吊窥视羚羊咀嚼蹿出来银花四溅蔚为壮观憨态可掬)
来这排同学开火车,读对了同学们跟读,读错的我们一起来
帮忙。
去掉他们的伙伴还能读好吗?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次老师有要求,读完课文后一定要有话可说。
4、读得很认真老师都不忍心打扰你们了。
谁来说说自己想说的话?
(预设评价:1、这是你的收获。
2、谈出了自己的感受3、)
5、过渡:
如此神奇的九寨沟巴金爷爷这样赞叹到(屏幕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话意的人间仙境啊!
谁来读读?
(我听出了你的惊叹!谁再来读读?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哦,你在赞美九寨沟)随机板书:自然风光异兽珍禽课文的一句话把整篇课文内容浓缩在一起,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把前三个词概括起来?能找出这些词语相关的段落吗?给大家点时间快速浏览课文。
谁来说说你找出的段落?(第几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然风光
来,我们随着巴金爷爷隽永凝练的文字来欣赏九寨沟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
品读一:“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湖水清澈见底,湖
底石块色彩斑斓。
总体感悟:
1、自己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评价:你发现了这段话中讲了什么内容。
)
2、闭上眼睛,你在静静的看录象,你听:一座座雪峰。
大大小小的湖泊。
湖底。
这次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逐句品读:
1、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句话,(画上红色横线)试试怎么读?
生:读
我听出来了,你听出来了吗?你听出了什么?
(预设评价:1、我听出来了雪峰真高真美呀!2、我听出了你的惊叹!3、我感受到了你内心的赞美!
(高声赞叹,低赞叹)?
师:谁再来读读,让我们看到那雪峰?
(预设点拨:这雪峰还不够高,谁能让它再高一点)
“银光闪闪”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别说读出来!
师:我看到了这雪峰高耸入云,直插九霄云外,山顶皑皑白雪,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
知道吗,同学们在九寨沟象这样的雪峰一共有12座呢。
师:来齐读这句话,让我们大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像站在雪峰脚下!
品读二:“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
师过渡:欣赏完令人震撼的雪峰我们再来领略九寨沟那些湖泊
的迷人魅力。
1、谁来读读让老师看清到底有多少湖泊?
你听出来了吗,有多少湖泊?(很多)
2、“大大小小”换成“很多”可以吗?读读体会一下。
(只突出多,没有突出形状,“大大小小”更能让我们感受到那大小不同的湖泊的美景)
(预设评价: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这个句子实在是太美了!谁能把这副美景展示在我们面前?
(预设评价:你让我们看到了宝石般的湖泊。
)
宝石般的湖泊,多么珍贵的宝石呀,轻一点读,有什么感觉?
3、大家能仿照这句话写个句子吗?
投影出示:大大小小的()像()
师: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大大小小”你听出来什么?
师:宝石,见过吗?什么样的?
(闪闪发光、亮)
可见这湖水怎么样?
师:看看谁能把散发着宝石光泽的清清的湖水读到我们面前来?
品读三:“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
五彩的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师:这湖泊还有什么特点?谁来读读,它的特点是什么?
生交流。
人们为什么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五花海”,”五彩池”?
生交流.
师总结过渡:是呀,九寨沟湖水之多,湖水之清,湖底的石块绚丽多彩,真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谁还想读一读让我们再次看到那美丽的童话世界。
品读四:”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师:谁再来读读你看到的?
师:谁来读一读,从他的朗读你看到了怎样的瀑布?
生交流.
师:文中把瀑布比作了什么?谁来用一个词概括一下九寨沟的瀑布?蔚为壮观,怎么叫蔚为壮观?
谁能让我们看到那蔚为壮观的瀑布?
师评价:读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那条高低错落的瀑布,仿佛听到了哗啦啦的水声.
师引读: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
由此形成的……。
师总结过渡: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了一座座银光闪闪的雪峰,一个个色彩丰富的湖泊,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生交流.
让我们把看到的这些告诉那些没来过九寨沟的人.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课件:九寨沟真是……九寨沟真是……引读:这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珍稀动物
师总结过渡:领略了那仙景般的美景,我们再随着作者进入九寨沟的珍稀动物区,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文中出现了那些小动物?此时此刻,他们都正在干什么?(注意圈点勾画)
品读一:金丝猴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金丝猴它在干什么?
(就在不远处,有一只金丝猴正攀吊在……向你窥视。
)
师:“窥视”什么意思?
(悄悄地看)
师:此时金丝猴可能会在悄悄看什么?
师:“窥视”这个词让我们品出了金丝猴的什么特点?
生:机灵
师:老师看看机灵的金丝猴在哪里?
师适时点拨:“眨巴”读的重而快,“窥视”读地轻。
师:来,机灵的小金丝猴读读.(指一名学生)
师:恩,我看到了一只惹人喜爱的金丝猴!
师:谁能读的再可爱趣些?
师评:恩,更可爱的一只小猴子。
品读二:大熊猫
师:大家看到大熊猫在干什么吗?
师:“若无其事”是什么样子?
生表演一幅悠闲自在的样子。
师:“若无其事”意思是——
(好像没有什么事,很悠哉,自己做自己的事,不管别人。
) 师:这么若无其事的咀嚼竹叶,大熊猫一定一边吃一边在想——
(这竹叶的味道真好!它一定在想,看我吃的这么香,难道你们肚子不饿吗?)
师:谁来读读描写大熊猫的句子?
老师看到了有的同学还带上了表情,来大熊猫们,带着若无其实的样子再读读.
品读三:小熊猫
师:那你们看到了怎样的小熊猫呢?
生交流。
师:小熊猫们,你们面前(桌子)就是清澈见底的河水,赶紧美美地照照吧!
师:你们在照什么?
(我照照自己的头发是不是梳整齐了;我看看自己身上的毛干净不干净;照照自己的脸有没有灰尘。
师:小熊猫们,把你们的高兴美美地读出来吧!
师:把“美滋滋”读好。
“美——滋——滋——”
再来试试。
爱美之心,人之皆有,原来小熊猫也这么爱美呀!
师总结过渡:充满神奇的九寨沟就这几种珍禽异兽吗?
此时你在九寨沟,也许还会见到什么动物?他们长的怎么样,它们在干什么?谁来说说.(先静静地想想)
师:大家为什么说的这么精彩,有没有发现他们说的有共同的特点?
(都把小动物当成人来说了)
师:这些都是拟人化的手法。
师: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在这些句子中都有一个相同的词:也许。
这个词去掉行不行?为什么?看到了九寨沟这么多的小动物,你想说什么?保护动物,珍贵,真是(板)异兽珍禽。
师再引读:“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九寨沟是大自然赐于人类的最美丽的乐土,巴金爷爷也情不自禁的赞叹,读:九寨沟真像个童话世界啊!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