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钳工工艺——锉配及复合作业

钳工工艺——锉配及复合作业


2. 角度样板的尺寸测量角度样板斜面锉削时的尺寸测量 ,一般都采用间接的测量法(见下图所示)。
其测量尺寸M与样板的尺寸B,圆柱直径d之间有如下关系:
d d M= B ctg 2 2 2
式中 M——测量读数值,mm; B——样板斜面与槽底的交点至侧面的距离,mm; d——圆柱量棒的直径尺寸,mm; a--斜面的角度值。 当要求尺寸为A时,则可按下式进行换算。 B=A-C· tgα A——斜面与槽口平面的交点(边角)至侧面的距离,mm; C——角度的深度尺寸,mm。
4. 加工件2,尺寸15mm、18mm处可参照第一单元凹形面的 锉削尺寸控制方法,来达到对称度要求,并用件l凸形面锉配,达到 配合间隙<0.1mm凹凸配合处的位置精度,达到对称度0.1mm 的要求。 然后按划线锯去60°角余料,锉削并按前述方法控制25mm的尺 寸误差,来达到 150 0.05 mm的尺寸要求。再用60°角度样板检验锉准60°角度,
4.加工凹形面。
(1)用钻头钻出排孔,并锯除凹形面的多余部分,然后粗 锉至接触线条。
(2)细锉凹形顶端面,根据80mm处的实际尺寸,通过控 制60mm的尺寸误差值(本处与凸形面的两垂直面一样控制尺寸) ,从而保证达到与凸形件端面的配合精度要求。
(3)细锉两侧垂直面,两面同样根据外形60mm和凸形面 20mm的实际尺寸,通过控制20mm的尺寸误差值(如凸形面尺寸 为19.95mm,一侧面可用
锉配的基本加工方法是:先把一件锉好(符合图纸要求)作 为基准件,然后根据基准件来锉另一件,由于外表面易加工,便 于测量,易获得较高的精度,故一般先加工凸件,再加工凹件。 在进行配合时,可采用光隙法或斑点法检查凸凹件的配合 情况,确定锉削部位和余量,使其逐步达到配合要求。
第一单元
一、教学要求
锉削凹凸体
3. 采用间接测量方法来控制工件的尺寸精度,必须控制 好有关的工艺尺寸。例如为保证20mm凸形面的对称度要求,用 间接测量控制有关工艺尺寸,用下左图解说明如下:图a为凸 形面的最大与最小控制尺寸;图b为在最大控制尺寸下,取得 的尺寸19.95mm,这时对称度误差最大左偏值为0.05mm,图c为 在最小控制尺寸下,取得尺寸20mm,这时对称度误差最大右偏 值为0.05mm。
并用O.05塞尺检查不得塞入,达到配合间隙<O.05mm的要求。再 用圆柱间接测量,按前述公式求出测量的规定读数来控制达到 30±O.1mm的尺寸要求。 5. 再加工件l,按划线锯去60°角余料,照件2锉配,达到角 度配合间隙不大于O.1 mm。 同时也用圆柱间接测量,来控制达到 30±O.1mm尺寸要求。
第三单元
锉配四方体
一、教学求
1.掌握四方体锉配的方法; 2.了解影响锉配精度的因素并掌握锉配误差的检验和修正方 法; 3.掌握锉配工、刃具的正确使用和修整。
二、相关工艺知识 1.四方体锉配方法 (1)先锉准外四方体,后配锉内四方体。内四方体锉配时 ,为便于控制尺寸,应按图样 要求选择有关的垂直外形面作测量基准,锉配前必须首先保 证所选定基准面的必要精度。 (2)加工过程中内四方体各表面之间的垂直度,可采用自制量 角样板(见下图)检验,此样板还可用于检查内表面直线度。 (3)在内四方体锉削中,为获得内棱清角,必须修磨好锉刀边 ,锉削时应使锉刀略小于90°一边紧靠内棱角进行直锉。
五、注意事项 1. 为了能对20mm凸、凹形的对称度进行测量控制, 60mm处的实际尺寸必须测量准确,并应取其各点实测值的平 均数值。
2. 20mm凸形面加工时,只能先去掉一垂直角料,待 加工至所要求的尺寸公差后,才能去掉另一垂直角料。由于受 测量工具的限制,只能采用间接测量法,来得到所需要的尺寸 公差。
六、练习记录成绩评定
总得分:
项次 项目与技术要求 实 测 记 录 单次配 分 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尺寸要求40±0.05(2处)
尺寸要求60+0.05(2处)
尺寸要求 150 0.05
3分
3分 4分 3分 3分 5分 5分 3分 10分 0.5分 1分 违者每次扣5分 开始时间 日 日 日 时 时 时 分 分 分 负额每30分钟扣 5分
即 式中
三、生产实习图
实习件名称 角度样板
材料 35钢
材料来源
0.2 0.2 60 40 0.1 0.1 10 0.1
下道工序
件数 2
工时(小时 ) 12
四、实习步骤
1.按图样划外形加工线,锉件l和件2,达到尺寸40±0.05, 60±0.05和垂直度要求。
2. 划件l和件2全部加工线,并钻3-φ3mm工艺孔。 3. 加工件l凸形面,按划线垂直锯去一角余料,粗、细锉两 垂直面。根据40mm处的实际尺寸,通过控制25mm的尺寸误差值(本 处应控制在40mm处的实际尺寸减去150 0.05 mm的范围内),从而保证
文明生产与安全生产
开始时间
8 工时定额10小时 结束时间 实际工时

日 日

时 时

分 分 负额每30分钟 扣5分
第二单元
一、教学要求
锉配角度样板
1. 初步掌握角度锉配和误差的检查方法及了解影响 锉配精度的因素; 2. 掌握具有对称度要求的配合件的划线和工艺保证 方法;
3. 掌握角度样板工件的检验及误差修正方法。
4. 在锉配凹形面时,必须先锉一凹形侧面,根据60mm处 的实际尺寸通过控制2lmm的尺寸误差值(本处为 ×60处的实际尺寸减凸形面 ×18 1 处的实际尺寸加 2 间隙值),来达到配合后的对称度要求。
1 2 1 2
5. 凹凸锉配时,应按已加工好的凸形面先锉配凹形两侧 面,后锉配凹形端面。在锉配时一般不再加工凸形面,否则会 使其失去精度而无基准,使锉配难以进行。
六、练习记录成绩评定 总得分:
项 次 1
2
项目与技术要求
0 尺寸要求 200.05 (3处)
实 测 记 录
单次配 分 12分
10分
得 分
锯割尺寸要求20±0.5
3
4 5 6 7
锯割平面度0.5
配合间隙<0.10(5处) 配合后凹凸度0.10
9分
5分 10分 1分 违者每次扣5 分
配合表面粗糙度Ra≤3.2μ m( 10面)
(3处)
尺寸要求 180 0.05
尺寸要求30±0.1(2处) 凹凸配合间隙<0.10(5面) 60°配合间隙<0.10(2面) 60°角倾斜度0.05(2面) 凹凸配合后度0.1 表面粗糙度Ra≤3.2μ m(20面) φ 3工艺孔位置正确(6只) 文明生产与安全生产
13
工时定额10小时
结束时间 实际工时
1. 掌握具有对称度要求的工件划线; 2. 会正确使用和保养千分尺;
3. 初步掌握具有对称度要求的工件加工和测量方法;
4. 熟练锉、锯、钻的技能,并达到一定的加工精度要求,为 锉配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相关工艺知识 1.对称度概念 (1)对称度误差是指被测表面的对称平面与基准表面的对 称平面间的最大偏移距离△,如左图所示。 (2)对称度公差带是相对基准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个平 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右图所示的公差值t。
4. 当实习件不允许直接配锉,而要达到互配件的要求 间隙,就必须认真控制凸、凹件的尺寸误差。
5. 为达到配合后转位互换精度,在凸、凹形面加工时 ,必须控制垂直度误差(包括与大平面B的垂直)在最小的范围内( 如下图所示)。由于凸、凹形面没有控制好垂直度,互换配合后 就出现很大间隙。 6.在加工垂直面时,要防止锉刀侧面碰坏另一垂直侧面 ,因此必须将锉刀一侧在砂轮上进行修磨,并使其与锉刀面夹 角略小于90°(锉内垂直面时),刃磨后最好用油石磨光。
钳工工艺
——锉配及复合作业
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学校
《钳工工艺》
锉配及复合作业
锉配及复合作业
学习目标: 学习本模块后应了解锉刀的种类,规格和应用场合;锉 刀使用规则和锉削安全技术,锉削时产生刃口的类型及原因。 应掌握正确选用锉刀;锉削操作要领;锉削平面,曲面和锉配 的方法。
教学要求: 1、初步掌握角度和误差的检查方法及了解影响锉配精度的因 素。
1 1 0.01 10 × 60 处尺寸减去 mm ,而另一侧面必须控制 2×60处尺寸减去 2 0.05
0.05 10 0.01 mn),从而保证达到与凸形面20mm的配合
精度要求,同时也能 保证其对称度精度在0.10mm内。
5.全部锐边倒角,并检查全部尺寸精度。 6.锯割,要求达到尺寸20±0.5mm,锯面平面度0.5mm ,不能锯下,留有3mm不锯,最后修去锯口毛刺。
6.全部锐边倒棱,检查精度。
五、注意事项 1. 因采用间接测量来达到尺寸要求值,故必须进行正确换 算和测量,才能得到实际所要求的精度。 2. 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加工面都比较狭,但一定要锉平和 保证与大平面的垂直,才能达到配合精度。
3. 凸形面加工,为了保证对称度精度,只能先去掉一端角 料,待加工至规定要求后才能去掉另一端角料。同样只许在凸 形面加工结束后才能去掉60°角余料,完成角度锉削,以保证 加工时便于测量控制。
150 通过控制39mm的尺寸误差值(本处应控制在 0.05 mm的 尺寸要求;
1 2
0.025 实际尺寸加 mm的范围内),从而保证在取得尺寸 9 ×60处的 0.05
又能保证其对称误差在0.1mm内。 180 0.05 mm的同时,
按划线锯去另一侧一垂直角余料,用上述方法控制并锉对尺寸 0 18 mm ,直接测量锉对 150 0.05 0.05
2.对称度的测量
(1)对称度测量方法 测量被测表面与基准表面的尺寸A和B,其差值之半即为对 称度误差值,如图所示。
(2)对称形体工件的划线对于平面对称工件的划线,应在 形成对称中心平面的两个基准面精加工后进行。划线基准与该 两基准面重合,划线尺寸则按两个对称基准平面间的实际尺寸 及对称形体的要求尺寸计算得出。 (3)对称度误差对转位互换精度的影响按下图说明如下: 当凹、凸件都有对称度误差为0.05mm,且在一个同方向位置配 合达到间隙要求后,得到两侧面平齐,而转位180°作配合, 就产生两基准面偏位误差,其总值为0.10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