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第5课 孔乙己》同步练习卷(4)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第5课 孔乙己》同步练习卷(4)


B.大伙儿唱得很热闹的叫“金满斗会”。 C.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第1页(共6页)
D.它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一只天鹅!
6.下列对联对应的作家、作品,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1)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笫一家。
(2)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笔砚.(yàn)
D.营.生(yíng) 间.或(jiàn)
哄.笑(hōng)
咸亨.酒店(hēng) 不屑.置辩(xiè) 唠.唠叨叨(lāo) 颓.唐不安(tuí)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0 分,满分 0 分)
2.说说下列加点词的妙处。 (1)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 (2)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3)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3)“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
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这句话属于
描写,表现了孔乙己
的生活现状。
(4)掌柜一再提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反复出现有什么
作用。
(5)“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与“的确”是否矛盾?
3.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哪句的表述更好些,并说说好在哪里。 (1)A.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B.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2)A.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B.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断,跌断……”
4.下列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 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 5 课 孔乙己》同步练习卷(4)
一、选择题(共 1 小题,每小题 0 分,满分 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附和.(hè)
蒲.包(pú)
门槛.(kǎn)
B.荤.菜(hūn) 阔绰.(chuò)
伤疤.(bā)
C.孱.水(chàn) 绽.出(dìng)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 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 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 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 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三篇文章的篇名。 (2)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3)说说你对选文结尾处画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4)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5)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6)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 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 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 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 作品:《背影》《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 示例一:两行大字,彰显爱国力量。(《最后一课》)
第3页(共6页)
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 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 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 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 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 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 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 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 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 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 ﹣﹣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 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 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 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 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 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 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 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2.
; 3.
; 4.

三、选择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0 分,满分 0 分)
5.A; 6.C; 7.中秋过后的一个下午;咸亨酒店;孔乙己、掌柜、“我”;孔乙己最后一
次到酒店喝酒;外貌;穷困潦倒、可怜悲惨;D; 8.一片笑声;尽显世态炎凉;孔乙己;
9.

声明:试题解析著 作权属菁优网 所有,未经书 面同意,不得 复制发布
“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等是具体描写。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自选写作对象,写一段
肖像描写的文字。(200 字左右)
第5页(共6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 5 课 孔乙己》同步练习卷(4)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1 小题,每小题 0 分,满分 0 分)
1.C;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0 分,满分 0 分)
第4页(共6页)
示例二:下课钟响,不弃美丽法语。(《最后一课》)
拟写: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孔乙己是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借助于人
物的肖像描写。作者在进行肖像描写的时候,采用的是概括描写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手
法。“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是概括描写,“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D.(1)杜甫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西游记》(4)老舍
7.阅读《孔乙己》“中秋过后……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部分内容,然后答题。
(1)写出选段所叙内容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①时间:
②地点:
③人物:
④事件:
(2)下面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
(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4)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
《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A.(1)杜甫 (2)《岳阳楼记》(3)《西游记》(4)鲁迅
B.(1)李白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聊斋志异》(4)老舍
C.(1)李白 (2)《岳阳楼记》(3)《聊斋志异》(4)鲁迅
日期:2019/4/4 2 2:16:12; 用户:qgjyus er100 06;邮箱:qg jyus er10006.2195 7750;学号: 21983133
第6页(共6页)
为什么?
(6)选文中几次写酒店的人对孔乙己“笑”,这有什么作用?下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增强悲剧气氛,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
B.揭露封建社会的冷酷
C.批判当时群众的麻木、冷漠
D.加强喜剧色彩,是对孔乙己可笑性格的嘲讽
第2页(共6页)
8. 五猖会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 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 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 过去。于是,完了。
(2)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
惜的样子。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三、选择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0 分,满分 0 分)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