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博与微信传播谣言的危害

微博与微信传播谣言的危害

微博、微信与微信传播谣言的危害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技术力量不断推动人类创造新的世界,也不断的改变着人类生活的面貌。

现阶段的信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其中微博、微信与微信等软件产品的发展是颇具代表性的,与我们的生活也可谓是息息相关与密不可分的,对我们的日常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微博、微信与微信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谈到微博、微信与微信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相同步的,根据最新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64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百分之七十以上,而微博、微信与微信正是借助手机移动互联网这样一种便捷而高效的平台,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人尽皆知,迅速地集聚起了大量的人气,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用户群体。

所谓微博、微信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

同时微博、微信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web、 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来发表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微博、微信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发布信息的迅捷性,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就快速的进行传播,2009年8月新浪网在我国率先提供微博、微信服务,从此微博、微信开始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并快速流行起来。

微博、微信,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在微博、微信上,可以美人美言,也可以恶语相向;可以赞美他人,也可以无理谩骂;能揭露真相,也能散播谣言;能将人捧上天,也可以让人自得自满,摔入地狱。

(马驰)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微信微博、微信都属于“圈子”类软件。

该类软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定位功能微信可以使用“查看附近的人”,用户可以查找本人地点地理方位邻近的微信用户。

体系除了显现邻近用户的名字等基本信息外,还会显现用户签名档的内容。

这就方便了消息的流通,谣言不需要到处散发,它会随着你的移动而使周围人都知道它。

二、独特的语音优势在大街上、餐厅、公园等公众地方看见有人把手机当成对讲机用的时候,你却不知道那是微信,那么你绝对out了。

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的传达,还支持语音发送。

但同时,对于有关部门对于谣言的检测是及其不方便的,因为语音没有文字那么好搜索。

三、大量用户根据去年微信团队宣布的官方数据,在5000万的用户中有活跃用户2000万。

如此庞大的人流量,极其容易引起谣言的传播。

四、稳定的人际关系“有这样一种说法。

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微信的100万粉丝。

这种说法有点夸大,但仍然有一定代表性。

在新浪微博、微信中,僵尸粉丝和无关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

”《创业家》新媒体业务负责人表示。

微信关注的是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是这个平台的价值所在。

微信基于朋友圈的营销,能够使营销转化率更高。

五、方便的信息推送微信大众帐号可以经过后台的用户分组和地域操控,完成精准的音讯推送。

一般大众帐号,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三个类的内容。

认证的帐号则有更高的权限,不仅能推送单条图文信息,还能推送专题信息。

据称,在推送的打扰方面,下一版别的推送将悉数撤销声响提示,以便把私家信息和内容音讯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的信息推送服务难免会步微博、微信的后尘,使用户反感繁多的垃圾信息。

(任运宇)在微信与微博、微信如此方便的时代,不可避免的也伴随着一些隐患的出现。

网络谣言近年来声势喧嚣,影响日增,成为困扰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难题。

对于社会、个人、政府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众利益。

由于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快捷,范围广,一旦一些危言耸听的谣言形成了一定规模,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引起广大市民的慌乱,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如我们所知的2011年抢盐事件就是如此。

2011年3月,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我国一些网民开始热议核辐射的影响。

网络谣言乘虚而入,称海盐受到核污染,导致抢盐风潮发,“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上升到“海盐变核盐不能再吃”,公众陷入恐慌,开始抢盐。

之后全民辟谣,又导致全民“退盐”的社会闹剧。

这一事件最后的得益者是背后造谣的谋利组织,广大民众不明事实,自身利益受到的了严重损失,造成了不小的社会震荡。

(二)扰乱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

现在人们对于谣言已经要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是当面对关于自身利益的事件,人们就容易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判断力,从而下意识觉得这就是真的,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弄的人心惶惶。

比如,地震、瘟疫等。

面对有关自身安全的那些重大突发事件,人们往往会先入为主,心理承受能力被削弱,恐慌、焦虑的情绪就容易蔓延,结果就促成了造谣者的目的。

(蔡欣)微博、微信中的谣言传播种类及其成因取近年来具有典型性的几则微博、微信谣言,根据其传播动机、传播形式的不同进行类,并对每一类微博谣言的成因进行简单归纳。

1.恶搞名人型2010年12月6日晚,新浪微博上开始流传金庸的“死讯”。

凤凰卫视主持人闾丘露薇马上在微博辟谣称是假消息:“金庸昨天刚出席树仁大学荣誉博士颁授仪式。

”这是一起典型的恶搞名人型微博谣言。

率先在微博上发布这一谣言的传播者是谁已无从考证,其主要目的在于利用金庸的名人效应吸引受众球哗众取宠的庸俗目的。

造谣者在恶搞中体验到网狂欢的同时,严重侵犯了金庸的名誉权,也为“公众堕落”付出了代价。

2.商业策划型2010年11月2日深夜到11月3日凌晨,新浪微博爆发了一次匪夷所思的“张国荣复活”事件。

在短短两天内,新浪微博上关于此事的评论多达近3万条。

后来证实这是一出商业策划。

上海一家公关公司为了向客户展现自己的实力,以“郭敬明+舞美师爆料”的形式炒作了这条假消息。

据传客户对炒作结果十分满竟,后来还签订了一笔千万元级的年单。

公关公司利用微博传播谣言,进行炒作,其目的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牟取商业利益。

3.捣乱取乐型“广州白云机场,金鹿航空737,起落架放不下来,现在要迫降了。

”这是国内一门户网站于2010年6月8日中午在微博发出的消息。

该微博一经发表,便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关注,很多人开始挖掘更多信息,网民又“披露”出更多“细节”,包括航班低空通场尝试重力放轮、失败后重新拉高放油,其间机场关闭,大量消防车赶到,其他航班备降深圳等。

8日中午,先后有多家媒体的记者前往白云国际机场求证,结果机场不曾关闭,一切正常运行。

也没有任何航班要迫降。

造谣者在微博上发布假消息,属于故意捣乱“逗你玩”,没有商业目的,只是通过“忽悠”广大受众,达到满足其取乐的低级趣味而已。

4.制造恐慌型2010年11月中旬,一条“广州海珠区女子莫名失踪”的消息在新浪微博上发布后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并纷纷转帖。

之后,不少网友风传广州发生多宗类似案件,甚至还有微博称出现多宗抛尸案。

一时间,网络舆论哗然。

12月7日下午3:53,广州公安微博发布澄清公告:“多名女子失踪被卖器官纯属谣言”。

此类谣言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发布的,目的在于故意扰乱社会治安,制造恐慌,属于违法行为。

5.传统媒体缺位型2010年4月29日上午,江苏泰兴中心幼儿园发生血案致32人受伤,其中29名为儿童,引起社会各界的轩然大波,联系之前发生的福建南平惨案,人们渴求了解事件的真相。

第二天,大量谣言通过微博散布,伤害程度、死亡的人数也不停在变,这与官方没有一个孩子死亡的通稿差异巨大。

显然微博上发布的这些消息很多是谣言,没有确切的消息源也没有得到证实。

在泰兴惨案中,所有的媒体几乎都引用泰兴市政府网站上4月29日的同一则简单的官方通报《泰兴镇中心幼儿园发生持刀行凶事件受伤人员得到迅速救治》,传媒告知信息的功能受到极大削弱。

微信上疯传的假消息“酒驾一律拘役六个月”“暴恐分子扮成干活的人敲门施暴”等,无一不传播着混淆视听、制造恐慌的负能量。

前段时间,“人贩子进京”谣言满天飞的时候,一些很少上网的老人,都心急火燎提醒子女“看住孩子”。

(朱成树)“媒体本不是谣言的主要制作者,但正是因为传统媒体的缺位而造成谣言蔓延。

人们为了寻求信息而转向微博、微信,从一定程度上说,微博、微信此时就扮演了传统媒体的重要角色。

网络上的易传和便利又加速了信息的流动,大众无法辨别真正有效和准确的信息,一时间,网络成了谣言的温床。

微博、微信谣言传播的控制:加强监管、增强信息透明度、提升用户素养微博、微信中的谣言大肆传播,不仅严重损害了这一新兴媒体的公信力,而且产生了很多负面的社会影响。

如何控制微博、微信谣言传播呢?根据传播学理论,信息控制对于其控制对象产生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五个环节:信源控制、信息内容控制、环境控制、传播过程控制、传播效果控制。

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对微博、微信谣言传播进行有效控制。

一要加强对微博、微信信息发布的监管。

微博、微信中一旦出现谣言传播,提供微博、微信、微信服务的网站有义务删除或屏蔽这些内容。

提供微博、微微信服务的网站应加强对微博、微信信息的管理,起到微博、微信后台“把关人”的作用。

微博、微信上都是匿名者,发布的信息数量庞大,监管虽然不易,但提供微博、微信服务的网站仍应从规章制度、技术手段、信息发布流程和处罚措施等方面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遏制谣言在微博、微信上的蔓延。

必要时,也可对微博、微信用户实行“实名制”或“有限实名制”,即前台匿名,后台实名。

目前我国采用网游实名制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微博、微信完全可以借鉴该经验,在后台对注册用户进行实名登记,使微博、微信用户更负责任地发布信息,从而防止谣言在微博、微信上的泛滥。

二是发挥传统媒体在增强信息透明度,控制微博、微信谣言传播中的作用。

在社会危机事件发生后,公众始终是半信半疑,如果在这个时候传统媒体可以及时、全面、客观地报道最新的事件进展,增强信息透明度,微博、微信谣言便没有滋生的土壤。

微博、微信谣言传播以后,传统媒体及时发布客观报道,也会起到很好的辟谣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