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线供电技术报告

无线供电技术报告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技术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
题目:无线供电系统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
姓名:陈颖程哲飞李剑锋
2014.12.18
目录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系统硬件部分
第三章系统软件部分
第四章总结
第一章绪论
无线供电,是一种方便安全的新技术,无需任何物理上的连接,电能可以近距离无接触地传输给负载。

实际上近距离的无线供电技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出现。

该项技术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电磁波都承载着能量。

无线电广播在发射时,大部分的能量都四散在了空中,而这项技术就是要用一种非放射性的场来聚集这些能量。

我们都知道,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会引起物体的震动,两个固有频率相同的物体就可以传递这种震动,从而传递能量。

我们可以让一个诸如铜制天线的物体发射电磁波,而让接收器来接收,转化为能量。

理论上说,所有现在使用电池的电器都可以换用这种方式供电。

实现无线输电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两个线圈的电磁感应方法,另一种是将电能以激光或者微波的形式,发射到远端的接收天线,然后通过整流、调制等处理后,作用于负载。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电磁耦合
电磁耦合对电源工程师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变压器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传递能量。

如果把变压器的两个绕组分开,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无线供电。

电动牙刷的充电就是个典型案例,但是用电磁耦合的方式有很大的缺点,没有高磁导率的磁芯作为介质,磁力线会严重发散到空气中,导致转递效率下降,特别在两个线圈远离的时候,下降的非常厉害。

所以不适合大功率,远距离的无线供电。

光电耦合
把电能转化为光能,比如激光,通过光将能量传递到目的地再转化为电能。

这种无线供电技术比较直观,而且光电转换技术也相对应用广泛。

但是光的传递路径具有缺陷,就是传递路径中不能有障碍物。

所以这种技术,也是有很大的应用缺陷。

电磁共振
电磁共振这个名词有点陌生,据说其原理类似声波共振的原理,两种介质具有相同的共振频率,就可以用来传递能量。

无线电力传输的原理并不难理解,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因为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输,能量不太容易集中,定向性差,特别是微波,漫射在空间,使本来不多的能量衰竭得更快。

因此无线传输难以输送大量的能量,功率低,整体效率差,而且会对空间造成很大的电磁污染。

我们现在生活中的很多小东西,都已经在使用无线供电。

也许不远的未来,我们还会看到远距离和室内距离的无线供电产品,而不会看到电线杆和高压线,“插头”也将会变成一个历史名词。

而且当可以在远距离、中等距离和近距离都广泛实现无线供电的时候,人类目前最常用的能量将会变得像空气一样随处可得。

无需再抱怨没有合适的充电器,不用再为电子设备准备厚重的电池以尽量延长它们的待机时间。

我们可以把手持设备做得更小更薄,甚至可以容易地植入体内。

在那时候,生活又是何等一幅模样?
第二章 系统硬件部分
本系统采用的是电磁耦合原理制作的无线供电系统,模块主要分
为三大部分,分别是核心控制电路,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

硬件实物图
stc12
单片机核心控制电路
L298驱动模块 发射线圈
接收线圈
led 灯显示
核心控制电路
核心控制电路采用了STC公司出厂的stc12c5a60s2单片机。

此单片机为新一代的51单片机。

新一代宏晶芯片具有1个时钟/机器周期,高速、可靠,2路PWM,8路10位高速A/D转换,25万次/秒1T 8051带总线,管脚直接兼容传统89C52,有全球唯一ID号可省复位电路,36-44个I/O内部R/C时钟的新一代宏晶芯片。

核心电路图
电源模块
系统选用12M晶振,利用定时器产生一定频率的方波,控制298驱动产生脉动直流电源。

给发射线圈提供交流电流,给次级线圈提供能量。

发射模块
发射模块由L298驱动电路与谐振发射电路组成。

L298简介:
L298N为SGS-THOMSON Microelectronics
所出产的双全桥步进电机专用驱动芯片( Dual Full-Bridge Driver ),内部包含4信道逻辑驱动电路,是一种二相和四相步进电机的专用驱动器,可同时驱动2个二相或1个四相步进电机,内含二个H-Bridge 的高电压、
大电流双全桥式驱动器,接收标准TTL逻辑准位信号,可驱动46V、
2A
以下的步进电机,且可以直接透过电源来调节输出电压;此芯片可直接由单片机的I O端口来提供模拟时序信号。





电路
谐振的原理:首先谐振电路输入端阻抗Z=R+jX,当X=0时,Z=R为纯电阻。

电压,电流同相,电路发生谐振,也就是说谐振对线圈的电感值和电容的电容值要求苛刻。

频率
LC电路谐振时,支路电流近似为总电流的Q倍,通常,Q>>1,所以,谐振时LC并联电路的回路电流比输入电流大得多。

此时线圈产生的能量最大,接收端耦合得到的能量也最大。

LC电路谐振:
接收模块
接收模块由线圈与led灯组成的负载构成。


级线圈

级线圈
经过实测,原级线圈为192uh,次级线圈为250uh。

298驱动在11.98khz的方波信号驱动下,在不接线圈时产生的峰值电压是8v,加上线圈后峰值电压16.8v。

经过传递后次级线圈可
以带上4个高亮led的负载。

用信号源测试后发现,当频率在10khz到80khz之间,led亮度基本不变,若频率小于10khz 或大于80khz时,亮度出现持续衰减。

系统有效传输距离为1cm左右,原级线圈与次级线圈正面平行放置时磁通量最大,此时功率传输效率较好。

若线圈不正面平行放置,线圈包裹的磁通减小,传输效率下降。

第三章系统软件部分
一、主要思路
系统利用定时器控制I/O口,产生方波。

控制298驱动一边线圈。

定时器初始化
void CSB_interruput_init() //12.000MHz
{
AUXR |= 0x80; //定时器时钟1T模式
TMOD &= 0xF0; //设置定时器模式
TMOD |= 0x01; //设置定时器模式
TL0 = 0x50; //设置定时初值
TH0 = 0xFB; //设置定时初值
TF0 = 0; //清除TF0标志
TR0 = 1;
ET0=1;
}
中断函数
void timeout() interrupt 1
{
TL0 = (65535-1)/256; //设置定时初值TH0 = (65535-1)%256;
P1=~P1;
if(PID_L==0)
PID_L=1;
else
PID_L=0;
}
void main()
{
CSB_interruput_init();
EA=1;
P1=0;
while(1)
{}
}
参考书籍
郭天祥:《51单片机c语言教程》
邱关源:《电路》
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