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名言——————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释:山不在于高低,山上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水里有了龙就灵验。
2、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
(明·刘基)释:道德不广大高尚就不能吸引人、凝聚人;气量不宽宏就不能使人们安全、安定。
3、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
(宋·李觏)释:没有道德的人作官,这样的官就不能够教育下属树立道德;对没有功劳的奖赏,这样的奖赏就不能激励人们去立功。
4、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
《淮南子·人间训》释:天下有三种情况最危险:一是缺乏道德的人受到过多宠爱,二是才能低下的人占着高位,三是没有大功的人享受丰厚的俸禄。
5、一指之穴,能涸(He)千里之河;一脔(Luan)之味,能败十世之德。
(清·唐甄)释:一个指头大的漏洞,能流干涸了千里之河;贪婪一片细肉的味道,能败坏人们多年积成的道德。
6、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孔子)释:玩弄人的人丧失道德,贪玩的人丧失意志。
7、以言伤人者,利于刀斧;以术害人者,毒于虎狼。
(宋·林逋)释:用语言伤害人,比刀斧还厉害;用心术坑害人,比虎狼还恶毒。
8、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孔子)释:如果不多行善事,就不能够成名;如果不多做恶事,就不会毁灭自身。
9、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释:不被名誉所诱惑,不被诽谤所吓倒。
10、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
(明·李廷机)释:人们敬重官是敬重作官人的品德,而不是官职官位使作官的受人敬重;做人、作官应是德行比才能高,而不应让才胜过德。
11、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
(明·薛喧)释:一有错误的念头要立即遏制住,一有错误的举动要立即改正过来。
12、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明·冯梦龙)释:刻薄奸诈的终归不会赚便宜,忠厚老实的人终归不会吃亏。
13、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重订增广》释:责怪别人的心来责怪自己,把爱惜自己的心来爱护别人。
切切需要谨慎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欺心。
14、倚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重订增广》释:仗势欺凌人,势败了就要受人欺凌;在死胡同追狗,追到胡同尽头狗就要咬人。
见了美色起淫心,就会报应在妻子女儿,隐藏怨恨而采用暗箭伤人,会给子孙带来祸害。
15、善誉人者,人誉之;善毁人者,人毁之。
(宋·邓牧)释:善于赞誉别人的人,人们也赞誉他;善于抵毁别人的人,人们也抵毁他。
16、人生交分耻苟合,贵以道义久可安。
(宋·苏舜钦)释:人生的交往可耻的是苟合,只有讲道义才是可贵的、长久的。
17、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古诗句)释:贤良的品德没有磐石那样坚固,光要虚名又有什么益处呢!18、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己之过。
(宋·杨万里)释:见到别人的过错,象自己有了过错去总结接受教训;听到说别人的过错,也象自己发生了过错去总结接受教训。
19、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战国策》释:别人对我有恩有好处,不可以忘掉;我对别人有恩有好处,不能不忘掉。
20、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
(汉·杨雄)释:人必须先要自爱,然后人们才会爱你;人必须先要自敬,然后人们才会敬你。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魏灵公》释:就是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做好一件事情,准备工作很重要。
22、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礼记·大学》释: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
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2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天下》释:人可以在忧思社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的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24、满招损,谦受益。
——《书·大禹谟》释: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得到益处25、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释: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26、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
——《中庸》释: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
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27、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释: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
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
28、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杂下》释:伟大人物考虑问题,也难免有疏漏的地方。
愚昧的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会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
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而放弃思考。
2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释: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习和事业。
30、勿于小恶而为之,勿于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释: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别的好事,不要因为意义太小,就不去做。
3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释: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
小人却相反。
32、见贤思齐焉,不见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释: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或优点,就虚心请教。
想办法赶上他,达到同一水平:见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否有同样之处。
3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释: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
34、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释:君子就算有超群的技能,也不会卖弄。
而是在关键的时候才施展出来。
35、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释:说出去的话,就一定要兑现。
确定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持干下去。
36、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释: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多和周围人商量对策,共同完成任务。
3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释:君子总是责备自己,找出自己缺点。
小心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他的缺点和不足。
3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释:君子认为说的多,做的少是可耻的。
3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释: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错误,只要能改的人仍是最好的。
40、知耻近乎勇。
——《中庸》释: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表现。
41、以五十步而笑百步。
——《孟子》释: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42、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万丈之尺,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释:只学习,不思考则会感到迷茫。
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疲倦。
4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4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释:事业或学来的成功,都在于奋发努力。
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祥才会有所成就。
4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释: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
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道。
——《礼记·学记》释: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材;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4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释:学到新的知识,又不断复习已学过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了。
49、差之毫厘,缪之千里。
——陆九渊释: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做好,如果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50、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5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52、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岳阳楼记》53,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5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