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龙泉春来早九霄云路永领先
——申报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材料我校拥有260年办学历史,系湖北省示范高中。
现有54个教学班,学生3000余名,在岗教职工260余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21名,特级教师15名(含退休)。
自2007年获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以来,我校着力打造“人文龙中,活力龙中,质量龙中,实力龙中”,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中小学德育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学后勤管理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获得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实名推荐资质。
一、坚持文化引领,铸就科学发展的坚实根基
一是提升精神文化的引力。
编写了《龙泉中学校园文化解读》校本教材,形成了具有龙中特色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论体系。
坚持奉行“以人为本、和而不同、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四主一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规范+发展”的德育理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开放式”办学模式、“自主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活动—自主”德育工作模式、“目标—效益”管理模式。
二是提升环境文化的张力。
把校园环境文化作为隐性课程来开发,先后实施了龙泉书院改造工程,增添了舒成龙塑像等文化景观,建设了中华传统美德名言长廊、艺术长廊、校史陈列馆等文化教育阵地,学校被评为荆门市“十佳书香校园”。
三是提升制度文化的推力。
建立了“制度管人,数据说话”的管理体系、层级双向聘用的用人机制、“贡献为导向,实绩为依据,质量为中心”的分配机制、民主治校的“四会制”,做到了“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
二、增强育人实效,创设个性发展的宽阔平台
一是大力推行活动德育。
形成了内容、评估、活动、管理四
大德育序列,开发了能满足学生全员参与、自主选择的“德育套餐”,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自治组织,定期召开学代会、团代会,每年有美育节、体育节、读书节、外语文化节“四节”,打造了成人宣誓仪式、禁毒志愿者活动、学生业余党校、龙泉之星评选等德育品牌。
共有75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涌现了“湖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感动荆门的十大人物”等一大批优秀学子。
二是大力培植艺体特色。
坚持“每周一歌”,开展校园歌手、器乐舞蹈、大合唱、书画摄影、徽标设计等群众性比赛活动;坚持做到“三操一活动”常规化,球类运动会、拔河比赛制度化,校篮球队、田径队训练规范化,以校级、年级、班级“三级联动”为特征的阳光体育活动有计划。
在省、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纸飞机大赛、篮球赛、乒乓球赛中多次夺冠,8名学生考取空军飞行员。
三是大力发展学生社团。
成立了以岚光文学社和学生科学院为“龙头”的20多个学生社团,各社团自定章程,定期招新,定时活动。
岚光文学社社刊《岚光报》每月出版一期,社员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已发表作品一千余篇,作品集《幸福在远方》《让作文飞》公开出版,全国发行,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文学社”等40多个奖项。
学生科学院创作的科技创新作品共有30件获国家级奖,68件获省级一等奖,获国家专利多项。
三、打造高效课堂,构建自主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是提高必修课程的质量。
形成了“三导辅助”、“三案并举”等“自主—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的基本框架和实施策略,构建主动学习、快乐求知的课堂教学体系。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着力因材施教,举办了理科实验班、外语实验班,成立了国际部。
学校被评为湖北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先进学校。
二是规范选修课程的管理。
开设了《荆门地方教材课程》等二十多门选修课程,开发了《龙泉中学校园文化解读》等九个类别的校本教材。
三是搭建活动课程的平台。
加强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建立了9处校外德育基地和社会实
践活动基地,深入开展警校共建、社区共建、企校共建活动。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夺得2009年省文科状元,68人被清华北大录取,50余名特长生被保送到清华、中科大、人大、复旦、浙大等名牌大学,30余名学生考取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外高校以及香港地区的世界知名高校。
四、优化队伍素质,保障持续发展的强劲态势
一是“五大工程”引领。
“师德工程”每两年评选一届“十佳师德标兵”,“名师工程”实现“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乡土教育家”梯级发展,“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等形式提升青年教师素质,“班主任成长工程”搭建班主任工作学习、实践、交流反思三大平台,“继续教育工程”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展教师培训,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到国内外参观考察和专业进修。
二是校本教研助推。
每年在教师中开展“八个一”活动。
在校园网开设了“教师博客”专栏,在校报开辟了“教学之窗”专版。
先后有100多人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省“十佳师德标兵”、省“学生喜爱的好老师”等市级以上表彰,20多名教师被评为湖北名师、湖北省特级教师、荆门市把关人才、荆门市首届本土教育家、荆门名师,一大批教师在省级以上课堂教学评比、论文评选、课题研究中获一等奖。
教师主编、参编论著30余部,3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获奖或交流,两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获全国一等奖。
五、彰显人本管理,激发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是改善办学条件。
新建了实验办公楼、女生宿舍楼,增添了学生科学院和岚光文学社活动室、地学标本室、心理咨询室等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场所,建设了数字探究实验室,所有教室全部安装了电子白板,理化生和通用技术实验室装备领先全省,实施素质教育的硬件条件不断完善。
被评为全国“首批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
二是关爱特殊群体学生。
为贫困生、学困生、心困生、体困生、留守学生、在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以及单亲家庭子女建立了特殊档案,通过心理咨询室对
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举办讲座为他们进行学法指导,通过奖学助学制度对他们进行经济帮扶,通过师生结对实施“亲情补位”。
被评为湖北省“承办慈善‘阳光班’先进单位”。
三是实施送温暖工程。
制定了《教职工慰问制度》,建设了“教工之家”、“职工书屋”,设立了健身日,做到感情、事业、待遇、环境“四留人”。
校工会先后获誉“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荆门市工会工作创优争先优秀单位”,校女工会被评为“荆门市先进妇女组织”,总务处先后被省、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