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血性链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3.2 革兰氏染色镜检 挑取可疑菌落染色镜检。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革兰
氏染色阳性,球形或卵圆形,常排列成短链状。
3.3 触酶试验 挑取可疑菌落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适量3%
过氧化氢溶液,立即产生气泡者为阳性。β型溶血 性链球菌触酶为阴性。
3.4 链激酶试验 吸取草酸钾血浆0.2 mL于0.8 mL灭菌生理盐水中混
2 分离 将增菌液划线接种于哥伦比亚CNA血琼脂平板,
36 ℃±1 ℃厌氧培养18 h~24 h,观察菌落形态。 溶血性链球菌在哥伦比亚CNA血琼脂平板上的典
型菌落形态为灰白色、半透明、光滑、表面突起、 圆形、边缘整齐,并产生β型溶血。 3 鉴定 3.1 分纯培养
挑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和接 种TSB增菌液, 36 ℃±1 ℃培养18 h~24 h。
3.5 杆菌肽敏感试验
取可疑菌纯培养物,在0.5 mL灭菌生理盐水 中混匀,用棉签沾取TSB增菌液均匀涂布于 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用灭菌镊子夹取 杆菌肽纸片,放于琼脂表面,36 ℃±1 ℃培 养18 h~24 h,如出现抑菌圈即为敏感,同 时用已知敏感菌株作为阳性对照。β型溶血 性链球菌为杆菌肽敏感。
3.6 可选择使用生化鉴定试剂盒或生化鉴定 卡对可疑菌落进行鉴定。
结果与报告
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报告每25 g(mL)检 样中检出或未检出β型溶血性链球菌
亚血琼脂代替了血琼脂平板; —— 完善了操作步骤; —— 在人血浆的基础上增加了兔血浆和绵羊血浆; ——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A。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4789.11-1984、 GB/T 4789.11-1994、 GB/T 4789.11-2003。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程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报告
图1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程序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及增菌 按无菌操作称取检样25 g(或mL),加入
盛有225 mL mTSB的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 质器均质1 min~2 min;或加入盛有225 mL mTSB的均质杯中,以8000 r/min~10000 r/min均质1 min~2 min。若样品为液态,振 荡均匀即可。36 ℃±1 ℃培养18 h~24 h。
GB 4789.11-2XXX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
检验
本标准与GB/T 4789.5-2003相比主要变化
—— 删除了以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样品的步骤; —— 增菌培养基以改良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代替了葡
萄糖肉浸液肉汤和匹克氏肉汤; —— 分离培养基以哥伦比亚CNA血琼脂和哥伦比
匀,再加入经36 ℃±1 ℃培养18 h~24 h的可疑菌 的TSB培养液0.5 mL及0.25%氯化钙溶液0.25 mL, 振荡摇匀,置于36 ℃±1 ℃水浴中10 min,血浆混 合物自行凝固(凝固程度至试管倒置,内容物不 流动)。继续36 ℃±1 ℃培养24 h,凝固块重新完 全溶解为阳性,不溶解为阴性。β型溶血性链球菌 为阳性。
样品25g(或mL)+ 225 mL mTSB
36 ℃±1 ℃
18 h ~ 24 h
划线接种哥伦比亚CNA血琼脂平板
36 ℃±1 ℃
18 h~24 h ,厌氧培养
挑取可疑菌落,接种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和TSB
36 ℃±1 ℃
18 h~24 h
革兰氏染色镜检/触酶试验
确定鉴定
链激酶试验
杆菌肽敏感试验
生化鉴定试剂盒或鉴定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