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
声。
15. B [ 解析 ] 在学校周围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A 错误;禁止汽车鸣笛是
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 B 正确;教室安装隔音玻璃、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D错误。
16. B [ 解析 ] 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 不符合题意;在
C 错误;只要物体振动,就可以
产生声音,但有些声音是人耳听不到的, D错误。
14.超声波 真空
[ 解析 ] (1) 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
(2) 由实验现象可知, 把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 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听到的声音逐
渐变小;当罩内接近真空时,虽然还能听到极微弱的声音,但可以通过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
如图所示,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
过程与结论
①轻敲 256 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被 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____________ 产生的;
②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
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____________ 有关;
③换用 512 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
类型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5 .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在学校周围植树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16.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
)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声是指模拟出相同的音色, B 正确;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了人的休息、学习或工作,
就属于噪声,如果没有影响,就不属于噪声,
C 错误;声音能传递信息,能引起周围青蛙的
附和共鸣就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D错误。
11.①振动 ②振幅 ③频率
[ 解析 ] ①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接触乒乓球时, 会把乒乓球弹开。 ②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
A 正确;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同一尺子,
音色和振幅均相同,不能说明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 错误;响度跟振幅、人与声源
的距离都有关, C错误;实验中没有改变传播声音的介质,不能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D 错误。
10. B [ 解析 ] 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的背振动产生的,
A 错误;模拟青蛙的叫
18.空气 声源 [ 解析 ] (1) 我们生活在空气中,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 不要走动是使声源不振动,所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类型二 声音的特性
4.图书馆内禁止“大声喧哗”,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好D.速度大()5.生活中常用 “引吭高歌” “低声细语” 来形容声音。 这里的“高”“低”指声音的 ( )
音的响度小。
6.D [ 解析 ] 用嘴贴着试管口吹气, 由于试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 当水量改变时,
空气柱长度改变,音调改变,因此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
7.C [ 解析 ] 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小关听到声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超在叫他, 他是
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来判断的。
8.D [ 解析 ] 音调表示的是声音的高低, 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D.机场的地勤戴有耳罩的头盔
17.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 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 ________( 选
填“噪声”或“乐音” ) ,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主要是利用了
________( 选填“消
声”“吸声”或“隔声” ) 的方法来减小干扰。
18.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
即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越高。
9.A [ 解析 ] 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特性。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由振动频率决定; 响度指
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改变尺子
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的振幅是相同的,尺子振动的频率不同,
发声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时,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 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增大; 说明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③换用 512 Hz的音叉重复实验,音叉振动得更快,听到声音的音调更
高,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12. D [ 解析 ]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声音的响度小一些,
________传播到人耳中的;为了
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
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A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当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时,
声音越来越小, 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振动的频率, 玻璃罩内的空气被抽出,
闹钟的音调不受影响,而且我们可以看到闹钟仍在振动。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如图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
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
A.振幅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7. “小关,上学去啦!”正在看书的小关听到声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超在叫他,小关
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第二章 声现象 类型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如图所示,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其中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 一现象表明 ( )
A.铃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铃声在真空中音调变低
C.铃声在真空中音调变高
D.闹铃在真空中无法振动
2.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 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响亮,
A错
误;由于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色分辨不同的乐器,
B 错误;“禁止鸣笛”
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错误;超声波具有能量,可以粉碎体内“结石”,
D正确。
13. A [ 解析 ]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A 正确;声音不能在真空中
传播, B 错误;“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的 ____________ 有关
类型三 声的利用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放低些
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符合题意;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
鸣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不符合题意;机场的地勤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
声, D不符合题意。
17.噪声 隔声 [ 解析 ] 广场舞的音乐声对于正在睡觉的小超来说属于噪声;
为避免干
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主要利用了隔声的方法来减小干扰。
原因
是( )
A.声音的响度大些
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原声与回声分开了
D.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3. 如图所示, 8 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
·
就可以发出“ 1、 2、 3、4、 5、 6、 7、 1”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
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D [ 解析 ] 教室的长与宽在 8 m左右,在空教室里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回到发声
处仅需 0.04 s 左右,当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差低于
0.1 s 时,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
声音加强,这就是在空教室内讲话感到声音特别响的原因;开着窗声音会传出室外,减小响
度,教室内放有桌椅,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被桌椅等物质吸收,使声音的能量大大减小,这
样即使有回声,也因能量变小而使声音变弱。
3.C [ 解析 ] 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 在瓶口吹气也会听到声音,
这是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4.A [ 解析 ]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在此
题中的大声指的是声音大,因此指的是响度大。
5.A [ 解析 ] “引吭高歌”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
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 m/ s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14.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 ____________ 发现昆虫。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
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
________ 不能传声。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10.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
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11.实验探究: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