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近日一直在读好朋友送的《曾国藩家书精选》,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给纪泽、纪鸿的信中,曾国藩这样写道:“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大意为:人的气质,与生俱来,本来难以改变,只有读书才可以改变它,重新塑造气质。

古代精于相面的人,都说读书可以改变骨相。

要求得变骨相的方法,必须先立下坚定不移的志向。

读完此文有以下两点感悟:
一、读书改变气质。

曾国藩是一介书生,靠科举发家,最后权倾朝野。

在《曾国藩家书》中多次提到读书的重要性,他谆谆教诲家人子弟要读书,“读书贵精专”,“须用困知勉行功夫”,“读书有一耐字诀”。

读书可以改变气质,这一点毋庸置疑,且与“满腹诗书气自华”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现今提倡的“知识改变命运”则把读书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二、立坚卓之志。

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之人必先立坚卓之志,才能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终成大器。

道理浅显易懂,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

当今世界,灯红酒绿、物欲横流,多少人在宦海商场中颠扑沉浮、迷失自我,理想和志向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最后落得一个可悲可叹的下场。

博览群书,立坚卓之志,怀赤子之心,方为高人。

近日院里要求每名干警读一本书并写出读后感,正值我刚刚读完《曾国藩家书》一书,颇有收获,书中的道理深奥,引人深思。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清朝二品重臣,历史上对其评价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从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
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

一、《曾国藩家书》对当代大学生修身的启示
1、读书有志有识有恒
《曾国藩家书》中提到“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对于90后的大学生群体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人要有志气,才不敢下流,才有奋发有为的动力,才会不断努力的读书学习;做为大学生,只有多积累知识,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涉猎的知识面广,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才知道自己应该在那个领域专研有所建树;恒心,是这一代人最缺乏的品质,做事虎头蛇尾,三分钟热血。

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正是抱着“有志”“、有识”、“有恒”的态度,曾国藩才能在求学路上孜孜不倦,公务再忙也要按时温书,甚至于在他饱受“癣疾”之苦,仍以“无一日不读书”而感到欣慰不已。

曾国藩是在读书的体验中,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想,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读书,如何通过读书让大学生树立一个崇高的精神信仰,用这个精神信仰来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曾国藩的道德教育思想都是来源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前提与根基。

因此,用传统文化来规范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既是很现成的也是能够产生良好成效的事情。

曾国藩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堪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楷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亲仁”(向有仁德的人学习)对于没有信仰的大学生来说,曾国藩可以作为他们的行为指南,曾国藩可以作为他们的个人榜样,通过曾国藩千封家书中的修身养性、教子持家、交友与处世等来约束自身言行,确立自己的行为准则,以此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源!
我认为,这句话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有志,是指一定要立大志。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人若有大志向,并努力去追求,即使不能完全成就,也能得到不错的结果;而如果志向太小,则不足以激发人的潜力,不可能成就大事业。

有识,是指要有学问。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于求知,我们永远不能轻言满足。

欲成大事者,除了要有大志,必有其自身丰富的学识积淀。

敢说“我什么都懂”的人,不过是“无知者无畏”的新注脚而已。

有恒心,就是说做事要持之以恒。

这点,说来容易,做到却很难。

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庸碌平凡,不在于我们没有大志向,而往往是缺少“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勇气和毅力。

须知,但凡成大事者,都有其辛酸的创业史。

我们只有做到越挫越勇,才有可能不负所学,成就心中的大事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