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银行核心系统建设情况

国内银行核心系统建设情况


1、
国内银行核心系统建设状态定义:国内银行核心系统建设状态是指
国内银行核心系统建设所处的阶段,分为招标选型、建设、上线(试运行或部分
上线)推广、完成四种状态。l 招标选型:银行已决定进行核心系统建设工
作,正在就产品及系统集成商进行考察、招标;l 建设:项目合同已经签定,
产品供应商、集成商进场,与银行一起进行系统建设工作;l 上线推广:系
正在上线推广中的有 2 家:建设银行、农业银行; “第二军团”8 家中: 处于招标选型过程的有 3 家:中国银行、北京银行、广东发展银行; 正在建设中的有 3 家:上海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已经完成的 2 家:国 家开发银行、青岛商行 2、 国内银行核心系统产品情况定义:国内银行核心系统产品是指国内银行 所采用的核心业务系统产品类型,分为自行开发、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三类。
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兴 业银行、交通银行、
浦东发展银行、邮储银行 l 城市商 业银行(3 家)—北京银行、上海银行、青岛商行第一军团名单:(13 家)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 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 浦东发展银行、邮储银行 第二军团名单:(8 家) 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北京银行、 上海银行、青岛商行 第二部分:国内银行核心系统建设情况项目小组通过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三家 政策性银行、十一家股份制银行以及三家城市商业银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从核心系统建设状态、核心系统产品情况、核心系统投资规模、核心系统建设周 期四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统已在试点行开始运行,正在向全行推广;l 完成:系统推广工作全面完成, 项目建设成功 下图用不同的颜色分别标识“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的银行目前所处的状态, 以展现当前国内银行核心系统建设状态的分布情况:
图表一:国内银行核心系统建设状态分布 其中,“第一军团”13 家中: 已完成数据大集中的共 10 家:工商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总分行 系统不统一,部分完成)、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 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邮储银行; 正在建设中的有 1 家:交通银行;
阶段三(2000 年至今):
第三阶段即“数据大集中”阶段,全国性的银行数据通信网络框架基本建成,各 银行的综合业务处理网络相继建成,一个多功能的、开放的银行信息化体系初步 形成;全国性的数据大集中让银行的数据在更大范围内共享,数据的收集和管理 更加方便,管理和决策也更加高效便捷。
当前国内银行核心系统的建设正处于第三阶段,大部分全国性银行已经完成了数 据大集中的工作,部分银行在采用国内系统实现了“大集中”的基础上开始以国 外核心业务系统替代原有综合业务系统。我们将采用国内系统或自行开发系统完 成数据大集中的银行称为“第一军团”,将已采用或即将采用国外系统的银行称 为“第二军团”。在此背景下,*****金融软件公司解决方案部、企业发展部、 国家开发银行事业部特别成立了联合项目小组,共同完成了这份《国内银行核心
所以在 21 家样本银行中,只有 4 家(占 19%)选择了自主开发,而且其 中有 3 家集中在实力雄厚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于 1999 年 起自行开发了 CB2000 系统;中国建设银行于 1997 年起与 IBM 合作开发了 DCC 系统,与*****公司合作开发了大前置;1999 年起中国农业银行自行开发了 ABS 系统。中国进出口银行则在 2000 年与银通公司合作开发了其核心业务系统。
2、 分析方法 项目小组通过对国内核心系统建设情况的整体把握,通过对 21 家样本银行调研 数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揭示了国内银行的核心系统建设情 况。
附:样本银行名单 l 四大国有银行(4 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 农业银行; 2 政策性银行 (3 家)—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 展银行 3 股份制银行 (11 家)—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金融软件公司、国内同行及正在从事核 心业务系统建设的银行,特别是“第二军团”阵营中的银行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 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四方面: a)对国内银行核心系统建设相关负责人的调查; b)对为银行提供服务的 IT 服务商的调查; c)*****内部数据积累; d)互联网搜索; 特别提示:由于数据来源渠道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故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仅供参 考。
这一阶段是银行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银行的储蓄、对公等业务逐渐以计算机 处理代替手工操作,本阶段系统特点主要体现为按照业务网点分散建设、单机操 作,只是用计算机取代了算盘和手工帐簿;
阶段二(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末期):
这一阶段银行开始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银行部分业务的实时联机处理, 并逐步实现了银行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数据集中及互联互通;区域集中让所辖银 行得以共享数据资源,统一了科目设置,改进了业务流程,提高了服务质量(如 通存通兑的实现);
图表二:国内银行核心系统建设状态分布 file:///C:/Users/%E6%AD%A3%E6%97%BA/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 1/clip_image004.gif 1) 自行(合作)开发产品:
自行(合作)开发产品的好处是量体裁衣,能够充分考虑银行 IT 建设和 业务状况的现状;缺点就是存在较高的风险。首先,银行既要对现阶段的业务需 求有全面的认识,同时又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能够充分考虑到未来银行发展的需 要。其次,自行(合作)开发产品,由于缺少成功的实施方法论,项目管理和实 施的风险难以控制,要求有充足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项目实施周期长,产 品交付风险大。另外,由于自行(合作)开发产品,产品化的程度较弱,要求银 行本身有一定数量的过硬的技术开发人员,产品的维护和升级的工作量较大。
国内银行核心系统建设情况 前言
核心业务系统,也称为综合业务系统,是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部分,是银行业务经营的
基础。随着世界金融环境的不断向前发展,拥有稳健、灵活、安全、可靠的核心业务系统是 体现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内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阶段一(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中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