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作顺序有以下几种复习进程

写作顺序有以下几种复习进程

写作顺序有以下几种写作顺序有以下几种:1、按时间先后顺序。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述。

2、按地点变换顺序写。

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记金华的双龙洞》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4、按不同内容的类别记述。

把内容分为若干类别,然后按照分类顺序记述。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5、按照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A先分后总。

《再见了亲人》B先总后分。

《美丽的小兴安岭》C叙述顺序记叙文的常用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

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

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

(2)倒叙。

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

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

一般说来,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

(3)插叙。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插入的内容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4)补叙。

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

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待,但它们也有不同。

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不是死板的方法,可以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灵活运用。

例文1我的第一次离家出走吉林九中贾晓瑞……妈妈终于火了,抬手给了我一巴掌,我捂着火辣辣的脸,一转身跑了出去。

天又黑又冷,我裹紧大衣,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走着。

我一边走一边和自己赌气:“我决不回去!决不!”就这样,路越走越长,天越走越黑。

哎,去哪儿呢?,反正连家都不要了,去哪儿都无所谓。

我的脚步渐渐慢下来,最后,索性找个地方坐下。

以后怎么办?我摸遍全身,只找到一角钱,哼哼,乞丐都比我富有,我自潮。

抬头一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怕是半夜了吧,我有些胆突突地,万一碰上坏人怎么办?想到这里,我随手捡起一块石头抱着。

“咕噜噜——”是肚子在抗议了,可我实在无力填饱它,无奈,只得站起身,继续走下去。

起风了,我不住地哆嗦,真该死,晚上怎么这么冷呀,我赶紧跑起来,希望能增加热量,结果没跑几步,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风越刮越大,我忙找了个旮旯躲进去,把头缩进大衣里,不知是饿的还是累的,我竟蹲着睡着了。

不一会儿,被恶梦惊醒,便再也不想睡了。

衣服外面寒风刺骨,肚皮里面饥肠辘辘,此刻我多么希望能有人来关心我呀!可是,街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

我总算是体会到了当个流浪着的滋味,不过,我跟他们不一样,他们是无家可归,我是有家不回。

哎,何必和妈妈顶嘴呢,她说她的,我听着就是了,其实,我也知道她说的对,就是烦她太唠叨了,我真是太任性了。

也不知道现在爸妈在干什么?是满市找我,还是等我回去?说不定,妈妈把喷香的饭菜都做好了。

还有,我出来这么长时间,小鸟有人喂吗?今晚还有好节目呢,况且我的作业还没写呢,明天可怎么上学呀!我受不了了,回家,回家!我站起身,拼命地往家跑。

跑着跑着,我看到站在十字路口的一个人影,没错,是妈妈!她站在寒风里,两手搭在嘴边,一声一声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嗓子都喊哑了。

我鼻子一酸,心里热辣辣的,“妈妈——”我大声答应着,直向妈妈奔去……这是我第一次离家出走,可也是最后一次了。

妈妈,您能原谅我吗?[评析] 这篇作文,选材新颖,详略安排得当,主要情节记叙细致入微,在记叙中,恰当地插入了心理描写、行为描写,从“我决不回去”到“拼命地往家跑”,再到“直向妈妈奔去”,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离家出走的情景和心理变化过程,从离家出走这一反面事例,体现了作者对母爱的感受,本文的立意也是深刻的。

文章采用顺叙写法,比较适合读者更关心后果的这一类事件,假如把后果(回家)先写出来,就减少了读者往下读的兴趣。

例文2分房武汉的夏天热得出奇,晚上纳凉成了武汉人的习惯。

自从我家搬进了二室一厅的房子,有了阳台,我更喜欢纳凉了。

你想,一家四口人围坐在阳台上,沉浸在夜色中品茶尝瓜,谈天说地,那是多惬意的事!有一天晚上,天边出现第一颗星星,我就把纳凉的小天地安排妥了。

我让妈妈躺在竹床上,我和姐姐坐在竹椅上,一把躺椅空着,那是特意为爸爸准备的——只要他一回来,往上一靠,把扇子一摇,就会说起新闻趣事来的。

“文联又要分房子,三室一厅的!”爸爸一回来就喜冲冲地喊开了。

“真的?”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真的,我们又要搬房了。

”望着乐呵呵的爸爸,我想得很多很远......我出生在动乱的年代。

小时候,我们全家挤在一间七平方米的小屋里。

光床就占了一大半,家里甚至摆不下一张大书桌,连椅子也只能用床来代替。

那时,我们最怕过夏天,因为一到夏天,小小的“鸽子笼”就成了“蒸茏”。

我和姐姐全身长痱子,别提有多难受了。

每天我们都盼望夜晚快快降临,好让我们走出“笼子”,到外面纳凉。

一天,夜已经很深了,因为露水重,蚊虫多,妈妈催着我和姐姐进屋。

“不,我们就睡在外面。

”“听话,快进去。

”“不,不进去......”我和姐姐竟哭起来了。

这哭声划破了夏夜的宁静,也撕裂着父母的心。

妈妈终于顺从了我们。

这一夜,我听到爸爸长吁短叹,看到妈妈无力地为我们打着蒲扇偷偷地流泪。

那时,我对着繁星点点的夜空在想:如果我们能有一间像样的房子,那该有多好哇.....“莹莹,吃西瓜!”妈妈递来一瓣西瓜打断了我的思绪。

“你在想什么?想新房子?还没有呢,要等下个月才能搬。

”是的,妈妈,我确实又想到了房子。

“爸爸,妈妈,姐姐,你们还记得吗?五年前,也是一个夏天的晚上,我们正在纳凉,是谁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我的话竟有点严肃了。

他们怎么能忘记呢?那天,爸爸单位的书记李伯伯骑着自行车赶来,车还没有停稳,就喊开了:“老涂!老涂!房子分下来了!照顾你们两个知识分子,街道口新宿舍有你的一套,四楼的二间房,这下可好了......”说着,拿出两把银光灿灿的钥匙。

朝思暮想,一旦实现,我们全家都喜呆了。

爸爸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那二把沉甸甸的钥匙。

那夜,我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中,爸爸使劲地吸烟,妈妈眼里闪着泪花,姐姐乐得手舞足蹈。

一家人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彻夜谈论着房子。

从此,我们家有了像样的房子,坐北朝南,一间十三平方米,一间十二平方米,有厅、有阳台。

那年夏天,我们感到特别凉爽,坐在阳台上纳凉,全家谈笑风生。

我们感到从来没有这样喜悦过啊!房子,又是房子,今天你勾起了我们新的憧憬。

“新房子就在东湖边,我上班更方便了。

环境好,孩子们在那里学习真是没话说。

”——这是爸爸兴奋的话语;“房子大了,家里缺少一个写字台,一人一个写字台,晚上才能好好地工作和学习。

”——妈妈的眼里充满了美好的希望。

“客厅用来接待客人,三间房,我和妹妹一个人一间......”——姐姐指手划脚地计划开了。

这欢声笑语在夏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我心里也很激动,不禁仰望天空,啊,千里婵娟,万家灯火,凉风沁人,心旷神怡。

我出神地遐想,明天的纳凉之夜,爸爸又将带回什么好消息呢?[评析] 住房问题,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这篇作文通过小作者的笔,写出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住房的变迁。

从一家四口人挤在一间七平方米的小屋到刚刚分到的三居室。

作者对这变化未加任何评论,但读者从中自然会感受到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脚步。

本文没有按照时间的先后展开情节,而是把好几年的事情浓缩在夜晚纳凉的回忆中。

运用两次插叙记述了记忆中的往事。

文中插入的两段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描述了无房之苦和有房之乐,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运用插叙时与文章的主体部分衔接自然、过渡流畅、浑然一体。

1|评论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

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

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应该是事情的发展顺序~~~虽然时隔好久,但我还是比较确定的4|评论一、记叙文阅读的重点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表达方法,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记叙中的说明、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

记叙文的分类:第一,从写用内容方式看,可分为:①简单记叙文,其特点是事件较简单,线索和记叙文法较单一,如《一件珍贵的衬衫》、《金黄的斗笠》。

②复杂记叙文,事件比较复杂,内容分枝较多,采用综合表达方法,如《背影》、《荔枝蜜》等。

第二,从写作的对象不同,可分为:①写人的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所映作品的主题,如《我的老师》、《回忆我的母亲》。

②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等。

③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如《春》、《海滨仲夏夜。

等。

④状物记叙文,以描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的向,如《小麻雀》、《荔枝蜜》等。

所以记叙文阅读重点是:①写人的记叙文侧重分析人物形象。

这就要求在阅读中重点分析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描写和他所处的环境,从而总结出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与业绩。

②叙事的记叙文侧重分析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事情的意义和影响。

③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侧重分析景物或物的特点、状写的顺序以及文章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1、列出记叙的要素一篇记叙文,要写清楚人物和事件,就要交待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把这些要素交待清楚,内容者显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例如《桃花源记》一文,把六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时间——晋代;地点——武陵;人物——渔人;原因——渔人误入桃花源;经过——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所见、做客及辞去;结果——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

由于六要素交代得清楚,使全文眉目清晰,故事完整。

再看《背影》一文:时间——推算为六年前,即1919年;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我”;起因——“我”去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回家为祖母奔丧、到南京与父亲分手、父亲到车站送别;结果——怀念父亲。

作者在交代清楚六要素的基础上,集中刻画了父亲的“背影”,表达了父子之爱这一永恒的主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