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城市规划分析

西安城市规划分析


2008~2020
2008-2020西安市总体规划图
2008~2020
目 前 西 安 现 状
西 安 规 划 发 展 探 索
城市性质: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中国中西部重要的中心 城市,陕西省省会,并将逐步建设成为具有西安历史文化 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职能:国际性旅游城市,科研教育和制造业基地,高 新技术产业基地,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 中西部的中心城市,陕西省省会,“一线两带”的核心城 市。
西安的未来规划是好的,但需要下功夫执行。比如: 现在的唐长安城遗址保护问题,我们需要标识出一个清楚 的唐长安城轮廓。该工程可能浩大,但要坚持做下去,因 为遗址是几千年形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像目前的 发展下去,可能永远都不可能再恢复唐长安城的气魄了。
END
城市特色: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 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
2008~2020
人口规模 1.市域总人口:2020年规划人口控制在1000万人,其中户
籍人口800万人左右。 2.市区总人口:2020年规划人口控制在700万人,其中户籍
人口550万人左右。 3.主城区总人口:2020年规划总人口控制在600万人左右。
1953~1972
五十年代城市总体规划图
电 工 城
电子城
科研 文教区

军 工
织 城

1953~1972
1980年代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从“文化大革命”前一段时间起,城市规划专业 被削弱直至被取消
——“文化大革命”末期,城市规划工作得到部分恢复
——“文化大革命”候,百废待兴,从1978年起,全国 各城市重新全面启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1978年中央十三号文件要求,全国第一批八个大城市(兰 州等)、第二批十五个大城市(西安、昆明等)、第三批 二十二个大城市(哈尔滨、武汉等)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完 成后报国务院审批
1980~2000
西安市1980—-2000年总体规划
规划原则
•严格控制、保护改造 、充实提高 、发展远郊
•把西安建设成为一个布局合理,交通流畅,服务设 施良好,园林绿化普遍,旅游事业发达,古城风貌 生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1995~2010
1995-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图
1995~2010
2008-2020西安市总体规划
2008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年-2020年)》。 规划时代背景: 1、老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 2、城市结构、交通 3、人口规模、用地规模 4、临潼、长安经国务院批准撤县改区 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国家重要的科 研、教育和工业基地,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 现代城市。
1950年代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背景:
——“把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
——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建156个重点项目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政府把苏联收件的156项工 程和其他限额以上项目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摆在了工业 基础相对薄弱的内地,在156个项目中,陕西就有24项 ,西安就有了17项,成为接受项目最多的城市
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王朝于此建都 立城,史称丰、镐二京,从此一开千年古 都之先河。其后,汉长安城,隋大兴城、 唐长安城、元奉元路,至明洪武二年,改 称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自然地理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左据函谷、 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 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众流之 隈,汧涌其西。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防 御之阻,则天地之隩区焉。
产业布局: 构建一心三带空间框架
城市格局: “一都两廊五邑八水”

大西安城市空间布局可以概括为:

“一心、四区、十四组团”。


规划空间格局——一心八区、组团 发展以组团发展为模式,以绿化廊 道、交通为网络,分割形成“一心、 八区”的主导产业、职能产业综合 体,完善城市发展格局的需求。
一心:大西安“中心区”
一高、一绕、六纵、
七横、八射线加旅
游环线”的道路网

格局。



西安综合交通规划图
交 通 规 划
三·西安产业规划
产业发展——错位发展、
优势互补建设西安现代
产业体系,继续壮大五
大主导产业,根据优化
产业布局的原则,推进
“开发区龙头带动、中
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
县突出特色”三个层面
联动协调发展,重点发
展十二大产业载体,努

元朝都城为今西安城的范围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的东移,西安告别了帝
都的尊贵地位,但依旧是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 文化的重镇


西安历次总体规划
现代西安 ——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历程
第一次编制总体规划——1950年代 第二次编制总体规划——1980年代 第三次编制总体规划——1990年代 第四次编制总体规划——2002年起
古城中央,轴向伸张,九宫格局,四面八方, 初期发展,东西南向,古城保护,控制未央, 近期发展,南北延长,高新经济,曲江空港, 九城之都,大市泱泱,功能整合,各有特长, 卫星起步,米字方向,户县周至,兰田阎良, 韦曲高陵,临潼咸阳,放眼关中,集群带状,
地区龙头,西部最佳。
一·西安功能规划
城市范围: 新纳咸阳5区县渭南2县
八区:沣渭新区
泾渭新区
浐灞新区
潏滈新区
空港区

高新区 物流区

生态区


城市空间模式图
交 通 规 划
二·西安交通规划
·交通网络结构——
棋盘路网、米字辐
射城市交通实施公
交优先战略和交通
一体化战略,支持
城市多心化,分散
老城区交通压力,
形成“棋盘路网”
加 “米字辐射”的
形式,核心城区形
成“两轴、三环、
力建设支柱产业明确、 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 新型产业园区。
产 业 规

四·遗址保护规划
西安市是我国大遗址集 中分布的主要城市之一
针对各个遗址的不同特
点,西安对大遗址的保
护与利用进行了积极探
索,先后实施了一系列
规划,措施






遗 址 保 护 规 划
对于西安规划的思考:
对于西安来讲,如何去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新景象?怎 样能够通过自我调整以适应变化的未来?就是要有较好的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来体现本土的文化,真正让西安模式 能够实现。对于西安下一步发展,我认为应当从挖掘城市 历史内涵,突出城市个性,体现文化特色,打造城市精品 入手,进行研究和探索。
——西汉 班固《西都赋》
丰镐二京 双子之城
周代的都城采用《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模式:“方
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
西
朝后市,市朝一夫”形成最典型的九宫格局。

秦代的都城形成了“渭水贯都,以相天汉, 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城市格局

唐长安城的 规划承了古代都 城规划布局的传 统手法, 与《考 工记》中记载的 布局接近。
城市性质: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名城,我国重要的科研、 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方中西部地区和陇海兰 新地带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
规划理念:按照“保护古城,降低密度,控制规模,节约 土地,优化环境,发展组团,基础先行,改善中心”的原 则,形成“中心集团,外围组团,轴向布点,带状发展” 为特色的城市布局结构,避免中心城市“摊大饼”式无序 蔓延,引导城市向多中心的空间模式发展。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市域城镇建设用地2003年为550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建 设用地为850平方公里,总需增加建设用地约300平方公里 左右。其中,主城区2003年城市建设用地为405平方公里, 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为600平方公里,总需增加建设用地 195平方公里。
今天西安面临的问题
西安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带来城市间的竞争加剧,西安与其他副 省级城市比较,差距在拉大,发展水平逐渐落后
城 市 规
西 划
调 查
安 分
析 之
——
目录
1. 古长安概况 2. 现代西安城市规划发展 3. 未来西安规划发展探索 4. 对西安规划的思考
古 历之 长 代

安 安
城 传 统 规 划 思 想 脉 络
西安,古称长安,名蕴长治久安之意。 3100多年的建城市、1100多年的建
都史、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与罗马、开罗和雅典病程世界 四大古都。
1953~1972
西安市1953-1972年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疫情翔精密机械制造和纺织为主的工业城市 •规划期限:1953——1972年 •城市规模:市区人口:近期(1957年):100万
远期(1972年):120万 用地规模:远期131平方公里 •功能分区:分为五大功能区 东郊:纺织工业区 西郊:电工程区 南郊:文教区 北郊:以陇海线为界线的文物大遗址保护区 中部:城高居住区、商贸区 •城市形态:圈层式 •发展方向:以中心为主,向南发展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将导致西安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 大
——区域协调发展的形式日趋紧迫,现处于全国经济发 展带上的二级增长极,必须依托关中城市群,整合现有 资源优势,协调发展,调高城市竞争力
——线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比较优势:科技教育优势 旅游优势 区位优势 产业基础雄厚
本次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的探索
1980~2000
八十年代城市总体规划图
1980~2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