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案(第份)【课文回顾】1、《雨的四季》这篇课文为什么要以“雨的四季”为题目?2、《散步》的含义与作用是什么?“散步”就是随便走走,是一种休息方式。
“散步”是本文的中心事件,是凝聚亲情的纽带,还是全文的线索,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
标题语言凝聚精练,感情蕴涵丰富,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3、《秋天的怀念》有什么含义与作用?题目中的“秋天”点明时间,“怀念”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即秋天里又引起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4、《济南的冬天》题目在文章有什么作用?【中考链接】满察秋风扁豆范丁立梅记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
它们的藤蔓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
顺了院墙边的树,爬。
顺了树枝,爬。
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
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
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
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花落,结英,扁豆成形。
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
看着,还真像,是一弯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
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
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妙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一一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
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
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
打嘴也不丢。
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
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
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自然凋落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位整洁、干练的老妇人。
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
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
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地读,朗朗有声。
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
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读书。
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
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
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地也是一个高人呢。
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
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刻了一副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大悲庵,早已化作尘土。
但他那句‚满架秋风扁豆花‛,却与扁豆同在,一代又一代,不知被多少人在秋风中念起。
清代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
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
‛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
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1.本文标题“满架秋风扁豆花”有何妙处?(3分)2.赏析文中画线句。
(3分)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我思我想】我认为,标题的含义与作用的题目可以这么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法指导】一、【命题思路】标题是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
标题和文本的主题思想有着密切联系。
作者常常借助标题提出主题,帮助读者认识和理解文本的内容。
好的标题可以引起读者阅读这篇作品的兴趣,读完以后,给人以启发。
我们还可以从标题获得一个概括的认识,加强对文本的印象,因此标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综观近五年中考阅读试题,关于“标题”的考题在记叙文阅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二、【常见题型】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标题的好处、妙处是什么;3、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4、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三、【答题思路】1.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爸爸的去世。
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标题的作用。
要了解标题的作用有哪些,教材的几篇课文:《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线索;《顶碗少年》——表明写作对象;《在埃及数骆驼》——关联主要情节;《生命的舞蹈》——象征或比喻;《秋天的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3.分析标题的好处与妙处。
这种题型实际上是上面两种题型的综合式。
从两个方面答题:1、标题的含义;(一般答深层含义)2、标题的作用。
4.如何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为人发服务》《走向生活》;(2)用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短语作题目:《草船借箭》《鲁滨漂流记》;(3)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作题目:《灯光》;(4)用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特定时间、地点作题目:《在仙台》《景阳冈》;(5)用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事情、物品、地方的名字作题目:《詹天佑》《卖火柴的小女孩》《桂林山水》;此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5.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要完成此类题目,必须在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和情感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来答。
【我练我会】(一)炸豆[1]①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
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
②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2]下打了卷、褪了色。
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
③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
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爆裂。
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
④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
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⑤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声,叮当又响一声,小姐俩在豆的音乐里喜悦。
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
小姐妹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
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
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
奶奶说:‚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
小姐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
⑥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
一条蛇盘成腐败豆叶的颜色,小妹懵懂地扒醒它幽暗的梦。
那蛇迅速伸展阴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去追红衣小妹。
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高大的苦楝树。
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危险,她大叫着追蛇。
蛇昂起尖脑袋,麻花着软身子,追逐妹妹,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忍不住战栗。
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冲向路边水沟。
⑦小姐妹背靠苦楝树,小脸儿如苦楝果般白白黄黄。
镰刀割去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儿。
斜尖穿透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
麻麻扎扎的细小伤口渗着丝丝鲜红的血。
小姐姐把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姐妹俩的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
带着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地抚慰了伤痛,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
⑧小姐姐蹒跚地找到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她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
姐妹俩回家的脚步歪歪扭扭。
⑨拾来的豆粒,被小姐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等待豆的长大。
夜晚,姐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
⑩瓦盆里的豆发了牙,一根根白嫩嫩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
那天,奶奶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
醒来时,奶奶红肿的双眼消了不少肿,模糊的血丝消退了。
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
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头上顶着透明的小白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
⑾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就黄黄绿绿的了。
注:[1]炸豆:指豆类作物成熟时,豆荚自行爆裂。
[2]豆棵:指豆类作物的秸秆。
1.本文为什么以“炸豆”为标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3分)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像向日葵一样灿烂吕麦去年冬天,我的工作、婚姻相继出了问题。
我带着满心的颓废和落寞,回到乡下老家。
像一只冬眠的丑蛤蟆,整日蛰伏在房里,回避邻人关切的询问和眼光,躲避着世俗的热闹和喧嚣,沉湎在惆怅和忧伤里,一天天地委靡、凋敝。
三月的一个清晨,春寒料峭,父亲破天荒地把我从昏睡中叫醒,逼着我吃完热乎乎的早饭。
然后,塞给我一把小锄头,让我跟他一块儿下地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