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生物学基础第一章绪论(识记)一、传统医学的主要观点1.希腊传统医学:希波克拉底为代表,主张精神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一样是由于自然因素而引发的,创立了体液说。
认为人体里有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及痰四种液体,各种液体代表某种气质,不协调就会生病。
2.波斯传统医学:体液说,同时相信人体内各种内脏与精神活动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心脏,认为心脏是主管感情、灵魂、提供内热及生活的元气。
3.印度传统医学:体液说,认为人体由各种自然元素合成,包括空气、水、火、土,这些元素相互作用而发生人体的躯体功能。
4.中国传统医学:建立在阴阳二元与五行学说基础上。
重视五脏的功能,并且每一内脏均予以归位。
肝、心、脾、肺、肾。
二、心理的生理基础研究进展总是与研究方法有关三、动物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通过对动物的脑部分损伤,观察动物随后的行为,这种方法叫做实验性切除。
作为神经科学中使用的最久的方法。
电解法:对皮层下区域插入金属电极,通以电流将神经元内的物质点解,导致神经元的死亡随后观察脑损毁后的动物行为的变化等。
(领会)一、现代医学的主要观点:机体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细胞外液成为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在生理学中称之为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的保持,是机体各个细胞、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及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疾病时,体内细胞和器官的正常活动收到损伤,导致内环境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
人体具备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机体对细胞、器官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二、人脑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1.脑电活动记录技术:是用电极从头皮记录到的电位变化。
(δ)0.5-2Hz=人睡眠及极度疲劳或麻醉状态、(θ)4-7Hz=人困倦时出现、(α)8-13Hz=人放松或闭眼时会出现、(β)14-30Hz=当人警醒时会出现的频率较高、波幅较小的脑电波脑电图一般是在大脑皮层没有接受明显的刺激输入条件下记录到的脑电活动自发脑电图,记录到的是大量神经元电活动的结果。
当某种特定的刺激作用在人体感觉系统的某一部位时,会在脑区引起电位变化,这时记录的脑电变化被称作诱发电位,有人将各种刺激统称为事件,于是刺激诱发电位就变成了“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2.计算机轴断层描技术:CAT是将X光照相和计算机处理方法结合起来观察脑的组织病变技术。
3.正电子放射层描技术:神经活动要消耗一定的葡萄糖,并使局部血液增加。
PET的主要原理:给人体注射经过加速器处理后能放射正电子的葡萄糖,通过PET食品可以测量脑代谢时消耗的葡萄糖的数量,从而获得脑内的分布图。
4.核磁共振显影技术的基本原理:MRI。
脑成像领域中最令人兴奋的摄影术,也许是核磁共振显影技术。
不过不需要注射。
(computerized axial tomography,CAT)(positorn emission tomography,PET)1.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是有区别的,生理心理学的方法如电解法2.正电子放射层描术PET与计算机轴断层描技术CAT等其他造影术不同,它得到的是活性物质代谢率的机能动态图像3.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相应的反应,使其功能得到相应的调整。
由于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决定的,并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所以称为自身调节。
4.稳态:内环境的各项物理和化学因素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识记:神经系统:1.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体统(脑神经、脊神经)、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一、躯体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1.脑神经:与脑部相连的12对神经。
脊神经:与脊髓相连的31对神经,包括感觉纤维(将感觉信息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活动)。
有的专司头面部的感觉运动功能,有的专司感觉传入运动指令传出功能,有的是感觉和运动混合的功能。
2.感觉神经:与感受器相连,将外界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送至中枢:和运动神经:与效应器相连,将中枢向外传导的神经冲动传送至肌肉,从而表现出行动。
按功能划分,组成躯体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二、脊髓:脊髓的组成机构及主要功能组成:灰质(大多数神经细胞的胞体常聚集成群或成层即神经核)、白质(由具有一定功能的上行和下行神经纤维束组成)它们将脊髓各节段的传入冲动向上传导至脑,或将脑部发出的传出冲动向下传导到脊髓各级。
功能:传导功能(来自躯干、四肢及大部分内脏的各种刺激需要经过脊髓才能传导到脑,反之,脑的活动也需要通过脊髓的传导才能传递给上述各部位)。
反射功能(包括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脊髓内部完成反射的结构,包括感觉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入脊髓后,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不将之传入大脑,直接就回传给运动神经元,而至反应器,完成反射活动)三、脑的三个切面及关于方向的术语脑的三个切面:冠状切面(中间自上而下)、矢状切面(顺着自上而下)、水平切面(与地面平行)方向术语:神经轴线的前端-前部(腹侧),后端-后面(背侧),神经轴以上称为上,以下称为下。
从前部看神经轴左边为左侧,右边为右侧,靠近中间部分为中部。
领会:一、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不受意志支配而自主工作,主要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的基本组成及功能:相对独立地维护机体的内环境的稳定平衡,不由大脑随心所欲的控制。
下丘脑是调节和控制自主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
来自内脏的感觉冲动由自主神经系统的感觉纤维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在初级中枢(丘脑、脑干、脊髓)整合内脏感觉,并投射到高级中枢。
于是精确的反应信息经自主神经系统的运动纤维反馈给内脏器官。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是运动和感觉。
1.交感神经系统:控制机体的能量资源,在机体需要能量进行比较强烈的运动或应付某种意外的刺激时,有动员机体的资源和能量的“促活动性”功能。
如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加大吸气、把血液从外周转到大脑和肌肉、放大瞳孔、准备格斗等;副交感神经系统一般有保持体能和能量的“促营养性”功能,如降低心率、血液转入消化道、增加胃肠蠕动、腺体分泌等。
二者功能相互抵抗,又相互协调,使神经系统可以更精细、准确地调节内脏和腺体的活动。
大多数躯体器官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系统的支配二、脑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1.前脑:大脑皮层、丘脑(为大脑皮层输入信息)、基底神经节(与运动调节有关)、下丘脑(主要控制脑垂体,与动机行为和情绪有关)、边缘系统(与动机行为和情绪有关)2.中脑:位于脑桥与间脑之间,背侧部为四叠体,上面为上丘,下面为下丘3.后脑:延髓、脑桥、小脑三、脑内与半球间的连接:1.联络纤维:称大脑内纤维,将半球内的不同部位连接起来,包括短程纤维(连接邻近脑回的联络纤维)和长程纤维(位于皮层较深的部位,并可聚集成相当明确的纤维束,这些纤维束不同的叶)。
2.连合纤维:称大脑间纤维,联结两半球内相应的或同等的区域或结构,包括胼胝体(神经系统中最大的连合纤维,将半球内相应的新皮层区连接起来,负责两个半球之前的信息传递)、前连合(一圆形的致密的纤维束)和海马连合(琴连合)3.放射纤维:将神经冲动从深部结构传递到皮层或从皮层传递到深部结构,分为传入和传出。
传入纤维将神经冲动传递到皮层,而传出纤维将神经冲动自动传出。
放射纤维呈放射状排列,冠状纤维向脑干会聚。
四、脑功能的学说:定位说(脑功能定位学说)、整体说(不存在脑结构的功能定位,脑功能的丧失与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而与特定部位无关)、三个机能系统学说(A网状结构,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并使选择性活动能持续进行;B大脑半球后半部的各个感觉区<视觉、听觉、体觉>由于大脑皮层的不同层次,分三级皮层区,接受、加工、储存信息;C机能联合区指大脑半球前半部的运动区,形成运动的计划,对进行中的活动编制程序,并加以调节和控制,然后将准备好的运动冲动发往外围组织或器官)和模块说(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是实现复杂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生理基础。
1.浅与深方位术语是最接近的反义词2.胼胝体是最重要的连合纤维。
3.根据皮层厚度、神经元的开关和纤维的结构,临床上多采用德国神经科医生罗德曼的数字标记区繁育,他将每个大脑半球皮层分为52个功能区。
4.神经系统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
5.外周神经系统指与脑与脊髓相连的神经,分布于全身,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6.在每一大脑半球上,存在掌管一些复杂功能的中枢,包括中央沟前后的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枕叶的视区、位于颞叶的听我以及语言区。
7.基底神经节主要包括尾核、豆状核、屏状核,有运动调节功能。
8.中脑、脑桥和延髓构成脑干,是脑最早最原始的地方。
9.小脑与大脑皮层运动区共同调节姿势与身体的平衡、10.白质包括:联合纤维、连和纤维和放射纤维。
11.联合区:出大脑皮层上的特定功能分区外,其他部分的皮层被称为联合区,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神经中枢。
第三章神经系统的细胞基础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识记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分类(胞体、树突、轴突)神经元,像其他细胞一样,神经元细胞也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在这里进行维持生命的各种代谢活动,接受输入的信息。
胞体:突起,通常一个神经元有一个至多个树突,但轴突只有一个;树突即胞体伸出许多纤维,较短,负责接收刺激,并把刺激传向胞体;轴突即由胞体发出的单根突起,呈细索状末端常有分支,称轴突末梢,轴突将冲动从胞体传向轴突末梢。
按突起的形态和数目,神经元可分为:双极神经元:有些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一个树突多极神经元:很多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单极神经元:有一些神经元只有一条纤维依据功能,神经元又可分为: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负责把信息从感受器传递到中枢神经的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又称传出神经元,负责把信息从脊髓一直传递到人的脚趾、手指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并把神经冲动从神经传给肌肉或腺体,产生行为效应。
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种神经元之间,负责连续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同区域的神经元,它们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并把信息传递给其他的神经元。
神经元具有两个最主要的特性:兴奋性:由感受器或另一种神经元传来神经冲动之后,立即会引起神经元的兴奋。
传导性: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可以通过突触传导给另一个神经元。
二、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除了神经元之外,神经系统中还有(1-5)*1012个神经胶质细胞,大多较小,数目众多,为神经元数目的10-50倍,占脑重的二分之一,与神经元不构成突触联系。
胶质细胞终身保持着分裂能力,外形比较圆,有突起,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
它填塞在神经元之间,并覆盖了所有的神经元的胞体,轴突和树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