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猪养殖技术培训方案

生猪养殖技术培训方案

生猪养殖技术培训方案篇一:生猪养殖技术培训生猪养殖技术培训材料目录一、实用简易养猪技术二、生猪养殖技术方案、工艺流程与技术参数三、生猪繁育四、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五、常见猪病的五个药方第一章实用简易养猪技术一、实行保护性饲养夏秋季节在猪舍外栽植葫芦、大瓜、窝瓜、向日葵等植物可遮荫降温,冬季推广塑料暖棚饲养技术或者封闭式圈,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

二、推行高密度养成猪冬季0.8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夏季1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

高密度养成猪,不仅建圈少,费用低,而且育肥猪争抢吃食。

没有活动场地吃饱则睡,爱长肉,增重快,减少饲养费用三、育肥猪超90公斤后日增重速度明显减慢,且以脂肪沉积为主,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销售;不足90公斤屠宰,虽饲料利用率高,但因体重小而出肉率低,经济上也不合算,一般育肥猪90~120公斤屠宰最适四、品种要优首先要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品种。

当前,要推广多元杂交,至少要三元,最好是五元,如英国PIC猪,五系配套,生长速度快,158天可达110公斤,瘦内率66%,料肉比2.8:1。

五、栏舍要简猪舍不要造得过于豪华,达到防寒保暖通风就行了六、饲料要廉饲料占养猪成本的70-75%。

饲料配方要随着市场价格、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不要一成不变。

如夏季天热猪吃得少,饲料要配得营养好些。

饲料营养要均衡,以满足生长需要为宜,在此,我建议大家使用全价料,也是生猪养殖的发展趋势,饲料生产企业的配方都比较成熟,都能分到五个阶段左右,营养均衡,适合换季节等要求。

如资金充裕,最好不要赊账,那样就会有一大块利润被经销商拿走了,能到饲料生产企业的当地办事处订货或者厂家直接发货,会省去一部分中间费用,从而减少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七、防疫要严重视消毒,既要防止外来的疫病,又要防止粪便的污染,传播疾病,还要按免疫程序注射疫苗。

八、出栏要适时如二元猪体重达到70公斤、内三元80-85公斤、外三元95公斤、英国PIC猪105公斤时,为出栏的适时体重。

此外,生猪市场价格高时,体重相对越重越好;价格低时以体重轻些为好,减少饲料消耗,降低成本。

九、“倒喂法”养猪就是针对上述的缺点并结合猪的生育规律和特点而确定的新型养猪法,该办法在小猪到中猪阶段。

即50—60千克以前用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为主,配用必要的饲料添加剂和少量青、绿饲料。

从中猪到出栏期,适当减少精料投入量,增加青、粗饲料,其比例为:精饲料60%,青饲料25%,粗饲料15%。

这种方式既缩短了猪的饲养周期,又充分利用了大量青、粗饲料资源,从而节约了精饲料用量,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十、饲养管理1.哺乳仔猪①保温防压。

哺乳仔猪适宜温度:l-7日龄为32℃-28℃,8-35日龄为28℃-24℃,舍内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50%-70%,保持空气新鲜。

仔猪应设有保温箱或保温室,并在保温箱底或距保温室底30-40厘米处挂一只250瓦的红外线灯泡。

同时做好仔猪护理工作,并在分娩栏内安装护仔栏。

②吃足初乳及固定乳头。

仔猪生后1小时内要人工辅助吃足初乳。

生后2-3日龄内要固定好乳头。

固定乳头以自选为主,个别调整为辅,把初生体重小的仔猪固定在前排乳头,把初生体重大的仔猪固定在后排乳头。

③补铁与过仔并窝。

仔猪生后2-3日龄内,肌肉注射铁制剂,每头剂量100-150毫克铁。

泌乳母猪每头哺仔10-12头,对窝产超过12头或不足7头的仔猪按先产的仔猪往后产的母猪过仔的原则,把过哺的仔猪过给产期相差不超过3天、产仔少的母猪代哺。

仔猪过哺前必须吃足初乳。

对产仔过少的母猪,可按过仔的原则,将两窝仔猪合并1窝,由一头体质好。

乳量充足的母猪哺育。

仔猪并窝前必须吃足初乳。

④开食与补料。

仔猪生后5日龄训练饮水,7日龄训练开食,至2O日龄应全部开食。

一仔猪开食后,补喂全价配合料,采用生湿料型(料水比为1:0.5),日喂5-6次。

⑤去势与断奶。

仔猪生后25日龄去势,35日龄断奶。

⑥卫生与消毒。

每天清扫圈舍除粪2次,每周舍内通道用2%火碱水溶液或其它消毒剂消毒1次。

⑦疫病防治。

仔猪生后20日龄接种猪瘟疫苗。

平时经常观察猪群采食、排粪情况及精神状态,发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

2.断奶仔猪①进猪前准备。

仔猪培育舍在转入仔猪前1周要检查维修圈舍设备,并清扫圈舍,然后用2%火碱水溶液或其它消毒药消毒。

②饲养。

仔猪入舍后,2周内仍喂给原仔猪料,l周内控制采食,日暖5-6次,自由饮水。

2周之后逐渐过渡到肥有前期料,采用生湿料型(料水比为1:0.5),日喂4-5次,自由饮水。

③管理。

仔猪断奶后原窝转入仔猪培育舍,要及时进行调教,逐渐养成在固定位臵排便、睡觉、进食和饮水的习惯。

舍内温度控制在25℃-20℃,相对湿度50%-70%,保持空气新鲜。

每天清扫圈舍2次,每周会内通道用2%火碱水溶液或其它消毒药消毒1次。

仔猪生后55-60日龄接种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及仔猪副伤寒疫苗。

仔猪在转群前用驱虫精、四咪吐等驱虫药驱除体内寄生虫,或用虫克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平时经常观察猪群采食、排粪情况及精神状态,发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

当仔猪在仔猪培育舍饲养5周时转入生长肥猪育舍。

3.生长肥育猪①进猪前准备。

生长猪肥有舍在转入断奶仔猪的前1周,要检查维修圈舍设备,并清扫圈舍,然后用2%火碱水溶液或其它消毒药消毒。

②饲养。

断奶幼猪入舍后,采用生干粉料或生湿料型(料水比为1:0.5)。

肥有前期,日喂3-4次,不限量饲喂,自由饮水。

肥育后期,日喂2-3次,不限量饲喂,自由饮水。

③管理。

断奶幼猪转入生长猪肥育舍,按猪的品种、体重、体质强弱等相近的原则组群,每群10-20头。

断奶幼猪转入生长猪肥有舍后,要及时进行调教,逐渐养成在固定位臵排便、睡觉、进食和饮篇二: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及会议记录生猪养殖技术一、实行保护性饲养夏秋季节在猪舍外栽植葫芦、大瓜、窝瓜、向日葵等植物可遮荫降温,冬季推广塑料暖棚饲养技术或者封闭式圈,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

二、推行高密度养成猪冬季0.8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夏季1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

高密度养成猪,不仅建圈少,费用低,而且育肥猪争抢吃食。

没有活动场地吃饱则睡,爱长肉,增重快,减少饲养费用三、育肥猪超90公斤后日增重速度明显减慢,且以脂肪沉积为主,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销售;不足90公斤屠宰,虽饲料利用率高,但因体重小而出肉率低,经济上也不合算,一般育肥猪90~120公斤屠宰最适四、饲料要廉饲料占养猪成本的70-75%。

饲料配方要随着市场价格、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不要一成不变。

如夏季天热猪吃得少,饲料要配得营养好些。

饲料营养要均衡,以满足生长需要为宜,在此,我建议大家使用全价料,也是生猪养殖的发展趋势,饲料生产企业的配方都比较成熟,都能分到五个阶段左右,营养均衡,适合换季节等要求。

如资金充裕,最好不要赊账,那样就会有一大块利润被经销商拿走了,能到饲料生产企业的当地办事处订货或者厂家直接发货,会省去一部分中间费用,从而减少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五、防疫要严重视消毒,既要防止外来的疫病,又要防止粪便的污染,传播疾病,还要按免疫程序注射疫苗。

1 防疫管理1.1 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各项规定,落实动物防疫措施。

1.2 提倡“全进全出”的猪群流动模式,建有隔离猪舍。

1.3 建立场长、兽医技术人员和饲养员防疫卫生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

l.4 猪场应具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更衣消毒室、兽医诊断室、药房等防疫设施,有条件的场应开展主要传染病的免疫监测工作。

1.5 建立免疫接种、抗体监测、疾病诊疗、检疫、消毒、疫苗和药品的进货、保管和使用记录以及病死猪剖检(送指定单位)、无害化处理记录等资料档案。

记录应保持完整、整洁,并有相关人员的签名。

1.6 落实灭鼠、灭蚊、灭蝇工作计划和措施,禁止其它家畜、禽、犬、猫等动物进入场内。

1.7 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应立即向当地区(县)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指导,尽快控制、扑灭疫情。

1.8 规范引种程序,必须进行隔离饲养并加以疫情监测,经检查确定为健康猪后,方可混群饲养。

1.9 猪只出场,必须经所在地兽医部门的检疫员按照规定实施产地检疫,检疫合格后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凭证上市或运输。

1.10 场内饲养、技术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在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1.11 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内应遵守本场的防检疫规章制度。

疫病流行期间或受疫病威胁期间,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

2 疫病控制2.1猪场应制定相应的控制疫病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2.2 日常健康检查对于群饲和舍饲猪,饲养员和兽医每天必须对所有的猪只进行检查。

所有疑似发病或受伤猪必须立即接受诊断、治疗。

对疑似发失传染病的猪只,必须立即隔离,通知动物防疫机构,并将疫病确诊所需样品送往指定实验室进行诊断。

2.3 日常清洗和消毒房舍、圈舍、设备和器皿必须易于清洗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积聚。

粪、尿和饲料残渣必须经常清除,以防异味以及苍蝇和啮齿动物革生。

2.4 制定猪常见寄生虫的驱虫方案和驱虫程序,应选用高效、安全、广谱、低残留的抗寄生虫药定期对不同猪群实施驱虫灭虫。

2.5 严禁出售、加工染疫病死和检疫不合格的猪只及产品。

3 免疫3.1确定免疫接种内容、方法和合理的免疫程序。

免疫猪群应作详细记录和标记,并仔细观察免疫反应情况。

3.3 接受有关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的免疫监测、疫病监测和监督检查。

3.3 按照《四川省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的要求,对猪只实施免疫标识制度。

3.4 养猪场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免疫接种结合其他措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3.5 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清洗和消毒,疫苗应现用现配,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作无害化处理。

4疫病监测4.1 由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农业部颁布的《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及每年动物疫病的流行状况制订疫病监测方案,养猪场和农户必须配合进行疫病监测用样品的采集工作。

4.2 养猪场常规监测疾病的种类至少应该包括: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和布鲁氏杆菌病。

对于上述疾病的检测、应定期进行,怀疑发病时,应尽快报告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将病料送达指定的兽医疾病诊断中心确诊。

4.3 引进的猪只必须来自非疫区,隔离观察45天以上,并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选择所需监测的疫病项目,证实无病后才可混群饲养。

5 疫病的扑灭5.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疫病种类和所辖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要求分别做好染疫猪群的封锁、扑杀、隔离、消毒、防治和净化工作。

5.2 封锁期间严禁所有猪只及其产品的流动,限制人员和车辆的进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