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材教法的几点思考
如通过学生上体育课进行跳绳游戏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加减法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提出来了许多加减法问题,如:“我比罗展多跳几下?林莉和陈志伟一共跳了多少下?”等问题。当加减法运算问题从具体情境中自然提出来时,学生既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更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兴趣。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根据《标准》编写的教材,不再如大纲教材把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有些教材在低年级以块,中、高年级以单元进行编写和安排教学。如,除了结合《标准》所述的四个学习领域教学解决问题外,人教版教材另外还编排了“解决问题”、“找规律”、“数学广角”等内容;
1.学习兴趣激发课标教材解决问题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与各领域数学知识紧密结合,大多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情境主题图,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教学经验缺乏在内容、目标、要求、体系、教法等方面尚缺乏较清晰、具体的解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
我的思考与体会:
1、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老师可以用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从学生写的数学日记可以看到:有的学生在购物时(和家长去买菜、买玩具、学习用品等)感受数学;有的在玩中(跳绳、拍球等)体验数学;有的在家庭生活(做家长一起做饺子、洗碗等)中领悟数学;还有的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感受到数学知识,激发起学数学的兴趣,如有学生的数学日记写道:从我家到好又多超市有38杆路灯,每杆路灯都有2个灯泡,到底一共有多少个灯泡呢?妈妈说等我学了乘法就很容易算出来了,我真的好想学会乘法。写数学日记等活动使学生广泛地有意识地接触到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现实生活,开阔眼界,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通过亲身经历得到的东西是直接经验,是孩子自我拥有的潜在资源,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真正动力。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解题能力;初步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策略,了解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体验并获得数学的一些基本思想;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判断、整理和检验解决问题过程的合理性、正确性;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解决问题教材教法的几点思考
———————————————————————————————— 作者:
———————————————————————————————— 日期:
解决问题教材教法的几点思考
瑞金市武阳镇龙门小学谢振红
新课程已经实施多年,课改前“应用题”已经换脸成课改后的“解决问题”,从内容编排到教学教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作为一线教师,有对“应用题”教学的“依恋”,有对“解决问题”教学的喜爱,更有对“解决问题”教学的困惑,对“解决问题”教材教法的把握一直纠结着很多一线教师。
2.应用意识增强课标教材解决问题的素材大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意识提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a技能,还应重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4.学习困难增加由于解决问题结合概念、计算、综合实践等内容在四个学习领域分散出现,客观上使有些课重点多、难点多,不利于教学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有些题目过分强调生活化、情境化、多样化,强调开放性、实践性、灵活性和策略性,加上解决问题练习题少、模仿性弱,难识别类型找到解题思路和模仿解法,增加了学生收集信息、理解题意的难度。
2.数量关系重视课改前,小学应用题教学特别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通过应用题教学,学生对加、减、乘、除含义的理解比较清楚,一般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简单应用题教学知道,“合并”用加法,“去掉”用减法,求“几个几”用乘法,“平均分”用除法。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和距离,单价、数量和总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一些典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及比和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大都比较清晰。
3.解题方法清楚通过应用题的教学,解答应用题的一些常用方法学生比较清楚,如分析法、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借助画图、列表、摘录条件等方法;还知道解答应用题的主要步骤是审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和检验写答语。
4.教学经验丰富长期应用题教学实践、探索和总结,形成了一整套应用题教学和训练的经验,如,抓应用题的基本训练(补条件、提问题、结构训练、组题对比训练等),复合应用题抓中间问题、抓基本数量关系,典型应用题抓数量关系公式,分、百应用题抓单位,这些经验在应用题教学训练中大多行之有效。
5.呈现形式单一应用题都是由条件和问题组成,呈现形式单一,人为编写的痕迹明显。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分类编排弊多学生解题时往往先判断题目属于什么类型,然后以类型套思路、解法,不利于思维的发展,更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改后的有关解决问题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课改前应用题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1.教材体系清晰课改前,小学数学教材应用题编排体系相当清晰,一、二年级主要教学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简单应用题,以及连续两问的应用题;三、四年级主要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五年级主要教学相遇问题、三步计算应用题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六年级主要教学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应用题以及有关比和比例的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