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上)
(1)首先要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意义,树立热爱生命、关爱生命、为病人服务的信念。
(2)在学习基础护理学知识时应与前期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和相关技术进行联系,从而理解基础护理技术的概念、原理、真正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刻苦练习护理技术,切实掌握基本要点和程序。
护专《基础护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护理学:
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基础护理:
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结合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要求,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
3临床护理:
临床护理的对象是病人,包括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两大类。
3.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病人应取(半坐)卧位,可减轻(局部出血);颈椎骨折病人采取(头高足低)体位,下肢骨折病人采取(头低足高位)。
4.(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病人,由于极度呼吸困难,病人被迫端坐。
5.膝胸卧位用于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6.不舒适的原因(生理)(心理)(社会),(生理)是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不适。
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
2.医院感染可分为(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感染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3.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法)(光照消毒法)(微波消毒灭菌法)(电离辐射灭菌法)(过滤法)。燃烧法适应于某些(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如(污纸及破伤风)(气性坏疽)(铜绿假单胞菌)敷料的灭菌处理,适用于不怕热的(金属)器材和(搪瓷类)物品的灭菌。在紧急情况下,也可用于(燃烧法)器械的灭菌,但(锐利刀剪)器械不可用此法灭菌。煮沸后经(5—10)min即可达到消毒效果,海拔每增高300m,煮沸消毒时间应延长
2.保护床上用物不被血液或呕吐物污染。
3.使病人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
卧床病人的整理的目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保持病床平整、舒适,预防压疮;保持病室整洁美观。
3.xx护理盘内用物?
无菌巾内放置开口器、舌钳、通气导管、牙垫、治疗碗(0.9%氯化钠溶液)、氧气导管或闭塞管、吸痰导管、棉签、压舌板、平镊、纱布。无菌巾外放置电筒、血压计和听诊器、治疗盘、弯盘、胶布、护理记录单、笔。
第四章舒适
一、名词解释
1舒适:
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满意、自在、没有焦虑、没有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中的一种自我感觉。
2被动卧位:
病人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
3被迫卧位:
病人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因疾病或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
4疼痛:
是一种令人苦恼和痛苦的感觉,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最重要的症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评价治疗效果、护理效果的标准之一。
3.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时应选何种卧位?
采用端坐位
4.休克病人应采取何种卧位?如何安置?
采取中凹卧位
安置:
病人头胸部抬高约10°--20°,下肢抬高20°--30°。
5.去枕仰卧位的适用范围?
(1)全身xx未清醒或昏迷病人。
(2)椎管内xx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
6.常见卧位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病人?(至少列举五种)?
(4)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要重视实践锻炼。
第二章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环境:
通常是指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及外部条件。
2内环境:
是指人体细胞所处的环境,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3外环境:
是指人体所处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所组成。
4自然环境:
是指人类周围的客观物质条件,由阳光、空气、水、土壤、食物及其他生物等因素所组成。
5社会环境:
是指人类在生活生产和社会交往活动中所组成的关系与条件,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卫生服务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构成。
二、填空题
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噪音的标准,白天医院较为理想的噪音强度应维持在(35—45)dB。护士应尽可能为患者创造安静的环境,应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三、问答题
1.半坐卧位的适用范围?
(1)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病人
(2)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
(3)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
(4)腹部手术后病人
(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
2.心肺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的临床意义?
采取半坐卧位时,由于重力作用,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同时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也减轻,肺活量增加;另一方面,半坐卧位可使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
灭菌: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的过程。
物理消毒灭菌法:
是利用物理因素作用于病原微生物,将之清除或杀灭。
化学消毒灭菌法:
利用液体或气体的化学药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剂:
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效果的制剂。
3.推车途中要注意:
①病人的头部应平卧于平车的大轮端(因大轮转动次数少,可减少颠簸)。②车速适宜③护士站在病人头侧,便于观察病情及病人面色、呼吸及脉搏的变化。④平车上下坡时,病人头部应位于高处,以免引起不适。⑤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⑥有输液和引流管时注意固定妥当并保持畅通。⑦进出门时先将门打开,不可用车撞门,避免病人不适或损坏建筑物。
7.按卧位的自主性可分为(主动卧位)(被动卧位)(被迫卧位)三种卧位。
8.保护具的使用是为了防止(小儿)(高热)(谵妄)(昏迷)及危重患者因虚弱、意识不清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常用的保护具有(床档)(约束带)(支被架)。床档主要预防患者(坠床),约束带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宽绷带)(肩部约束带)(膝部约束带)(尼龙搭扣约束带),支被架主要用于(肢体瘫痪或极度衰弱)的患者,防止盖被压迫下肢而造成足下垂、足尖压疮和不适。
第三章入院和出院护理
一、名词解释
分级护理:
是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病人自理能力的不同,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措施。
二、填空题
1.住院处的护理,对一般病人实施卫生处置,但对(危急重症病人)和(即将分娩、体质虚弱者)可酌情免去。护送病人入病室时应注意(安全和保暖),输液或用氧者防止(停止必要的治疗),外伤者注意(护送方式),并作好病情交待及物品的交换。
三、问答题
1.医院的物理环境有哪些?如何调节?
(1)空间
(2)温度
(3)湿度
(4)通风
(5)光线
(6)音响
(7)装饰
2.比较各种铺床法的目的
备用床的目的:
保持病室的整洁、美观,准备接受新的病人。
暂空床的目的:
保持病室整洁;供新入院病人或暂时离床活动的病人使用。
麻醉床的目的:1.便于接受和护理麻醉手术的病人。
2.一般病室内适宜的温度(18-22℃),新生儿、老年病室适宜温度为(22-24℃)。病室湿度以(50%—60%)为宜。3.一般情况下开窗通风
(30)min即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
4.根据病人的(麻醉方式)和(手术部位),按需铺好橡胶单,若需要铺在床中部,则橡胶单和中单的上端应距床头(45—50)cm。
4、辅助用药:
在癌痛治疗中,常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法,即加用一些辅助药以减少主药的用量和副作用。
第五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名词解释
医院感:
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消毒: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消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源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二、问答题
1.简述现代护理学发展三个阶段
(1)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
(2)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
(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
2.护理学的内容?
(1)临床护理
(2)社区护理
(3)护理管理
(4)护理教育
(5)护理研究
3.护理学的任务?
(1)减轻痛苦
(2)恢复健康
(3)维持健康
(4)促进健康
4.《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
5医源性损害:
是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照成病人心理或生理上的损伤。
二、填空题
1.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为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病人窒息)或(肺部并发症)并发症,应将病人置于(去枕仰卧位)。
2.休克患者需采取(中凹)卧位,应抬高(头胸部),以利(保持气道通畅,增加肺活量,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以利(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而缓解休克症状)。
清洁区:
指凡未和病人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半污染区:
凡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污染区:
指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
二、填空题
1.医院的物理环境包括(空间)(温度)(湿度)(通风)(光线)(音响)(装饰)。患者床单位距离一般不得少于
(1)米。适宜的病室温度为(18—22)℃,新生儿、老年科室以及在擦浴时,室温应为(22—24)℃。适宜的病室湿度为(50%—60%),我国医院环境理想的噪音标准为(35—45dB)。病室应建立安静制度,工作人员要做到四轻(走
(7)按医嘱执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通知营养室准备膳食
(8)入院护理评估
2.病区护理人员接到急诊、重危患者的患者入院通知后需立即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1)准备床单位
(2)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
(3)配合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