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6-第七章--裸子植物3

5-6-第七章--裸子植物3


• 本纲有3科、14属、约162种,三科为罗汉松科、三尖杉科 (粗榧科)和红豆杉科。中国有3科、7属、33种。湖南6属 13种。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
一、主要特征
• 分科检索表: 1.小孢子叶(雄蕊)具2个小孢子囊(花药),小孢子(花粉)常
具气囊;具囊状或杯状的套被;种子具肉质或干质的假种 皮 …………………………………… 1.罗汉松科 1.小孢子叶(雄蕊)具3-9枚小孢子囊(花药),花粉不具气囊。 2.胚珠2枚,生于交互对生的苞腋中,具囊状的珠托;种子具 假种皮………………………………………………2.三尖杉科 2.胚珠1枚,生于花轴顶端的苞腋,具盘状或漏斗状的珠托;
纷落下,百岁兰的根又直又深,能吸收到地
下的水分,因此,百岁兰生长的地区虽然少
雨,但它却从不缺水,叶片一年四季总是常
绿不凋。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3
四、买麻藤纲的分类地位
1、本纲次生木质部具有导管、孢子叶球具有类似花被的盖 被、胚珠包于盖被内、许多种类有多核的胚囊而无颈卵器(类 似被子植物的多核配囊,称为“没有颈卵器的茎卵器植物”), 这些特征是裸子植物中最进化的性状,因此买麻藤纲无疑是现 存裸子植物中最为进化的类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小孢子叶球单生、 丛生或3-5个成复穗状花序, 基部有苞片。每苞片内生1 小孢子叶球。其基部有2 片盖被及1细长的柄,顶端 生2-8个小孢子囊。
(3)大孢子叶球3-4对簇 生,基部具有若干苞片, 顶端具有大孢子叶球。大 孢子叶球具有顶端开口的 囊状革质假花被(盖被) 包被于胚珠外。
2 裸子植物性状演化的趋势 (1)次生生长:弱——强; 茎干:不分枝——多分枝 (2)孢子叶球:由单生——聚生成各式孢子叶球,大孢子
叶逐步特化 (3)雄配子体:吸器——花粉管;雄配子:游动多鞭毛精
子——无鞭毛精核 (4)雌配子体:单孢起源——多孢起源;颈卵器简化退化
——无;珠被维管束有——无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0
(5)雄配子体只有1个原叶细 胞甚至原叶细胞也完全消失; 四分孢子起源;雌配子体在受 精前一直处于自由核时期(近 似于被子植物的卵核),不形 成颈卵器,因而成了没有颈卵 器的颈卵器植物;花粉管到达 雌配子体时,一个精子与卵核 结合,另一个精子可与附近的 卵核结合。 (6)成熟时盖被发育成红色肉 质的假种皮。
Progymnoperms),并在古植物学上作为一个门来处理。
包括无脉蕨,古蕨和原始松状目三大类,其中无脉蕨和古蕨
类最为重要。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8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9
三、裸子植物演化的线索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30
(1)由古蕨类经过复杂的分支和次生组织的发育,在石炭纪 形成科达树类(科得狄类,Cordaitinae),再进一步发展为银 杏类和松柏类。现存的裸子植物大多数为此类。
硬 的带状叶,长达3米左右,宽约30厘米,
叶尖部散成细丝 状,好像大皮带一样,波浪
式地躺在地面上。
百岁兰为雌雄异株植物,大小孢子叶球
球果状成穗状花序生于同心沟外方的沟内,
球序有鲜红的苞片,种子球状,种鳞有翅,
可随风飘散,到处安家。
百岁兰是典型的旱生植物,它生长在近
海的沙漠地带,那里海雾浓重,形成露水纷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7
(3)小孢子叶球6-11个聚 集成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 基部有苞片。小孢子叶4-16 枚,各具有2-4(常3个)背 腹面排列的小孢子囊。小孢 子球形,不具气囊。
(4)大孢子叶球具长梗, 成对生小枝基部苞片的腋部 组成球序。大孢子叶特化为 囊状珠托,每苞片的腋部有 胚珠2枚
本科1属40余种,主要 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7 种3变种,常见的是小叶 买麻藤,其茎皮纤维可制 作麻袋、鱼网及药用等, 种子食用或柞油。华南及 湘南有分布。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1
三、其他买麻藤纲植物
买 麻 藤 百岁兰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2
百岁兰 (Welwitschi a bainesii)
种子具假种皮……………………………… 3.红豆杉科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二、代表植物——罗汉松(Podocarpaceae)
关键特征: (1)叶条、披针形螺旋 状散生或宽阔卵状对生。
罗汉松
竹柏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3
(2)小孢子叶球呈穗 状,单生或簇生于叶腋 或枝顶。小孢子叶螺旋 状排列,各有2个小孢 子囊,小孢子有气囊。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8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9
(3)小孢子叶球单或数穗组 成聚伞花序。每穗由多轮总 苞构成塔状球序。每轮总苞 有20-80个小孢子叶球。每个 小孢子叶球有管状盖被(基 部细上部宽平)、2个小孢子 叶伸出盖被以外,每个小孢 子叶有1-2个小孢子囊。
(4)大孢子叶球单或数穗组 成聚伞花序,侧生于老枝上。 每轮总苞有4-12个大孢子叶球。 每个大孢子叶球具有2层囊状 的盖被。其中外层由2篇合生 而成、极厚,内层与外珠被 合生。
种托
罗汉松种子纵剖
(4)种子核果状,有假种皮
如罗汉松(Podocarpus
crophyllus) 其成熟种子成紫色,颇似一
秃顶之头,而种托成红色。仿佛 罗汉之袈裟,故名罗汉松。
罗汉松成熟种子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6
二、代表植物——三尖杉科(粗榧科) (Cephalotaxaceae)
• 关键特征:
2、买麻藤纲(尤其是买麻藤属)除了具有大量裸子植物进 化性状以外,还具有许多类似被子植物的性状。如叶的外形、 叶序及气孔发育方式、茎端具有原套—原体、导管纹孔及穿孔 式样、雌配子体、辐射对称的种子等。因此我们既不能肯定也 不能否定它与被子植物具有祖先的联系,它很可能处于裸子植 物系统发育的一个特殊位置上。
本纲植物茎内次生木质部具导管,具盖被,胚珠包于盖被内,许 多种类无颈卵器,这些都是裸子植物中最进化类群的性状。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4
二、代表植物——麻黄科 (Ephedraceae)
(E.sinica)
草麻黄
(1)灌木、亚灌木或草本状,多分枝、有节,外有细 槽,内有髓心。叶退化成鳞片状。
主要理由:两者(1)均多为针形叶;(2)卷柏类产生异型孢子; (3)二者钧能形成孢子叶球。
主要不足:(1)缺乏直接的化石证据;(2)二者孢子囊着生的位 置,叶的发生完全不同。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7
3 原裸子植物起源说
1967年Back发现了上泥盆纪的化石植物古蕨(
Archeosperma)及无脉蕨(Aneurophyton)等,它们的木材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4
(3)大孢子叶球生 侧枝顶端,其基部 有苞片、最上部有12胚珠,其外包由大 孢子叶发育而成的 套被。花后套被增 厚为肉质的假种皮 (aril),而苞片则 与轴愈合增厚成肉 质的种托 (receptacle)
罗汉松幼大孢子叶球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5
外有假种 皮的种子
(5)种子核果状,全部 包被于由珠托发育而成的紫 色或红色假种皮内。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8
(三)红豆杉科(紫杉科)
(Taxaceae)
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红豆杉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9
(三)红豆杉科(紫杉科)(Taxaceae)
• 关键特征:
• (1)叶形同三尖杉科,单 叶背沿凸起的中脉两侧各有1 条气孔带;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2
•(4)种子核果状,大部包被于由珠托发育而成的肉质而 鲜艳的假种皮内。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3
第六节 买麻藤纲(倪藤纲(Gnetopsida)
[盖子植物纲(Chlamydospermopsida)]
一、一般特征
• 植物体:灌木、亚灌木或木质藤本,稀乔木。次生木质部有导管 ,无树脂道。叶对生或轮生,鳞片状或阔叶。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4
第七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一、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的历程 二、裸子植物起源的不同观点 三、裸子植物演化的线索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5
一、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的历程
1 地质时期的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的起源可追溯到4亿年前的上泥盆纪时期,在石 炭纪已有相当发展,三叠纪和侏罗纪繁盛,1亿多年前被 被子植物所取代。
• (1)小枝近对 生或轮生,基 部有宿存芽鳞;
• (2)叶条形或 披针形,交互 对生或近对生, 在侧枝基部扭 排成2列;
三尖杉
粗榧
三尖杉:叶长4—13厘米,宽3.5-4.4mm,先端渐尖成长尖头。小孢子叶球有明显 的总梗,长约6-8mm。本种为中国特有种,分布较广。
粗榧:与三尖杉区别为,叶较短,长2-5cm,宽约3mm,先端常渐尖或微凸 尖,基部近圆形,几无柄。小孢子叶球总长约3mm,短于三尖杉。三种为中国特有 树种,第三纪孑遗植物。分布很广。
• (2)小孢子叶球单生叶腋 或苞腋,或组成穗状花序集生 于枝顶。小孢子叶多 枚,各 具有3-9小孢子囊。小孢子球 形,不具气囊。
红豆杉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0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1
• (3)大孢子叶球单生或少数 2-3对组成球序,生叶腋或苞腋, 基部具多数苞片。胚珠1枚,基 部具有辐射对称的盘状或漏斗 状珠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