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实施与运作(采访中期)
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的重要性 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
创造访问条件 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
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 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的内容 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 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 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
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
提问的三种形式: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
掌握提问的技能 提问的注意事项:宜简洁、具体、间接、深刻、自然、节制 调查座谈的效果:节省时间、互相启发、及时验证 主持调查座谈 主持调查座谈的技能 强调现场采访的原因 强化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具体功能
现场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悉心闻取线索
重视视觉功能 适时调节音强
着力训练听力
记录应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
坚持当场纪录 记录内容的主要范围
记录的注意事项
实
施与运作(采访中期)
一、创造访问条件
1.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的重要性
(1)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任何活动要收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要创造一系列相应的良好条件并服务于活动前和活动中。
(2)面对心理反应不一的采访对象和种种复杂的采访局面,记者又要限时限刻、有质有量地完成访问任务,除了掌握熟练的采访方法、技巧和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外,访问前和访问中还必须创造各种良好的访问条件,否则,访问效益实难兑现。
2.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的内容
(1)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
①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
②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
(2)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
①若到机场、会场、剧场、宾馆等场合采访外宾、领导、专家、演员等,不妨着意修饰、装扮一番;
②若到车间、大田、连队、矿井、牧区等场合采访普通群众,则尽可能朴素平常。
(3)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
(4)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
分为三个步骤:
①简单表明身份和来意;
②趁落座之机,迅速用眼光扫视室内环境的布置和装饰,然后将视线停留在某一物体上;
③以这一事物为话题,与对方闲聊片刻。
(5)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
①见了外宾、领导、名人、专家等采访对象,不要低三下四、阿谀奉承;
②见了基层普通群众,也不要眼睛朝天、盛气凌人。
(6)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
调动五官去感受。
这种语言主要由表情手段构成,具体为三个方面:①面部表情;②体态表情;③手势。
(7)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
具体做法包括:①强调采访意义;②约束神情语态;③排除外来干扰;④变换活动方式。
二、掌握提问技能
1.提问的三种形式
(1)正面提
正面提即提问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不要转弯抹角兜圈子。
此形式一般适用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二是干部、学者、演员、外宾等。
(2)侧面探
侧面探即运用启发引导的原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地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产生回忆。
启发引导通常又称为联想,有具体规律和方法可循:①接近性启发引导;②相似性启发引导;③对比性启发引导。
(3)反面激
反面激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
此形式通常适用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和身份高而不屑谈等采访对象。
在具体实施时,反面激的形式又可从两个方面掌握:
①激问,即记者在其所假设的问题中,投入一定强度的刺激,迫使对方感觉朝相反方向转化,然后乘势追问。
②错问,该方式的刺激强度超出激问,而且,要求记者从事实的反面设问,促使对方的兴奋程度俱增,迅速产生要否定错误、澄清事实的感觉,于是便讲真话、吐实情。
2.提问的注意事项
(1)提问宜简洁
记者对每个要提的问题,事先在其用语的长短上应当精心设计、推敲,原则是宜短勿长。
(2)提问宜具体
记者在提问时就应按照事物形成、发展到结束的全过程,将一个大的、总的问题破开,化成若干个具体问题,一个一个地细细问清了,也就是说,提问具体化了,大的、总的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3)提问宜间接
(4)提问宜深刻
特别是在采访干部、专家、学者等对象时,提问应有深度,这样,对方才有思考的空间,答得才有深度,往往可以出其不意地掏出颇有价值的材料来。
(5)提问宜自然
既是谈话,首先就得有亲切、自然的谈话气氛,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则是要求记者将所要发问的问题设计成讨论式的,然后,双方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就容易谈得自然、亲切、深刻。
(6)提问宜节制
具体分为两个方面:①谈话提问要得体、贴切;②谈话提问要讲究分寸。
三、主持调查座谈
1.调查座谈会的效果
包括:(1)节省时间;(2)互相启发;(3)及时验证等。
2.主持调查座谈会的技能
(1)事先通知对方
(2)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
具体包括三类人:
①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知情者参加;
②选择对某事物持不同意见的人员参加;
③要选择那些不仅了解情况而且对新事物热隋、对新闻报道工作支持的人员参加。
(3)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
每次座谈会的人数以三五人或六七人为宜。
(4)不要轻易下结论
(5)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
四、强化现场观察
1.强调现场采访的原因
(1)认得一切认识活动都是靠感觉开始,记者的采访活动也不例外;
(2)感觉是由人的感觉器官与实际相联系的反映;
(3)视觉是最灵敏的感觉器官。
2.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具体功能
(1)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2)能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3)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
(4)能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5)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3.现场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1)明目的。
目的明确后,方可有效地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指向一定的观察目标。
(2)多请教。
在现场观察中,记者应主动请教采访单位的行家或是熟悉情况的人,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请行家陪同观察。
(3)抓特点。
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应该将客观事物某些有特点的方面提取出来,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