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航飞行高度层和飞行航线

民航飞行高度层和飞行航线


FL400 FL380 FL360 FL340 FL320 FL300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精度高度表等一系列 航空电子设备已经在民用飞机上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缩小垂直间隔所涉及的技术已 经成为成熟技术并得到了全面的应用,成 为提高飞行流量和航空技术发展的必然要 求。国际民航组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研究缩小垂直间隔标准并积极在全球范围 内推广。
高度层
FL30 FL50 FL70 FL90 FL110 FL130 FL150 FL170 FL190 FL210 FL230 FL250 FL270 FL290 FL310 FL330 FL350 FL370 FL390 FL410 FL450 FL490
英制RVSM
(1000英尺垂直间隔)
英尺
3、航路的中心线由上述导航台和位置点的连 线确定,除特别规定外航路的高度范围为 地面至12000米(含)。
4、民航在航路内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垂 直范围是航路最低安全高度以上的第一可 用飞行高度层(含)至12000米(含);
5、航路划设应将适当的导航容差区域(由 95%概率的可容度所确定的区域)与导航台 上空的倒圆锥容差区域相结合。
该空间范围内飞行高度层的数量从原有的7个增加到13 个,新增6个飞行高度层,可用飞行高度层数量增加了 86%,显著增加了空域容量;
这个高度层空间范围刚好是现代喷气式民航客机巡航 阶段所主用的高度层,从而能有效增加空域容量,提 高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益,减轻空中交通管制指挥的工 作负荷。
FL 410 FL 400 FL 390 FL 380 FL 370 FL 360 FL 350 FL 340 FL 330 FL 320 FL 310 FL 300 FL 290
告拟选择的飞行高度,许可中应明确批准 的巡航高度层。 (4)飞入本管制区前10分钟通知上一区域。
(六)巡航高度层的改变
1、改变规定的巡航高度层时,报告原因和准确 的位置,请求另行指定巡航高度层。
2、必须明确改变的高度层及改变高度层的时间 和地段。
3、紧急情况,机长可自行决定改变原高度层, 须立即报告,并对是否正确负责。 从飞机原飞行方向,向右转30度,飞行20公 里,再平行原航线上升或下降至新的高度层, 然后转回原航线。
从1997年3月27日北大西洋空域开始实施 缩小垂直间隔并成功安全运行后,在太 平洋、大西洋、欧洲大陆、南中国海、 中东、北美、南美等地区空域陆续顺利 实施了缩小垂直间隔,世界各地7年多的 实践也表明实施缩小垂直间隔是安全的。 日本、韩国等国家计划在2005年9月实施 RVSM。
全球实施RVSM的区域及计划实施区域
考虑到我国飞行高度层采用公制计量单位,为减少与周边国 家采用英制计量单位造成的误差,使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尽 可能一致。我国在8400米至8900 米一段实行500 米垂直间隔, 其余高度范围内实行300 米垂直间隔的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 使8400 米至12500 米高度范围内飞行高度层由原来7 个增加 到13 个。
6、民航在航线上的垂直范围是指航线最 低安全高度以上的第一可用飞行高度层 至12000米(含)或给定的高度范围。
7、航线(航段)的代号
国内航线的代号由空军指派;国际航线的代 号由民航总局与空军协商后,与国际民航组 织亚太地区办事处指派。
8、航线代号的组成
航线(航段)的代号由下列一个字母后随1 -999的数码组成:
3、某区域所选用的最低可用飞行高度层, 根据本管制区的要求确定。 4、管制单位应将确定的飞行高度层通知航 空器驾驶员。
(三)选择高度层应考虑的因素
1、航空器的最佳巡航高度层; 2、航线天气状况; 3、航线最低飞行高度层的使用情况; 4、飞行任务性质。
(四)巡航高度层的配备规则
1、同时飞行且互有影响时,通常应当分别把 每架航空器配备在不同的高度层内。
第二节 飞行高度层和飞行航线
一、飞行高度层
(一)飞行高度层的确定 1、巡航飞行时,应当按规定配备巡航高度层。 2、根据标准大气压力条件假定海平面计算。 3、航线角应当从航线起点和转弯点量取。 4、个别航段曲折,根据航线总的方向规定。
(二)仪表飞行最低巡航高度层
1、航线两侧各25公里内的最高标高不超过 一百米,大气压力不低于1000百帕,才能 允许在六百米的高度层内飞行; 2、最高标高超过一百米,大气压力低于 1000百帕(750毫米水银柱),巡航高度层 必须相应提高。
为适应航空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 空域资源利用率,根据国务院、中央军 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颁发的《我国缩 小8400米以上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方 案》,制定中国民航实施缩小8400米以 上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方案。
《方案》提出的飞行高度层配备方案,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借 鉴国际标准,依据民航总局提出的建议,通过组织模拟验证 和反复研究论证形成的,总体上实现了8400 米至12500 米飞 行高度层垂直间隔由600 米缩小为300 米的目标。
2、如果不能配备不同的高度时,可以允许在 同一航线、同一高度层内飞行,应保持规定 的纵向间隔。
3、分配给飞向同一目的地的航空器的巡航高 度层,尽可能使之符合在目的地的排队进近 顺序。
4、占用巡航高度层上的航空器,通常比进 入该巡航高度层的航空器有优先权。
5、当两架或多架航空器在同一巡航高度层 时,前面的航空器通常有优先权。
RVSM定义
缩小垂直间隔在国际民航界通常称为
“Reduced Vertical Separation Minimum (RVSM)”:
即在高度层2万9千英尺(8850米)至4万1千英尺 (12500米)之间的高度层空间范围内,飞机之间的最 小垂直间隔由过去的2000英尺(600米)缩小为1000英 尺(300米);
缩小垂直间隔(RVSM)和英制高度层。
1950年颁布的第一版和1964年颁布的第 二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
1950年颁布的第一版和1964年颁布的第 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 中规定,在高度6000米以上使用1000米 垂直间隔,及“向东飞为双数,向西飞 为单数”的原则,此规定沿用至1993年。
二、飞行航线与航路
(一)飞行航线
1、航线是指连接机场与机场、机场与航路、 给定地理点之间的飞行路线。 2、航线分为,固定航线和临时航线。 3、固定航线又分为:国际航线、地区航线, 国内干线航线和地方航线。
4、临时航线通常不得与航路、固定航线 交叉或者通过飞行频繁的机场上空。
5、航线中心线与航线附近空域之间的侧 向安全间隔一般不得小于10公里。
案拟制 出台我国缩小垂直间隔实施方案,供年初即将召开的
空管委全会讨论通过。
京沪 飞标适航 空管委全会
第二节 CVSM 和RVSM
CVSM 是Conventional Vertical Separation Minimum 的缩写,意思是“常规垂直间 隔最低标准”。即在飞行高度层290 之下 采用1000 英尺(300 米)的垂直间隔最 低标准;在飞行高度层290 之上采用2000 英尺(600 米)的垂直间隔最低标准。
我国RVSM项目发展时间表
2004年6月,成立了技术研究小组 2004年12月,向军航介绍国际上实施RVSM有关进展
情况 2005年初,向空管委办公室、空司航管部、海司航空
兵部致函 2006年初,以民航总局的名义正式向空管委办公室提
出关于我国实施RVSM意见的函 2006年7月,成立方案拟制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开展方
A、B、G-表示国际(地区)航线(航段); H-表示国内干线航线(航段); J-表示地方航线(航段); V-表示尚未向国际民航组织申请的国际(地
区)航线(航段)。
(二)航路
1、航路是使航空器完成机场与机场、给定地 理点之间的飞行路径。
2、制定了有关飞行规则、宽度限制和主用高 度备用高度以及具备相应的通讯导航设施 和航行管制雷达的航线,通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00 22000 24000 26000 28000 30000 32000 34000 36000 38000 40000 43000 47000 51000
1200 1850 2450 3050 3650 4250 4900 5500 6100 6700 7300 7900 8550 9150 9750 10350 10950 11600 12200 13100 14350 15550
RVSM 是Reduced Vertical Separation Minimum 的缩写,意思是“缩小垂直间 隔最低标准”。现阶段RVSM 具体是指: 在飞行高度层290 与飞行高度层410(含) 之间将原来的2000 英尺(600 米)垂直 间隔最低标准缩小为1000 英尺(300 米)。
第一节 RVSM 实施依据
(五)巡航高度层的审批程序
1、空军管理的航线,其巡航高度层配备按 现行固定配备的办法配备。
2、由民航管理的航线,其巡航高度层的配 备采取由航空公司申请,空中交通管制 部门批准的办法配备。
审批程序(续)
民航巡航高度审批程序: (1)不迟于航空器预计起飞前一小时申报飞
行计划(含拟用高度层); (2)如有异议,在起飞前20分钟通知塔台。 (3)开车前5—10分钟,申请放行许可并报
2/02
澳大利亚 11/01
已经实施的区域
计划实施的区域
2. 国内
我国从新中国诞生以来共进行了4次高度 层改革
1950年颁布的第一版和1964年颁布的第二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
1993年10月15日实行新的高度层配备方法 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飞行基本规则》 2002年11月1日在三亚责任区洋区航路实行
6、航路的最小宽度由提供导航的导航台上 空倒圆锥容差区的大小来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