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入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1-5页,第二部分6-12页,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1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中,图示正确的是2.右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A.Ⅰ血液Ⅱ血浆Ⅲ血红蛋白B.Ⅰ核糖体Ⅱ核糖核苷酸Ⅲ核糖核酸C.Ⅰ生态系统Ⅱ生物群落Ⅲ生产者D.Ⅰ致癌因子Ⅱ病毒致癌因子Ⅲ黄曲霉毒素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人体内环境的正常成分中含有尿素和神经递质B.一个神经元只可以与别的神经元形成一个突触C.生长素浓度越高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越大D.只要食物充足,社鼠的种群数量就能呈“J”型增长4.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能量固定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之间,不会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形成物质循环5.图示某二倍体生物不同时期的正常细胞分裂图。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①表示该生物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图像B.图②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之比为 1∶2∶2C.图③所示时期最适合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观察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图④时期6.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民间常利用酵母菌将豆腐制作成腐乳 B .需借助胚胎移植技术才能获得克隆牛 C .生产香蕉脱毒苗的原理是基因工程 D .单倍体育种过程不涉及脱分化和再分化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24.xx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 以表彰他们在“细胞核重编程技术”领域做出的革命性贡献。
下图为该技术的操作流程模式图。
据图推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干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均具有双层膜结构B .干细胞分化形成的表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发生变化C .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 .干细胞可用于治疗因胰岛B 细胞受损而引起的糖尿病 2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 .突变、基因重组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B .新物种的形成大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但不一定产生了新物种D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82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82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6.(16分)下图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简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分化成年体细胞多功能干细胞人工诱导 细胞核重编程表皮细胞 心肌细胞胰岛细胞神经细胞 ……(1)当人体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 ,刺激了图一中 的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放 ,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当足量饮水1 h 后,通过图一中a 所示的 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该调节机制是 相互协调的结果。
(2)图二是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
图中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肺结核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它初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过程是 (填图中数字)。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VI )引起的,HVI 侵入人体后破坏T 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的功能瓦解。
请写出艾滋病患者体内缺少抗体的原因: 。
27.(16分)大豆是两性花植物。
大豆子叶颜色(BB 表现为深绿色;Bb 表现为浅绿色;bb表现黄色,bb 在幼苗阶段即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 、r 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杂交 组合 父本母本F 1的表现型及株数深绿抗病 深绿不抗病 浅绿抗病 浅绿不抗病 一 浅绿抗病 深绿不抗病 220 0 217 0 二浅绿抗病 深绿不抗病110109108113请分析回答:(1)从上表杂交组合 可推断出抗病对不抗病性状是 (显、隐)性。
(2)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守基因的 定律。
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 。
(3)如果用杂交组合一中的父本自交得到F 1,则在F 1的成熟植株中,浅绿抗病类型占 。
(4)有人想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毒的大豆进行遗传改良,以获得抗病毒大豆品种。
将外源抗病毒基因导入大豆,这项基因工程技术的核心步骤是 ,吞噬细胞抗原(甲)靶细胞T 细胞记忆细胞杀灭抗原B 细胞抗体(乙)记忆细胞①②③④ ⑤ ⑥⑦图一 图二利用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
(5)上述的这种育种方法与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相比,最显著的优点是。
28.(16分)下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甲、乙代表两种细胞器,①~⑦代表各种物质。
图2表示该植物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S代表有机物量。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乙两种细胞器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乙增加膜面积主要是通过_ 。
(2)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中,则图1中“⑥→⑤→⑥”的循环能否进行?,原因。
(3)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2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①图2 中的A点时,图1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B-D间,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用图中符号表示)。
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的0-D间,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用图中符号表示)。
②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的 D点时,图1中“物质⑦”的去向是扩散到乙和。
③请据图2在答卷图中绘出环境温度为30℃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
(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的位置)29.(16分)科学家研究镉、铜对河蚬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用一定浓度的镉、铜处理河蚬一段时间后,测得河蚬过氧化氢酶活性如下表所示。
毒物空白对照组 a 铜镉+铜质量浓度(μg·L-1)0 50 b 150 50 b 150 50 b 150 酶活性(U·mg-1)433 582 455 387 488 426 380 315 275 135(1)表中a应是,b为。
(2)列举本实验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
(3)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可以过氧化氢为底物,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的来表示。
(4)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河蚬的新鲜的软体组织制成研磨液,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研磨河蚬软体组织的目的是。
能否用河蚬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为什么?。
(5)水体中镉、铜等重金属离子在生态系统中会沿着富集,即越高,其影响越大。
海珠区xx学年高三综合测试(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理科综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不选得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1小题,共182分生物26.(16分,每空2分)(1)升高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负反馈(反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或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2)吞噬细胞②⑥由于T淋巴细胞被破坏,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1分),不能有效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所以抗体大量减少(1分)。
27.(16分,每空2分)(1)一显(2)自由组合BbRr (3)2/3(4)抗病毒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PCR(5)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28.(16分,每空2分)(1)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2)不能缺少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3)①乙(线粒体)S2 S2- S1②细胞外(外界、大气)③如右图(曲线1分,标明abc 1分,共2分)29.(16分,每空2分)(1)镉100(2)河蚬只数、河蚬生理状况、加入物质的量、培养时间等(或其他合理答案)(每写出一种无关变量1分,共2分)(3)氧气的生成量(过氧化氢的减少量)(4)使酶从软体组织内释放出来,增大过氧化氢酶与试管中过氧化氢分子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不能(1分),高温会使过氧化氢自行分解(1分)(5)食物链营养级v,28455 6F27 漧@6V26138 661A 昚D36045 8CCD 賍39171 9903 餃,34706 8792 螒27115 69EB 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