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统编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

人教版统编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


主要方式:设置机构 册封
敦煌莫高窟第23窟壁画
武力征服 会盟 和亲
《雨中耕作图》
①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 ②有利于祖国边疆开发,疆域拓展;
政策开明 措施灵活
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方式多样
气势宏大壮阔的隋唐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 在世界特别是亚洲发展史上占有特殊,辉煌的地位。华——经济发展
农业:曲猿犁— 标志着中国古代
筒车“如纺车,以细竹 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 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 则泻水”。
商品经济发展: 1.柜坊(银行雏 形)飞钱(类似 汇票)出现 2.唐朝中后期夜 市已经出现,商 业管理有所松动
手工业发展:制瓷业成为独立 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 大制瓷体系;秘色瓷、唐三彩。 瓷器大量输出国外。唐朝丝织 技术高,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 织法和图案风格。
——王咨臣等译、虞祖尧等校: 《历代食货志今译(晋·魏·隋)》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隋朝末年的社会状况并据此分析隋亡 的原因。
社会状况:统治腐朽,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原因:大兴土木,统治残暴,社会矛盾尖锐。
活动三:认识认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理解唐 朝前期出现的鼎盛局面。
1“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期
暴政而亡
朱温废唐
黄巢起义 安史之乱 “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
唐朝灭亡的原因: 1、政治腐败;2、安史之乱;3、藩镇割据; 4、黄巢起义;5、吐蕃入侵;6、宦官专权、
朋党之争……
活动二、结合材料以及教材探究隋炀帝统治与隋的灭亡
(1)继续广设仓库,积储粮草。 (2)始设进士科,创建科举制。 (3)营建东都洛阳 (4)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 (5)三征高丽。
在中国历史上, 有这么一个时代, 谱写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最为辉煌的篇章……
隋唐帝国在其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表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不仅达到中国历史上 的新高蒿就世界范围来看也称得上是最富庶、 最文明的国度。
——张帆《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中叶的物质 文明》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活动一:了解隋唐至五代十国的政权更替。 阅读课文第一、二、三子目,解决下列问题。 1. 联系所学知识,请把隋唐时期的重大事件填写 在下列示意图中的方框内。
材料四 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太宗面 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太宗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 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 。魏徵对唐太宗常常是面
间,唐朝政治清明, 折廷诤,有时弄得他面红耳赤,甚至下不了台。一
经济发展,人民生 活安定,称为“贞 观之治”。
次罢朝后,太宗曾余怒未息地说:“会须杀此田舍 翁。”又说魏徵“每廷辱我”。
劳动人民,辛勤付出
开元年间唐朝进 入全盛时期,中 国封建社会达到 顶峰阶段,史称 “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 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 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 叔孙礼乐萧何律。 ——《忆昔二首》杜甫
根据材料,归纳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先是有若干单一的
民族内部统一的出现,如夏、商、周等族的最初形成。然后有
地区性的多民族的统一,如战国七雄。然后有全国性多民族的
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隋唐时期是统一多民
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①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②加速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③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①过度役使民力; ②严重破坏农业生产; ③阶级矛盾被激化,导 致农民起义。
材料二 是时(隋朝末年)百姓废业, 屯集城堡,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 犹大充牣,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 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 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稿为末而 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孙英刚:《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
经济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用人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增加科举 考试科目
文化 尊崇儒学,大办学校
思考:材料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政 治品质?对唐朝产生了何种影响? 品质:虚心纳谏。 影响:有利于形成唐朝开明的政治 局面,为“贞观之治”奠定基础。
(2)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经 发展生产,抑制土地兼 济 并,增加财政收入 政 选贤任能、整顿吏治、 治 改革兵制 文 大兴文治,限制佛教 化
活动四: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认识隋唐时期我国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 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 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 父母。
灭东突厥
政策开明 措施灵活 方式多样
突厥 册封
与吐蕃和亲(7世纪)、 会盟(9世纪)
吐蕃 回纥
从战争 到设置 机构
会盟
靺鞨
和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唐朝处理与周边各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 些?体现了当时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有何主要影响?
该图反映了唐代敦煌地区的农 业生产的生动画面。而敦煌地 区的人口也由新旧《唐书・地 理志》所载的“户4265,ロ 16250”增长为《通典》所载 的“户6395,口32234”,人 口几乎增长一倍。
——李鸿宾:《论唐朝的民族观念》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民族观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观念:华夷一体,民族平等 原因: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融的加强;唐朝国力的 强盛。
★归纳:唐朝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及特点
册封回纥首领 为怀仁可汗
册封靺鞨族的 首领大祚荣为 渤海君王
灭西突厥,设安 西都护府和北庭 都护府
开凿运河

广






京杭大运河
隋炀帝于605年至610年开通了永济 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 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 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南 到余杭,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 多千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 动脉,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 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材料二: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而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重用魏征、房玄龄等人。唐玄
宗则重用姚崇、宋璟等贤臣。
选贤任能,从谏如流
材料三:唐太宗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于是轻徭薄赋
,发展生产,努力发挥科举制作用,大兴轻文徭治薄,赋发展,教发育展。生产
大兴文治,兴学重教 华夷一家,万方来朝
复习总结: 一个中心、两个端点、三个重要地 点古今名称(涿郡、余杭、江都)、 四段河流、五大水系;
隋唐大运河:功过得失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二首》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有人说,大运河的开凿牵引沿线城市和腹地经济; 有人说,此艰巨工程对劳动人民是一场灾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思路清晰, 史论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