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ppt


(√) B 在天西子周的永封远国都鲁国是的大宗法宗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 通嫡过长宗子法制永的是实行大,宗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
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12非))嫡周周王王长室室子— —永— —周周是王王小正嫡妻长宗所子生 、之 嫡子 长孙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某诸侯年青时购买一女,生子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诸侯之女为妻,先后生子乙、
丙。以后又以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人。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位的应
该是 A、甲
B、乙
C、丙
B D、丁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嫡长子

余子


嫡长子
余子
嫡长子 余子
嫡长子
嫡长子继承制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思考:分封制有哪些作用和哪些局限性?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封邦建国)
(1)目的:巩固统治 (2)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会举例) (3)内容:诸侯义务:守、战、贡、述
诸侯权利:再分封,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4)影响:
前期:加强了対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局面 后期:王权衰落,造成分裂割据的局面
(3)内容:诸侯义务_守__、_战__、__贡__、__述_ 诸侯权利:再分封,形成_周__王_—__诸__侯__—__卿_大__夫__—__士_ _的__等__级__序__列_.__
思考3: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
A 材料一: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点燃烽火,结果诸侯都纷纷派兵来勤王。
三、合作探究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①二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②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011湖南 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
▪ A.分封制
B.井田制
▪ C.郡县制
D.行省制
▪ 2010湖南,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 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 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 B.湖南、湖北
▪ C.山东、山西
▪ D.广东、广西
思考2:根据教材第5页图,将封国归类:如 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分给 哪些人?
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009高考山东文综)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
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
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C
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 级制社会,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实行了宗法制, 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定了礼乐制度。
探究问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原始社会: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奴隶社会 分封制 宗法制
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图1:大禹治水图
思考:根据图1、图2,大禹的身份 和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 这些变化呢?
图2:戴冠冕的夏禹
一、夏商:王位世袭制
1、制度: 王位世袭制:启 从中央到地方政治制度 中央: 相、卿士等
地方: 侯、伯等
2、特点: 带有神权迷信色彩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禅让制(公天下) 世袭制(家天下)
思考: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有何历史影响?
问题封制衰落
影响:出现诸侯争霸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封邦建国)
2.宗法制
(1)目的:加强_分__封_制__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等继__承__上的矛盾。 (2)定义:是用_父__系_血__缘___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举例:八佾,宫廷乐舞,按照周礼制定的礼法要求,应该是天子八佾,诸侯六,
卿大夫四,士二。
西周时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 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士三鼎。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西周时已有表示等级制度的规定,即周礼。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为了维护哪一制度?
宗法分封制度。
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和汉代政治联
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
四:拓展研究
宗法制在当今社会些有哪些遗存?宗法制的留存产生怎样的影响?
公祭黄帝陵
蒋孝严蒋家身份桂林祭祖
2005年04月04日
▪ 表现:
▪ 祭祀祖先、修家谱;传宗接代、重男轻女;任人唯亲、裙 带关系;
▪ 影响:
▪ 积极: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及传统美德 ▪ 消极:任人唯亲、重男轻女,不利于社会和谐

本课小结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商代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王权特点: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目的: 对象: 内容: 影响: 三、血缘关系维系下的宗法制 特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意义:
宗法制示意图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封邦建国)
2.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 (2)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大小宗的关系:①②相既对是的家; 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家国一体)。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思考1: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上述材料表明周武王实行 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制)
(1)目的:巩固统治 (2)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会举例)
中国 古代 早期 政治 制度 的主 要内 容
材料一:天子适诸候曰巡狩,诸候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
不朝,同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移之。 —— 《孟子·告子》
材料二:(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候伐郑,郑伯御
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
肩。
——摘自《左传》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材料二: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查众诸侯谁纳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 貌不好,既是侮慢王于不贡。” 材料三:诸侯要定期朝见天子,汇报自己的政务。一次不朝见,就贬低他的 爵位;两次不朝见,就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朝见,则出兵进行讨伐。
C
▪ 2008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 周。”这句话指的是
C (×)
(√) 34诸))侯诸卿侯夫的封国大地—宗———诸、卿侯小大嫡夫长宗嫡子地长、位子嫡、长是嫡孙相长孙对的
A.1234 B.123 C.234 D.23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封邦建国)
2.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等继承上的矛盾。 (2)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大宗与小宗的关系:相对的;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5)作用:a、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