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总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中考总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班级:姓名: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⑤,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

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

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

逝,向前行进。

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

若,你。

⑤数阕:几遍。

乐终叫阕。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项王军.垓下军:驻扎B、常幸从.从:服从C、自为.诗曰为:做,唱D、歌数阕,美人和.之和:唱和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翻译:⑵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翻译:3、项王兵败垓下,在乌江自刎。

对项王该不该自杀历来争论颇多,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焦令谌横暴唐柳宗元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

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①,曰:“且熟,归我半。

”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

谌曰:“我知入数②而已,不知旱也。

”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太尉判状,辞甚巽③,使人来谕谌。

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④来庭中。

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

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选自《柳河东集》)注:①给与农:这里指佃给农民耕种。

②入数:照数收谷。

③巽:同“逊”,恭顺。

引申为委婉。

④舆:扛、抬。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且.熟,归我半且:而且B、督责益.急益:更加C、即.告太尉即:就D、无以..偿无以:没有可以用来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

翻译:⑵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翻译:3、选文表现了段太尉什么样的品德?答: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宁①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

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

后宁赍礼②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

宁许蒙不杀。

斯须③(一会儿)还船,缚至桑树,自挽弓射杀之。

毕,解衣卧船中。

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

宁闻之,故卧不起。

蒙母徒跣④出谏蒙曰:“至尊⑤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

”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宁涕泣嘘欷⑥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注:①宁:即甘宁,后文的“兴霸”是他的字。

②赍礼:赠送礼物③斯须:一会儿。

④徒跣:赤脚步行。

⑤至尊:指吴主孙权。

⑥嘘欷:哽咽,抽噎。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宁厨下儿曾有过.过:过失B、宁许.蒙不杀许:答应C、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谏:进谏,提意见D、属汝以大事属.通“嘱”,嘱托2、请将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

翻译:3、文中吕蒙形象鲜明,试概括这一人物性格特点。

答: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①,相田文②。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

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

③不敢东乡:乡,同“向”。

不敢向东侵犯。

④宾从:服从、归顺。

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

⑥属:同“嘱”,委托、托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将.三军,使士卒乐死将:将领B、敌国.不敢谋国:国家C、百姓不信.信:信任D、方.是之时方:正当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翻译:3、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选文简要概括。

(至少两点)①②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①,乃曰:‘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②,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③,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

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记》)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曰.谓……曰:对……说B、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向者:从前C、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邪:邪恶D、识之犹未能尽.尽:完,全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自谓无以加⑵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

政事得失3、文中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请根据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特点。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燕昭王招贤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

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

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

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注: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

②致:招致,引来。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卑身:降低身份,谦卑B、得身事.之事:侍奉,这里指厚待C、士争趋.燕趋:奔赴D、燕王吊.死问孤吊:吊起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

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译:3、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答: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①,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②,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③。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乃斫大树白④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注:①三晋之兵:这里专指魏军。

②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损失上将军。

③马陵:地名。

④白:使……露出白木。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齐使田忌将.而往将:率兵B、士卒亡.者过半矣亡:死亡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约定D、乃钻火烛.之烛:照亮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译:⑵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译:3、孙膑为取得战斗的胜利,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请归纳回答。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

毛遂自荐于平原君。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③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④,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导读:毛遂“自荐”并且在出使中建立奇功,从此流传于后世,被人津津乐道。

但“自荐”也需要能力、自信和对国家的一腔热诚,盲目的“自荐”则是行不通的。

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

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

当时(前258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

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

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

③胜:指平原君自己,平原君名叫赵胜。

④称诵:称颂。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于:向,对B、其末立见.见:看得见C、使遂蚤.得处囊中通“早”D、非特.其末见而已特:只是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

译:⑵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译:3、回答下列问题。

⑴这篇文章中包含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请写出这个成语并解释。

答:⑵你如何看待毛遂的“自荐”行为?答: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②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注:①发:启封。

②恙:灾害,忧患。

赵威后:赵惠文王妻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使:派遣B、书.未发书:书本C、使者不说.说:通“悦”,高兴D、臣奉使.使威后使:使命2、翻译文中横线处的句子。

(1)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译:(2)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译:3、回答下列问题。

(1)“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了一个什么成语?他的含义是什么?答:(2)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什么思想?你知道历史上还有那些人有类似的思想吗?答: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①,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

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②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注:①奥博:含义深广。

②曾:虚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竟然”。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勇者竭.其力竭:竭尽B、炀帝恃.其俊才恃:倚仗C、身为.桀、纣之行为:做D、骄矜自用..自用:自己使用2、翻译文中横线处的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