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运会大运会礼仪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奥运会大运会礼仪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奥运会大运会礼仪基本知识培训资料这就是深圳大运会会徽“欢乐的U”,它由红、绿、黄、蓝、黑五种色彩的原点组成的“U”字,寓意着“大学”(University)、“你”(You)、“联合”(Union)、“宇宙”(Universe),同时它也象征着世界五大洲不同肤色的大学生相聚在深圳的意思。

一、奥运会的起源1、奥林匹克运动会源起于古希腊人对宗教信仰,由于信奉神教,他们崇拜富有人性的诸神,进而在当时爱利斯的政治宗教中心——奥林匹亚,兴建“焦司神殿”并每四年举行一次祭神活动,同时配合举办运动会及文化活动。

古希腊信史记载,公元776年就有奥林匹克运动会,他们把这四年一次的活动称为olympiad。

当时运动会的特色是:一是促使希腊各城邦团结,为确保运动员安全,在此期间是他们的休战期。

二是由特使戴橄榄桂冠到各处宣布为时一至三月的停战,并趁机邀请观众参加。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期订在7至8月间,每次五天,分别实施下列活动:计有宣誓仪式由裁判、运动员集中神像前实施;传令吹号竞远、赛跑、角力、拳击、祭神仪式、演讲、朗颂、游览、会见朋友、战车赛跑、赛马、五项运动、纪念哀悼会、优胜者游行、欢宴、优胜者接受桂冠等活动。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培养团结精神、表演武功、宣扬文化、祭祀、缔盟、讨论条约、展览艺术品、诗会吟诗、哲学发表会、出售商品等活动的大集合,因此使民众沐浴在文化洪流,造成希腊文化的光辉期。

2、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法国男爵古柏丁于1892年发表其计划,认为复兴古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助于世界和平,而在1894年经第一届国际运动协会会议发表通过,并在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第一届运动会,迄今已近百年历史了,前后共举办24届。

其中1916年第六届在柏林;1940年第12届在东京;1944年第13届在罗马,分别因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停止举行外,至今实际举办21届次。

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小常识1、五环标帜五环的五种颜色:蓝、黄、黑、绿、红代表五大洲,五种颜色加上底色白色共六色,正包括世界各国国旗颜色,可说是真正的国际标志。

它是191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庆祝会时,由创始人古柏丁爵士所提,在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上开始正式使用。

2、奥林匹克格言“faster-higher-stronger”(“更快、更高、更强”),这三句格言是法国传教士安利德顿任高中校长时,勉励橄榄球员的话,被采用也是于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3、宣誓宣誓活动是承袭古奥委会的习俗,于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实施,目前已成开幕仪式之一。

宣誓由主办国的一名运动员和一名裁判员分别进行。

奥运史上第一位宣誓者,为比利时击剑选手波恩。

4、会歌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开幕时,曾演奏一首优美的古典管弦乐,当时称为奥林匹克圣歌。

于1958年国际奥委会会议追认通过为永久会歌。

5、为何四年一次古希腊时代以8年为一周期,第8年的祭典是一大节日,但经当时的专家研究认为,为更符合人们生活周期需要,而缩短为四年。

专家研究认为四年的缓冲期可使人与人之间一时的冲突、不合等现象都可以化解。

6、圣火圣火存在远在古奥林匹克运动会时代就有了,在运动会期中,象征光明和平的圣火就在祭坛上不停燃烧,无论如何不让它熄灭。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36年在柏林举行时,耗资三万美金首创火炬接力,由当时筹备会自希腊奥林匹克运动场遗迹,利用凹透镜,集取太阳热力引燃火炬,由运动员接送传递,于开幕时进入会场,从此圣火传递方式成为每届奥运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

7、元首秀由国王或国家元首主持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典礼,来自1896年希腊第一届奥运会,即由希腊乔治国王宣布比赛开始,这个习俗也沿袭存在每届奥运开幕典礼中。

到1906年后逐建形成条文,纳入规章中,元首致辞更有一定格式,只能说:“我宣布在某某举行的第某某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一句话而已,不能擅加增减。

8、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Olympic spirit)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

奥林匹克运动是国际性的运动,它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世界上文化间的各种差异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

来自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以及观众生有不同的肤色,穿着不同的服装,操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不同的宗教仪式,用不同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些种族的和文化的差异,又常常由于各国间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冲突而强化。

从一定意义上讲,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将世界上所有的体育文化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于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尤为引人注目。

差异就是矛盾,矛盾就可能引发冲突。

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相互了解、友谊和团结,就是要形成一种精神氛围。

在这种氛围中,人们可以摆脱各自文化带来的偏见,在不同文化的展示中,看到的不是矛盾与冲突,而是人类社会百花齐放、千姿万态的文化图景,从而使文化差异成为促进人们互相交流的动因,而不是各自封闭的藩篱;?使矛盾成为互相学习的动力,而不是互相轻视的诱因。

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人们才能打破各自狭窄的眼界,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到各个民族都有着神奇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学会尊敬其他民族,?以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别人和自己,虚心地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丰富自己,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国际交流真正得以实现。

其次,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

奥林匹克运动以竞技运动为其主要活动内容,竞技运动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比赛与对抗。

在直接而剧烈的身体对抗和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道德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培养,观众也得到感官上的娱乐享受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但是,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的基本前提是公平竞争。

只有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竞争才有意义,各国运动员才能保持和加强团结、友谊的关系,奥林匹克运动才能实现它的神圣目标。

三、中国和奥运会1、清朝光绪皇帝:和奥运会擦肩而过清光绪21年(1895年),现代奥运会的发起人顾拜旦致函清政府,邀请中国参加将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1896年)现代奥运会。

中国第一个接到奥运会邀请书的是清朝光绪皇帝,后因慈禧太后及其幕僚不懂得“田径”一词的含义而未能派队参加。

2、中国和国际奥委会的最早联系中国和国际奥委会的最早联系始于远东运动会期间。

远东运动会,原名为“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

1911年9月,由菲律宾、中国、日本共同发起成立了“远东业余运动协会”,简称“远东体协”。

该会决定每两年一次轮流在远东各大城市举办“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

主要发起人布朗向国际奥委会通报了远东运动会的情况。

由于中国积极筹办和参与远东运动会,从而和国际奥委会发生了最早的联系,国际奥委会曾正式通知中国准备参加将在1916年举行的奥运会和国际奥委会会议,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未能实现。

1920年,国际奥委会致电远东运动会组委会,承认远东运动会和远东体协。

远东体协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与国际奥委会发生联系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

1921年,在上海举行第5届远东运动会,国际奥委会选派日本委员加纳五郎为代表出席并致词。

自此中国开始和国际奥委会发生了历史性初步联系。

3、中国和国际奥委会的直接联系1922年,国际奥委会选举中国体育界著名领导人、远东体协的发起人、历届远东运动会的赞助人、第2、5、8届远东运动会会长王正廷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是第一个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中国人,炎黄子孙首次与国际奥委会“亲密接触”。

至此,中国便和国际奥委会建立了直接的联系,这是中国和奥林匹克运动互相认可和接受的重要里程碑。

4、中国正式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1924年8月,全部由中国人组成的全国性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上海成立,张伯苓任名誉会长,王正廷为名誉副会长,沈嗣良为名誉主任干事。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不但接管了先前由基督教青年会外籍人士主办的各种体育活动,还组织开展了更多的各种分区比赛,单项比赛、体育训练班等,而且在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体协的分会组织。

1927年以后,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相继加入了田径、游泳、体操、网球、举重、拳击、足球、篮球8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其它国际体育组织。

1931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奥委会。

古老的东方大国正式成为了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员。

从此,中国和国际奥委会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四、奥运会的开幕式开幕式(Opening Ceremony)历来都是奥运会的重头戏。

在开幕式上既要反映出以和平、团结、友谊为宗旨的奥林匹克精神,也要展现出东道国的民族文化、地方风俗和组织工作的水平,同时还要表达对世界各国来宾的热情欢迎。

开幕式上,除了进行一系列基本的仪式外,一般都有精彩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团体操和文艺或军事体育表演。

开幕式主要有以下仪式: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宣布开幕式开始。

国际奥委会主席和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在运动场入口迎接东道国国家元首,并引导他到专席就坐。

各代表团按主办国语言的字母顺序列队入场,但希腊和东道国代表团例外,希腊代表团最先入场,东道国最后。

奥运会组委会主席讲话,国际奥委会主席讲话。

东道国国家元首宣布奥运会开幕。

奏《奥林匹克圣歌》,同时奥林匹克旗以水平展开形式进入运动会场,并从赛场的旗杆上升起。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跑,进入运动场,最后一名接力运动员沿跑道绕场一周后,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然后放飞鸽子。

各代表团的旗子绕讲台形成半圆形,主办国的一名运动员登上讲台。

他左手执奥林匹克旗的一角,举右手,宣读以下誓言:?“我以全体运动员的名义,保证为了体育的光荣和我们运动队的荣誉,以真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参加本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尊重并遵守指导运动会的各项规则。

”紧接着,主办国的一名裁判员登上讲台,以同样的方式宣读以下誓言:“我以全体裁判员和官员的名义,保证以真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完全公开地执行本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职务,尊重并遵守指导运动会的各项规则。

”奏或唱主办国的国歌,各代表团退场。

这些仪式结束以后,是团体操或其他文艺表演。

这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工作量最大、准备时间最长、花费最多的项目,东道国往往提前一两年即开始准备,并挖空心思,以期能以恢弘的气势、独特的民族精神吸引来宾。

开幕式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体操和表演的效果。

五、赛场礼仪要求有关赛场礼仪的提法现在还比较少。

但现实是,很多比赛因为观众的不懂礼甚至失礼,不仅在赛场上造成负面影响,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甚至还有损国家形象。

看起来都是一件件小事,但因为赛场往往是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一些所谓的“小节”问题,不仅代表你个人,还代表着一个群体、一座城市,以至一个国家的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