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苯并恶嗪开环聚合研究进展

苯并恶嗪开环聚合研究进展

然而,在过去一十多年里,尤其是90年代以前,有关苯并恶嚷开环聚合的基础研究和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9573()08
品开发进展卜分缓慢。一则可能是苯并恶l|秦的合成一般以:氧六环作溶剂、价格较贵、难以 实现i业化生产:二则可能是对苯爿‘恶嗪开环聚合的理论研究投入不够。至今,除Burke和 Rjess曾就苯并恶嗪与酚类化合物的氢转移开环聚台机理进行研究外,朱见国外任何相关内容 文章。实际上,并非环状结构都能开环聚台,即使发生r开环聚合,未必就能得到性能优良 的制品,而受到环状中间体自身的分子结构、聚合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种类等诸种因素的制约. 既有热力学方面的,也有动力学方面的影u自。冈此.我们一开始就把苯并恶嗪的开环聚台反 应研究放在重要位霞,并与,“品研制羊¨廊川开发紧密结合,从宏观到微观取得一系列有价值
苯并恶嗪开环聚合研究进展4
顾宜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成都.6l0065
苯并恶嗪化台物或者称为3,4一二氢·1,3·苯并恶嗪(3,4-dIhydr0_l,3-benzoxazine,本文简 称为苯并恶嗪)是一类含杂环结构的中间体,一般由酚类化合物,伯胺类化合物和甲醛经缩 合反府制得。在加热和/或催化剂的作刚r,苯剪恶嗪咳发生开环聚合,生成含氮且类似酚醛 树脂的网状结构。因此,人们将这种新刑树脂亦称为开环聚台酚醛树脂。苯并恶嗪的合成及 开环聚合反麻路线示意如F:
和模压生产的配方组成和固化工艺参数。
从苯并恶嗪固化前后的红外光谱看,无论是热白聚或催化荆作用.苯并恶嗪环在940cm一
附近的特征吸收峰固化后完全消失,伴随在337加入,椒酚A型苯井恶嗪的凝胶化时间明显缩短、反席活化能减
小、起始同化温度(Dsc)从2lO℃降至150℃、132℃和130℃。
Keywords:benzoxazine,phen01jcs,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a,9
HA一—·H。A 8
胁 如《 o — :c 一
心蜓 ~ ,
]刑. 卫。
1_l:¨叫!_
a.8
然后阳离子再进攻恶嗪环、苯胺基对何或苯氧基邻位,产物的主要结构为I、Il、v。
值得一提的是,模型化台物B在有机弱酸催化卜,140℃咧化产物的主要结构为I和V.
在高温1 80℃以l:则发生重排反应,主要结构为11年¨v。
二烯丙基¨二苯并恶嗪(DADBOz)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恶嗪环和烯丙基两种活性不同的官
能团。通过加入活性氢化台物或含叔键化合物与过氧化物引发剂,可以改变两种官能团的反
麻温度和反应顺序,从而控制固化反席进程和产物结构。

p 够a∥吼 甲@

。、杏6
。隧6
双酚A型苯并悲嗪
一烯内基二苯井恶嗪(DADBOz)
3 苯并恶嗪固化反应动力学 研究树脂固化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反应级数、吲化反麻焓变等动力学参数,不仅具有
4 苯并恶嗪的分子模拟 分子力学、分子动力学、量子力学和崔.子化学的计算机软件被州来模拟苯并恶嗪的分子
立体结构和计算键长、键角一.面角、电衍密度、键级等分子参数,从而预测在加热和催化
剂作用p恶嗪的开环点。图【和图2分别是构造的苯并恶嗪初始结构和计算的优化结构。由 于苯并恶嗪结构中含有两个电负性较大的杂原子N和O.它们的存在使得恶嚷环采取畸形的 椅式构象(图2),存在较大的环张力、不稳定。其中c。c。、c,、O。四个原子共面,而N。 和C,原子分别在平面的两侧,M原子上取代苯环则儿乎与恶嗪环面垂直。
Department of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昌sichuan univers咄chengdu,610065
This paper oVeriews our research work on“ng·Opening polyme—zation of benzOxines based on
氏一一戏一c%专F“
当体系中存在活性氢绍分时,与叔胺,b『司竹+朋可催化6,8一_二取代苯并恶嗪开环聚合(模 删化台物c和D),产物的丰要结构为I。
RESEARCH DEVELOPM匣NT ON RING.OPElmNG POI YⅣ匝RIZATION 0F BENZOXAZINES
GU
Yi
State Key Laboratory ofPolymer Material Engineering
理论意义…推测同化反应过程、探索反应机理.而且可由动力学参数计算得到同化程度一固 化温度一围化时间三者的关系,川丁台珲制定该树脂体系的固化_[艺参数。
采用等温Dsc和动态DSc.研究烈酚A J钽苯并恶嗪固化反应动力学的结果表明,在加 热情况F,苯并恶嗪的开环聚合反应具有自催化特征、反应级数为2、活化能为102日,moI: 当加入2%重量分数的有机酸或路易斯酸催化剂以后.其反应模式转变为n级反应,反应级 数为l,活化能降至约65KJ/moI。
环行为,讨论了酚核上取代基类型、数量和取代位置对产物结构、分子量及开环聚台机理的
如gj啦叼叼 影响,以及苯胺邻、对位参与共聚的可能性。推测了不同情况F的反应机理。
A:R2;H RIlCI;
B:R产H Rt·CHj
c:R=cJ Rl=cI; D:R2。CH】R。吒玛
R17
(1)热聚合(无催化剂)
.胁一 凡楗肾一轧 在高温F,苯并恶嗪中Apo.cH:.结构中的O.C键异裂生成分子内离子对
的成果。
2 苯并恶嗪的固化性能
苯并恶嗪的固化过程是通过恶嗪环的开鲫、反应进行的,这种开环自果反应一般需要200℃
以上的高温,难以适戍通常,I:业化生产I。艺和』设备要求。我们采用测定凝胶化时间,Dsc、
DTA或TBA研究崮化过程、FTIR研究问化前后树脂的结构变化等手段,系统研究了热自聚
情况下,在活性氢化台物及催化剂作_}_}{F苯并恶嗪的开环聚合反应及规律性,获得满足层压
度最高,更易受到H+的攻击,导致c,一N键缩短,键级增大具有双键性质,c,—o键增长、
键级明显减小,c,—O键易断裂开环。而当Alcl,进攻N原子时,c厂悄键变长、c7—o键
缩短:进攻O原子时,则c广旬键拉长,c,—N键缩短,此时c,—o键级更低、易发生断
键开环。
5 苯并恶嗪的开环聚合机理 Burke和砌ess曾就烷基胺(主要是甲胺)为基础的苯并恶嗪与酚类化台物的活泼氢开环
n。g删州吼。一拶_’一奇一r哪套
这种新型苯并恶嗪树脂的合成r艺简单、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与酚醛树腊相当:其开环 聚合过程无小分子物释放,用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增强制各复合材料、加工性极佳、几乎与环 氧树脂相同,而高温(180℃)F的机械强度与双马型聚酰亚胺接近、有阻燃性,具有r阔 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机理进行了较系统研究,提出机理如r:
我们则以对甲酚、l,4-:甲酚、对氯酚和 ,4~:氯酚为原料,合成了四种以苯胺为基础的 苯并恶嗪模型化合物,通过GPc、元素分析、 1H.NMR、FTIR、Ms、TGA—IR等方法对聚合
a.7
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详细讨}仑J,热开环,有机弱酸、路易斯酸和叔胺引发下的开
Rt
R|


酚核上的吸电性基团有利于氧负离子的稳定性,或进一步生成醌甲基结构。
酚核上供电性取代基存在,将不利丁氧负离子的稳定性。过渡态中间体中的阳离子可直
接进攻恶嗪环O原子发生开环聚合反应,或进攻苯胺基对位或苯氧基邻位(R2=H时)。推测
产物的可能结构包括:
—冲--口k
b ㈣
爱 N;C
柳书 ㈣ ■

图1 苯井恶嗪初始结构
图2 苯并恶嗪优化结构
键&、键角和键级的计算结果表明,苯并恶嗪环结构中,弱键出现在杂原子相连部分,
即c.,一N,C,~N,c厂。键;量子化学计算,O和N原子均带负电荷,而恶嗪环上亚甲基
c,和c。,带正电荷。由此可以预测,苯并恶嗪易发生c厂勺或C。。—N键异裂,继而进行离 子型开环聚合反应。在活性氢(H+)和路易斯酸(A1c】,)存在时,由于N原子上的电荷密
aniIline C uring kinetics and computer modemg of benzoxazines, as wel| as structural
characte“翻tion of their p01ymer have been jnVestegated 5ystematically The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s of benzoxaZines were Dostulated.
1 国内研究概况 1944年,Hollv和Cope在合成Mannich反应产物中意外发现苯并恶嗪化台物。1949年以
来,Burke等人对苯并恶嗪的台成进彳『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合成了。系列含苯并恶嗪的化合 物。1973年,Schreiber首次报导了经苯并恶嗪开环聚合制备酚醛塑料的研究1.作,相继申请 了数项专利。1990年以来,Ishjda的研究1一忤十分活跃。以二元酚、脂肪族伯胺和甲醛为原 料,合成了多种双苯并恶嚷中间体,对苯并恶嗪的热聚合反应动力学、固化过程中的体积膨 胀效应、固化产物的氢键结构、热稳定性、阻燃性和介电性能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发 表论文10余篇。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自1993年以来承担了数项相关内容研究课题。以酚 类化合物、芳香族伯胺和甲醛为原料,在通用溶剂中合成了稳定的苯并恶嗪中间体溶液,制 备r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水为介质.采用悬浮法工艺,合成了一系列以二元酚和多 元酚为基础的粒状烈(多)苯并恶嗪中间体,止在开发制备汽午制动材料、火车闸瓦、注塑 料等:又成功合成了可用于树脂传递模塑(RTM)1.艺的低粘度苯并恶嗪树脂及植物油改性 苯并恶嗪中间体。迄今,在苯并恶嚷的研究和鹰州开发方面,己申请中国专利3项,发表论 文20余篇。
固化产物的主要结构为II和V。其中模型化合物C固化产物主要为II,模型化合物B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