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
第5章
不确定性与消费行为
不确定条件的产生
在现实生活中,选择往往是在不确定条件下来完 成的。 1、人们购买的某些商品具有博弈或赌博的性质, 因而其结果是不确定的。 2、不确定性来源于与他人打交道过程中,任何 人所能得到的都取决于其他人的行为。 3、个人面对的不确定性还在于对所要解决的问 题缺乏了解和缺少信息。
3、风险与回报之间的权衡 以Rf表示无风险报酬,Rm为风险资产期望 报酬,rm为实际报酬,它是不确定的,且 Rm〉Rf。 假定用于投资风险的资产比例为b,用于投 资无风险的资产比例为(1-b),则总资产 的期望报酬 Rp=bRm+(1-b)Rf 组合资产的标准差等于在风险资产上的投资 比例乘以该资产的标准差
第1节 风险描述
1、概率 概率是表示产生某种结果可能性。一个重复事件 发生的概率就是这一事件出现的相对概率。 概率的一个较为客观的衡量来源于以往同类事件 发生的频率。 在无法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判断时,概率的形成 取决于主观判断。
2、期望值
期望值是对不确定事件的所有可能性结果的一 个加权平均,而权数则是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 期望值衡量的是总体趋势,即平均结果。 期望值= E( X ) Pr1 X 1 Pr 2 X 2 Pri X i
Pri X i
3、可变性
用实际值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即离差来度量, 显示风险程度的大小。 平均离差=
Pr1 [ X1 E( X ) ] Pr 2 [ X 2 E( X ) ] Pri [ X i E( X ) ]
Pri [ X i E( X ) ]
i 1 n
标准差衡量的是每个与其期望值偏离的平均值 即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差=
2 P [ X E ] ri i ( X )
4、决策
根据期望值和风险程度进行选择,如果 期望收入高,但风险大;反之,风险小。 因此,如果偏爱风险,则选择前者,如 果厌恶风险,则喜欢后者。
案例:
汽车违章罚款
第2节 风险的偏好
行为经济学
简单法则和决策中的偏差 锚定效应:一些建议的信息片段对你的最终决策 可能具有的效应。 拇指法则:是一种在判断或决策时走捷径的经验 法则,指人们在做出判断或决策时忽略一些相对 不太重要的因素。由于被忽略的是非主要因素, 依据拇指法则做出的决策仍然是近似理性的,即 拇指法则仅导致了对于完全理性的微小偏离。 概率和不确定性 小数定律:过去经验提供的信息较少时,会夸大 事件发生的概率。
10 15 16
20 30 I(千元)
风险规避型:指的是那 些在期望收入相同的工 作中,更愿意选择确定 性收入的工作的人们。 消费者的边际效用随收 入的上升而递减。
U
18
E
C
8 3
A
10 20
30
I
风险偏好型:不确定收 入带来的预期效用要高 于确定性收入的效用。
E(u)=1/2×u(10000)+1/ 2 ×u(30000)=0.5 ×3+0.5费者的市场购买力,即效用而不是货币单位 来衡量。
预期效用E(u)是各种结果下所得效用的加权平 均,其权数为各种结果发生的概率。
1、不同风险的偏好
U
18 16 14 13 10 D E
A
B
C
E(u)=1/2×u(10000)+ 1/2 ×u(30000)=0.5 ×10+0.5x18=14 宁可选择固定收入 是20000元的工作, 而非0.5可能10000 元,0.5可能30000 元的工作。
新古典经济学为什么引入不确定性
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坚持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模 型和均衡分析方法这一“内核”,如果现实与理论冲突, 新古典经济学家便通过调整内核以外的保护带来获取适 应能力。 新古典经济学的“保护带”分为三个部分:主体面临特 定环境的约束;主体拥有特定环境的信息;研究特定相 互作用的方式。 第一个保护带直接体现为预算约束,后来扩展为其他行 为主体的潜在约束; 第三个保护带就是早期完全竞争向不完全竞争的发展。
U
E C
A
I
风险中立型:对于具有同 一期望收入的不确定性工 作和确定性工作不加区分。
2、风险溢价 风险规避者为规避风险而愿付出的代价。 一个人的风险规 避程度如何取决 于他的收入和风 险的性质。一般 而言,风险规避 者希望出现较小 的结果变化。
U
C B F A
I
风险贴水
风险规避与无差异曲线
U3
U3
期 望 收 入
U2
U1 期 望 收 入
U2
U1
收入标准差
收入标准差
第3节 降低风险
1、多样化 把资源分配在那些结果不是密切相关的篮子 里。 2、保险 大数定律 公平保费 3、信息的价值
第4节 对风险资产的需求
1、资产:能给所有者带来货币收入流量 资本收益或资本损失 风险资产:带来的货币流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无风险资产:一项资产的货币流是可以确切 知晓的。 2、资产的回报
p b m
4、投资者的选择问题 由
Rp R f b(Rm R f )
b
得
p
m
Rp R f
( Rm R f )
m
p
第五节 行为经济学
消费者需求理论基于三个假定
消费者对于各类商品具有确切的偏好; 消费者面临预算约束 给定其偏好、有限收入和不同商品的价格,消 费者选择能使其满足程度(或效用)最大化的 组合
现实中:偏好并不总是确切的,与面临氛围有 关,选择并不总是效用最大化的。
行为经济学
更复杂的偏好 参考点:消费者用来作出消费决策的点 禀赋效应:人们在拥有某种物品时比没有时更看 重它。 损失厌恶:拥有某种物品的人放弃它所带来的 “损失”值超过了那些没有而想获得它所带来的 “收益”值。 公平问题:最后通牒博弈。
新古典经济学为什么引入不确定性
第二个保护带的开发应该是最强有力的、甚至是革命性的。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当事人作为价格的接受者,只要了解 价格就可获得决策所需的全部信息,故不存在信息约束。 而一旦当事人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价格就不是有效反应 信息的唯一载体。此时新古典范式必须重新启动新的保护 带,才能保持理论和现实的一致性。终究是当事人完全信 息假设,这一假设的引入使理性选择内核要素从确定性环 境延拓到不确定性环境。通过理性预期的处理,当事人从 事不确定性决策就转化为附加概率的确定决策,从而使新 古典范式得以重新解释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