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时制(JIT)生产案例
(三)改善 措施1、搬移设备,重新布置设备布局,缩小作业面
积。 2、确定标准在制品数量,制作工序间滑道,改 变转运方式,取消转运车。 3、制定工序能力表,通过对工序能力的分析与 论证,制定标准作业组合表及改善后标准作业
案例三:X齿轮车间整流
(四)改善效果 1、设备U形布局,工序内物流U形走向,节省作 业面积90平方米。
58%
50%
44%
40% 38% 35% 38%
30%
41% 改善前 平均
20%
10%
0%
1
2
3
4
5 平均
案例三:X齿轮车间整流
(二)改善 目标根据目前生产及设备的实际状况,对设备布局
进行调整,对工序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做到少 人化,一人多机。在生产线内减少在制品数量, 确定标准手持量及合理的序间在库,实现“一 个流”和“先入先出”的生产方式,提高产品 品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
如采用JIT 生产,工序间在制品数减为1,则最早在第 20 个就会发现质量问题。
案例一:发动机箱体
仍以上例为例,若平均 工序加工时间为3 分钟, 则首件成品完成的时间 依次为17103 分钟,573 分钟,和60 分钟。工序 间物料所占用的空间和 生产资金也和300,10, 1 成比例。因此准时制 生产方式,无论时间, 空间,资金都得到极大 的节省,不仅能及时满 足市场对多品种和数量 的需要,同时又可以及
在制品多,烘干炉的储备是车门72辆份、 前盖和后盖各36辆份。
占用工位器具多,四门两盖占用的工位
器具共64个。
占后地盖面器积大,共前占盖器用面积 126米2车具。门及器储
生具产及操储作人员多具达及储16人。
备72辆
车 门过备量3份6生辆产导致大备量3份6辆的资金被积压。份
吊 具在制品过多,造成质量衰减。
案例二:XX轿车焊装车间
四门两盖工段各项指标改善前后对比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储备 (辆份) 改善前 72 改善后 12
工位器 具
64 26
人员
16 9
吊具 更换吊 (个) 具(个)
81
54
27
0
改善前 改善后
案例三:X齿轮车间整流
(一)改善的 问题点
案例三:X齿轮车间整流
90%
80%
70%
60%
33%
50%
改善后
40%
80%
74%
30% 60%
64%
改善前
20%
41%
10%
0%
1
2
3
4
平
案例四:嘉陵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概况 ▪ “嘉陵”摩托车是全国第一品牌 ▪ 100多个车型,年产200万辆 ▪ 摩托车的品种和式样越来越多,嘉陵摩 托也积压了很多的库存
❖ 推行JIT的主要做法 ▪ 多品种作业 ▪ 加强人本、物流管理 ▪ 追求尽善尽美:“六零”管理
凡是超出 增加产品 价值所必 需的绝对 最少的物 料、机器 和人力资 源的部分, 都是浪费。
• 一个流生产,即各 工序只有一个工件 在流动,使工序从 毛坯到成品的加工 过程始终处于不停 滞、不堆积、不超 越的流动状态,是 一种工序间在制品 向零挑战的生产管 理方式,通过追求 “一个流”,使各 种问题、浪费和矛 盾明显化,迫使人 们主动解决现场存
工艺和产品设计
•采用标准件
•降低复杂性
案例一:发动机箱体
某摩托车厂生产摩托车发动机箱体,工艺安排有20 道 工序,其中最后一道为气密性试验(水压试验)。按原 生产工艺规定,工序之间要备有300 个在制品的库存, 如按此工艺组织生产,则最早能发现第一个试验漏水的 产品是在300×19+1=5701 个以后的产品。 如果变换一种生产方式,把工序间在制品的数量减少到 10,则在191 个产品后就可发现漏水现象
1、设备未按工艺流程布局,工序内物流象迷宫一样,作 业面积450平方米。 2、工序间在制品数量多,搬运频繁,易产生漏检现象, 出现不良品难追溯。
案例三:X齿轮车间整流
3、操作者工作负荷不满、操作过程中有一些不必 要的动作、等待时间长,作业效率低,生产过程中 存在问题不易暴露。(11人)
70%60%Fra bibliotek工件质量烘不干好控制,质量问题源的追溯 受到阻碍。炉
前后盖现场摆放器具过多造成秩序混乱,工位 吊具各器具不足。
案例二:XX轿车焊装车间
• 冲压品种的生产按小时的生产数量进行。 • 烘干炉只设12辆份的专用吊具和1份备用吊具; • 前后盖在制品储备减少到6辆份; • 减少占地面积,优化作业人员7人。
案例三:X齿轮车间整流
2、在制品由改善前的220件下降到14件,下降了 206件,实现“一个流”和“先入先出”的生产方 式,提高产品品质。
案例三:X齿轮车间整流
3、人员由改善前11人变为8人(双班生产),减少 3人,平均负荷率由改善前的41%提高到74%,提高 了33%,实现少人化,一人多机。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产品成本。
案例分析
JIT实施过程全貌
易 缺足
难
JIT具体实施过程
进行准备工作
•高层的支持 •人员培训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尽力实现“零缺陷” •进而实现“零库存”
不断改善
•理想化目标 •永不停止
实施过程
对现行系统进行分析
•找出缺陷与不足 •明确改进目标
使供应商成为JIT系统的一部分
•保证及时性 •保证可靠性
高库存将掩盖管理过程中的许多缺
案例二:XX轿车焊装车间
推行“拉动式”生产,降低标准在制品储备
XX轿车焊 装车间通 过学习准 时化生产 管理,推 行“拉动 式”生产, 将四门两 盖工段的 大批量生 产改善为 小批量生
产。
案例二:XX轿车焊装车间
采用单品种、大批量的压合和烘干方式。 每个品种烘干完成后,再更换吊具烘干 下一品种。
专用位
备用位
烘干 炉
案例二:XX轿车焊装车间
改善达到的效果
1、只按节拍生产下道工序需要的产品,体现 准时化生产。 2、不会出现零件滞留,保证零件先进先出。 3、小批量生产,很容易保证质量。 4、在制品少,使问题源的追溯性成为可能。 5、减少工位器具,使工作现场整洁有序。 6、能及时暴露出设备停台、生产不均衡等问 题。
案例四:嘉陵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成品与生产资金占用 •库存比前两年分别降低
✓205.1% ✓120% •生产资金占用分别降低 ✓56.49% ✓44.08%
成效
➢向按需生产模式转换 •适应市场需求 •按照订单生产
➢产品质量有所提高 •成车交验合格率提高10%以上 •良好的声誉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