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定位及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无锡交流材料)

区域定位及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无锡交流材料)

“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分析”专题复习(3课时)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考查内容】1.区域地理位置信息的获取2.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3.以区域地理特征为背景,分析并阐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人类活动的条件与原因【考查角度】①从材料中获取区域的地理特征信息;②判断或描述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③分析并阐释各种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④分析并阐释各种人类活动的发展条件或原因,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或对策;⑥比较与分析两个或多个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及其原因。

【解题步骤】1.获取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 2.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3.阐释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4.说明人类活动条件或成因 5.了解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 6.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问题导学】(材料改编自2011江苏卷)图1和图2为甲、乙两省区简图,图3为两省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统计图。

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甲、乙两省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1 甲省区简图图2 乙省区简图图3一、获取区域地理位置信息1、问题导学(1)判断两省区的名称。

材料中有哪些信息可以用来判断位置?(2)此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参考答案:(1)略(2)略二、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1、问题导学(1)试分析甲省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试分析乙省区的人文地理特征。

(3)2011年,甲省区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

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2、分析方法三、比较区域地理环境差异1、问题导学(1)比较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2)两省区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比较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为什么?(4)简述两省区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分析思路首先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分析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了解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及其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1)以盆地、山地为主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集,水量大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脸;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课堂小结】【真题再现】(2014江苏卷)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图7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

读图回答1~2题。

1.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A.印度西海岸B.澳大利亚西海岸C.非洲东海岸D.越南东海岸2.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2011江苏卷)3.图15为北非简图,图16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回答问题。

(14分)图15 图16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6分)(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

(3分)(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

(3分)(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2分)(2013江苏卷)4.图 16 是我国 30°N 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分)(1)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3 分)(2)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原因有。

(3 分)(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

(4 分)(4)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 ,理由是。

(3 分) (2013江苏卷)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 分)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图 17 是 2011 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 18 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 分)(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

(3 分)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

(3 分)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主要体现在。

(3 分)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 (3 分)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专题训练】一、单选题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1~2题。

1.日本与新西兰的地理特征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所处的南北半球不同,但都位于东半球B.两国的气候都具有海洋性特征C.两国均以平原地形为主D.日本的面积小于新西兰2.日本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而新西兰则以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为主,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主要是A.气候B.地形C.技术D.市场下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平方千米。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①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⑤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⑤C. ①③④D. ②④⑤4.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日照时数与地貌B. 地面物质与土壤C. 坡度与人口分布D. 地面坡度与交通下图为我国公路自然区划图,据此回答5~6题。

5.有关图中各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②地区丘陵和缓、竹林摇曳C.③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D.④地区林海雪原、沼泽遍布6.有关各自然区公路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区公路建设大多高架立体桥隧B.②地区道路大多平坦宽阔C.⑤地区公路的修建需考虑地质灾害D.⑦地区公路都建在永久性冻土上读中国部分地区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处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A.地形、水源B.水源、热量C.水源、光照D.土壤、地形8.图中③处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A.水热条件好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C.纬度低、海拔高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二、双选题读下图,回答9~10题。

9.下列对上图所示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地地势平坦,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水网密布B.②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呈波状起伏,太阳能丰富C.③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山麓地带,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D.④地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水能资源缺乏,风能资源丰富10.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是我国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

下列关于图示四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A.①地引河水自流灌溉,发展灌溉农业时要注意防治水土流失B.②地充分利用光照条件发展河谷农业C.③地利用洪积扇,引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发展乳畜业D.④地利用低洼的地势和光热资源,发展基塘农业云南省文山市是我国特有名贵中药材——田七的主产地。

读图回答11~12题。

11.云南省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其原因有A.纬度低,热量充足B.地表崎岖,垂直差异显著C.黑土广布,土壤肥沃D.开发晚,保护得当12.文山市虽处在湿润地区,但田七生长期内(3~5月)却常常缺水,这主要是因为()。

A.用水量大,入不敷出B.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C.工业化进程快,水源被严重污染D.降水季节变化大,喀斯特地貌又导致地表水下渗三、综合题1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和我国某区域图材料二: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1)甲、乙两地区同处在30°N附近,气候类型及特征有何差异?试分析其原因?(2)甲、乙区域农业有共同的经济作物。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发展该经济作物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3)甲、乙两区域在石油工业发展现状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是什么?为什么?14.下图是甲国地图。

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3)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条件。

【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B A C A A C B A CD AC AB BD三、综合题13.(1)甲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乙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甲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稀少;乙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季风气候显著(2)优势条件:夏季阳光充足,冬季温暖无霜;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利于长绒棉的生长。

限制性条件:缺乏水源(降水少)(3)甲区域主要发展原油开采,(原油大量出口国际市场,石油加工工业不发达)。

原因是该区域石油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条件较好;且由于独立前长期遭受殖民主义者统治,工业不发达。

乙区域石油化工工业发达。

原因是该区域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科技力量雄厚;市场需求量大14.(1)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2)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城市分布较密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3)邻近纺织工业中心B城,接近原料地;A城有铁路通往美国(或海港),交通便利;距美国较近,接近消费市场;甲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