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车智能充电器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车智能充电器的设计

前言 (4)
第一章充电器原理 (5)
1.1 蓄电池与充电技术 (5)
1.2 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特性 (5)
1.3 充电器充电原理 (6)
1.3.1 蓄电池充电理论基础 (6)
1.3.2 充电器的工作原理 (8)
第二章总体设计方案 (10)
2.1 系统设计 (10)
2.2 方案策略 (10)
第三章硬件电路设计 (12)
3.1 电路总体设计 (12)
3.2 芯片介绍 (12)
3.2.1 LM358双运放 (12)
3.2.2 UC3842单管开关电源 (13)
3.2.3 EL817光耦合器 (14)
3.2.4 场效应管K1358 (15)
3.3 电动车充电器原理及各元件作用的概述 (16)
3.3.1 充电器原理图 (16)
图3.5 充电器原理图 (16)
3.3.2 各元器件作用概述 (16)
3.4 功能模块电路设计 (17)
3.4.1 第一路通电开始 (17)
3.4.2 第二路UC3842电路 (17)
3.4.3 第三路LM358(双运算放大器)电路 (18)
3.5 电动车充电器改进方案 (21)
3.5.1 增加充满电发声提示电路 (21)
3.5.2 加散热风扇 (22)
第四章总结与展望 (23)
致谢 (25)
电动车智能充电器设计及应用
中文摘要:
本设计介绍了充电器对蓄电池充电的一般原理,从阀控蓄电池内部氧循环的设计理念出发,研究各种充电方法对铅酸蓄电池寿命的影响。

针对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现有各种充电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对铅酸蓄电池实现四段式慢脉冲充电的智能充电器设计方案。

控制开关电源的脉冲频率和占空比,从而调节充电电流和电压,实现对蓄电池的分级慢脉冲充电。

这个方案不仅可实现快速充电,同时可以减少析气,消除硫化,进行均衡充电,从而大大地延长了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慢脉冲充电;蓄电池;充电器;
Abstract: The design describes the charger to the battery charger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from the internal oxygen cycle of valve-regulated battery design concepts starting to study a variety of charging methods for lead-acid battery life implications. For battery charging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process,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a variety of charging methods, proposed a lead-acid batteries could achieve the Four-slow pulse charge of the intelligent charger design. Control the switching power supply pulse frequency and duty cycle, thus regulating charge current and voltage to achieve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battery charge with slow pulse. This program not only for fast charging, while reducing analysis of gas, to eliminate sulfide, a balanced charge, thus greatly extending the service life of lead-acid batteries.
Key words: slow pulse charge; batteries; charger;
前言
以动力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车被认为是21世纪的绿色工程,它的出现将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目前,电动车核心部件中的电动机、控制器和车体三大部件在理论和技术上已较为成熟,而另两大部件蓄电池、充电器的发展还不能满足电动车的要求,有一些理论和技术问题还有待攻关,现已成为影响电动交通工具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国的电动车用动力蓄电池大多为铅酸蓄电池,这主要是由于铅酸蓄电池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电池容量大、跟随负荷输出特性好、无记忆效应等优点。

当然,也有一些高性能电池,比如锂电池、燃料电池等。

锂离子电池电动车在深圳已投入试运营,由上海研制的第二代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二号”也于2004年5月在北京的国际氢能大会上露面,但都还未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铅酸蓄电池具有价格低廉、供电可靠、电压稳定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国防、通信、铁路、交通、工农业生产部门。

近年来全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其密封好、无泄漏、无污染等优点,能够保证人体和各种用电设备的安全,而且在整个寿命期间,无需任何维护,从而揭开了铅酸蓄电池发展历程新的一页。

众所周知,通信设备一般都采用免维护电池作为备用电源,许多电子设备必须的不间断电源系统(UPS)也离不开免维护电池,此外在应急灯、汽车、游艇中也越来越多的选用免维护电池。

然而,由于充电方法不正确,充电技术不能适应免维护电池的特殊需求,造成电池很难达到规定的循环寿命。

虽然近年来蓄电池自身的技术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作为其能量再次补充的充电器的发展非常缓慢,传统的常规充电时间过长,快速充电技术至今仍未能完全解决,严重地制约着电动车的发展。

所以根据时代的发展及要求设计了一款目前市场充电器流行使用的方法,也是技术成熟的一种设计,采用UC3842驱动场效应管的单管开关电源配合LM358双运放电路设计的智能充电器。

第一章充电器原理
1.1 蓄电池与充电技术
对于铅酸、镉镍、镍氢3类以水为溶剂的电解液蓄电池,为了使用上的安全、方便、长寿命和免维护,在全世界化学电源工作者数代人不懈的努力下,终于从大量的实验中发现了"内部氧循环"的理论机制,使得该3类蓄电池所有的充放电反应,能在一个设计完好的带阀控的密封容器中反复安全进行。

即蓄电池在充电和过充电期间,正电极析出的氧到达负电极后,能全部被负电极吸收还原,关系为i(O2析出)=i(O2还原),因而,蓄电池在长期的充放电过程中,不会造成电解液中水的损耗,以此来保证蓄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与充电的安全。

1.2 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特性
电池充电通常要完成两个任务,首先是尽可能快地使电池恢复额定容量,另一是使用小电流充电,补充电池因自放电而损失的能量,以维持电池的额定容量。

在充电过程中,铅酸电池负极板上的硫酸铅逐渐析出铅,正极板上的硫酸铅逐渐生成二氧化铅。

当正负极板上的硫酸铅完全生成铅和二氧化铅后,电池开始发生过充电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这样,在非密封电池中,电解液中的水将逐渐减少。

在密封铅酸蓄电池中,采用中等充电速率时,氢气和氧气能够重新化合为水。

过充电开始的时间与充电的速率有关。

当充电速率大于C/5时,电池容量恢复到额定容量的80%以前,即开始发生过充电反应。

只有充电速率小于C/100,才能使电池在容量恢复到100%后,出现过充电反应。

为了使电池容量恢复到100%,必须允许一定的过充电反应。

过充电反应发生后,单格电池的电压迅速上升,达到一定数值后,上升速率减小,然后电池电压开始缓慢下降。

由此可知,电池充足电后,维持电容容量的最佳方法就是在电池组两端加入恒定的电压。

浮充电压下,充入的电流应能补充电池因自放电而失去的能量。

浮充电压不能过高,以免因严重的过充电而缩短电池寿命。

采用适当的浮充电压,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寿命可达10年以上。

实践证明,实际的浮充电压与规定的浮充电压相差5%时,免维护蓄电池的寿命将缩短一半。

铅酸电池的电压具有负温度系数,
其单格值为-4mV/℃。

在环境温度为25℃时工作很理想的普通(无温度补偿)充电器,当环境温度降到0℃时,电池就不能充足电,当环境温度上升到50℃时,电池将因严重的过充电而缩短寿命。

因此,为了保证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都能使电池刚好充足电,充电器的各种转换电压必须随电池电压的温度系数而变。

1.3 充电器充电原理
1.3.1 蓄电池充电理论基础
理论和实践证明,蓄电池的充放电是一个复杂的电化学过程。

一般地说,充电电流在充电过程中随时间呈指数规律下降,不可能自动按恒流或恒压充电。

充电过程中影响充电的因素很多,诸如电解液的浓度、极板活性物的浓度、环境温度等的不同,都会使充电产生很大的差异。

随着放电状态、使用和保存期的不同,即使是相同型号、相同容量的同类蓄电池的充电也大不一样。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马斯对开口蓄电池的充电过程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提出了以最低出气率为前提的,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曲线,如图1所示。

实验表明,如果充电电流按这条曲线变化,就可以大大缩短充电时间,并且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也没有影响。

原则上把这条曲线称为最佳充电曲线,从而奠定了快速充电方法的研究方向。

图1.1最佳充电曲线
由图1.1可以看出:初始充电电流很大,但是衰减很快。

主要原因是充电过程中产生了极化现象。

在密封式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内部产生氧气和氢气,当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