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清净之莲(有删选)林清玄①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②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在街旁,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③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老妇曾经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④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地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⑤偶尔在路上的行人陆桥站住,俯视着桥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窜的车流,却感觉那样的奔驰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这时我会想:到底哪里是起点?而何处才是终点呢?⑥偶尔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株被人遗忘的蝴蝶花,形状像极了凤凰花,却比凤凰花更典雅,我倾身闻着花香的时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飘落下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时我会想,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⑦偶尔在静寂的夜里,听到邻人饲养的猫在屋顶上为情欲追逐,互相惨烈地嘶叫,让人的汗毛都为之竖立,这时我会想,动物的情欲是如此的粗糙,但如果我们站在比较细腻的高点来回观人类,人不也是那样粗糙的动物吗?⑧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池上昂然抽出,开出了一句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么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静之莲呢?⑨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

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⑩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要紧的是,使我们自己有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⑪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⑫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⑬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的!⑭我们的心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

柔软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恒常的。

⑮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1)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抒写了对宇宙世界的思索,对生命的感慨,对自我的审视、澄清;对美好、真实的回忆,对崇高、自由的向往。

B. 文章开头大篇幅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了作者所见的景物,以自然之景引起作者的思索,使文章极富艺术性。

C. 文章运用“偶尔……偶尔……”的句式,描绘了作者在生活中一个个不经意的小镜头,一次次难以忘怀的感悟,造就了文章的气势。

D. 这篇富于哲理的散文在说理、思考方面,不仅体现了林清玄文章的禅性,更让人有一种超凡脱俗般的顿悟,说的不仅是一种生活之理,更是一种人生之理、生命之理。

(2)简要分析文章以“清净之莲”为题的妙处。

(3)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你对文中“柔软”一词的理解。

【答案】(1)A(2)①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含义。

“清净之莲”既写出了作者看到的清净的莲花,又指的是内心的纯净柔软,澄澈,宁静,不世俗堕落,不轻薄浮躁。

②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既点明了题旨,又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③揭示了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作品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思索,对自我的审视、澄清;对美好、真实的回忆,对崇高、自由的向往。

(3)①柔软是一种心境,用感激,用包容,用深沉的目光去看万物。

②柔软是一种心情(情感):爱。

对生活的爱,对他人的爱,对自己的爱,对每个瞬息的爱……③柔软是一种境界,它心通万物,包容万物……④柔软是一种智慧……⑤柔软是一种灵光,它洞察万物……⑥柔软是一种思绪……【解析】【分析】(1)A项“对宇宙世界的思索”于文无据。

文章结尾部分只是谈到了“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呼唤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

并没有写到“对宇宙世界的思索”。

故答案为A。

(2)本题“清静之莲”表层含义是清净的莲花,深层含义指的是内心的纯净柔软,澄澈,宁静,不世俗堕落,不轻薄浮躁。

标题本身的作用是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既点明了题旨,又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对主旨的作用可根据结尾⑨—⑮段概括,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思索,对自我的审视、澄清;对美好、真实的回忆,对崇高、自由的向往。

(3)本题中文章⑨—⑮段是对全文内容情感的升华,可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据⑨“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可知,“柔软是一种心境”;据“最要紧的是,使我们自己有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可知“柔软是一种心情”是一种爱的情感;据“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可知“柔软是一种境界,包容万物”;据“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可知“柔软是一种智慧”……故答案为:⑴A;⑵①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含义。

“清净之莲”既写出了作者看到的清净的莲花,又指的是内心的纯净柔软,澄澈,宁静,不世俗堕落,不轻薄浮躁。

②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既点明了题旨,又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③揭示了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作品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思索,对自我的审视、澄清;对美好、真实的回忆,对崇高、自由的向往。

⑶①柔软是一种心境,用感激,用包容,用深沉的目光去看万物。

②柔软是一种心情(情感):爱。

对生活的爱,对他人的爱,对自己的爱,对每个瞬息的爱……③柔软是一种境界,它心通万物,包容万物……④柔软是一种智慧……⑤柔软是一种灵光,它洞察万物……⑥柔软是一种思绪……【点评】⑴该题考查散文内容、手法的鉴赏能力。

内容方面要求考生把握关键句子的含义、文本的主题思想,手法方面要求考生掌握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更要把握运用手法的目的;把握语言的特色。

⑵该题考查散文题目的鉴赏能力。

完成这类题目,需要从表层、深层理解题目的含义,把握题目与文章的关系。

答题时,可以按以下几步:第一步,明确标题含义。

(表层义+语境义)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

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的匠心所在。

标题常常与文章的选材安排有关,有的与开头或结尾形成照应,有的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

第三步,探究标题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⑶该题考查关键词的理解能力。

如何鉴赏评价关键词语,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①关键词的含义,其中包括本身的含义,也包括语境意义。

②考虑关键词在文中的作用:是不是线索,贯穿全篇:是不是照应前文、为下文做铺垫。

③关键词与文本中心思想的关联。

答题时,要注意分条组织答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树上的波光李宗贤①我很遗憾自己不会画画也不会作曲,我所有的有点意思的感觉只能靠着文字来表达。

当我在窗口望向河边美丽的樟树的时候,我好像是看见了天幕上一幅巨大的油画,油画里樟树浓密,树冠满缀着的精致而油亮的叶片,在北风中欢快地颤动,把阳光反射成一小片一小片密密的波光。

波光里飞来飞去的鸟儿成丁游来游去的鱼儿,是我这时获得的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②油画里颤动的粼粼波光,在我的奇特感觉中习惯性地转换成小提琴柔和的颤音和钢琴悠扬的装饰音,这装饰音表达的是某几片十分光滑油亮的叶片较为强烈的反光。

树上的波光里其实很少耀眼的反光,樟树馨香的卵形叶片虽然油亮得近乎精致,但表面布满细微突起的脉纹,到底有了些许的糙涩,毕竟不如水面光滑如镜。

樟树树冠的油绿系列底色上,偶尔夹杂着几枚嫩黄色叶片,冬日温暖的阳光便在我的视觉和听觉里同时颤动出了树上的波光的美妙效果。

③树上的波光让我的欣赏达到了某种迷恋的程度,我甚至会走火入魔地想象卡尔维诺所说的男爵住的树上无数的树冠里的波光。

乾隆三十二年的时候,在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维安正好完成了著名油画《沐浴的希腊贵妇人》,就在这年,差不多生活在这油画般的贵族家庭环境里的柯希莫,因为父亲阿米尼奥的训斥而决意从家庭出走,爬到翁布罗萨森林里的树上生活。

那时候,比柯希莫大7岁的贾宝玉早已在《红楼梦》里出家到江西黎川洵口寿昌寺当和尚去了。

所不同的是,贾宝玉的出家是他世俗生活的终结,柯希莫的上树却是他世俗生活的崭新开始。

柯希莫在树上照样打猎、读书、恋爱、旅行,和各式各样的人交往,和社会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④我完全是因为精致的樟树叶片闪烁的波光,而在短暂的幻觉中也成为树上的鱼的。

我和柯希莫对于树的迷恋或许就是一种本性。

我们的祖先几亿年前就从海里爬上长满植物的陆地,然后上到树林里生活,后又从树上下到地面生活;现在我们回到树上就算是回到了故乡。

⑤我对于树上的波光的迷恋,是因为它唤起了我藏在基因里的祖先生活的美好感觉。

我确信我在童年时代在一个叫作水边的地方经常感觉到树上的波光。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清澈的水面轻轻荡漾着并愉快地闪烁细碎的波光。

我说的水边不是《褐色鸟群》里无可寻迹的地方,我的水边有一个在我的记忆里永远闪着波光的湖。

我感觉到在久远的记忆中难以确定位置的湖,有着江南水乡极其妩媚动人的性格和形态。

⑥相比树上的波光,水面的波光由于亮度过高而有些晃人眼眸。

但这不是缺陷,而是两者间或婉约或豪放的风格差异。

人们正喜闻乐见于千姿百态的风格差异。

然而水面的波光无法再现我遥远记忆中柔和细碎、密密麻麻涟漪状的光点,这让我怀上了挥之不去的失落感。

水面的波光无法再现我关于水乡的美好记忆,是因为水面接连不断漂浮着菜皮、果皮、鱼内脏、鸡毛、塑料袋、塑料瓶、快餐盒等有机或无机、能降解或不能降解的杂物,大量漂在水面和悬浮在水中的杂物使得水体不仅肮脏而且沉重,这些杂物最终使得水面由于肮脏和沉重,对于阳光和风的呼应变得非常迟钝,无法做到在朝霞映照、微风吹拂下泛起细密的绚烂涟漪,以至于谭元寿一唱起“朝霞映在阳澄湖上”,我就会陷落到怀旧情绪中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