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
概括作品主题。
第 20 题
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 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鉴赏作 品的文学形象,分析作 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 手法。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 21 题 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 从 不 同 角 度 和 层 面 发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 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 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 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 94 岁的玛丽 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 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 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 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 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 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 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 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 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分 析作 品的 体裁特 征和 表现手 法。
第①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以赏析。
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用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探讨作者
意是______。
的创作意图。
本文是抒情散文,第⑪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和 “我 ”两个 不 同 的 手法。
第 6 题 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
的态度?请结合全文
进行分析。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 概括作品主题,
第 4 题 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鉴赏作品的文学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形象。
第5题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 理解文中重要句 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子的含意。
本
掘作品的意蕴。
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
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
第 22 题
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 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 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
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选文 选篇 分类
叶梅 《根河之恋》
感。
文章叙写了玛丽亚·索、乌热尔图和走
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
“根河之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 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现了怎样的匠心?
鄂温克人与根河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 考查必考名著《红楼梦》
对经典作品中环境与人物的联系,理解 《边城》《红岩》《阿 Q 正
(3)从散文试题的布局看,主要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作品结构,概括 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等。尤其以语言的内涵 及语言的表达艺术为考查重点,这与散文的体裁特点有关。
4.特别提醒:2018 年《考试大纲》修订的基本思路是关注学科素 养、语文能力,尤其是鉴赏能力。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的具体表述有 诸多增加和改动,这些变化在散文阅读考查中如何体现,应在备考中予 以充分关注。
年份,有何效果?
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
体会语句的丰富含意,探讨作者
熊久红 《湖殇》
写景 状物 抒情
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以第⑫~⑮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特点。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是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写景 状物 抒情
咏物 抒情
(1)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 (2)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 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 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80 字左右) 文精神。
2016
天津卷 上海卷 北京卷
第 16 题 第 17 题 第 18 题 第 19 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 10 题 第 11 题 第 19 题 第 20 题 第 21 题 第 22 题
为什么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
老腔”?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
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备考指导] 1.2018 年三套全国新课标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都没有 选择散文。而 2017 年三套全国新课标卷中就有两套考查散文阅读。 2.依据 2018 年三套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倾向, 我们并不能就此断言散文阅读不会出现在 2019、2020 年的高考试 题中。在 2018 年各省市高考试题中,仍然有北京、天津、浙江等 省市考查的是散文阅读,这些省市的命题特色有可能会被全国新课 标卷借鉴吸收。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仍然要对散文阅读给予足够的 重视。 有鉴于此,我们以 2017 年全国新课标卷这两道试题以及近年 来独立命题的部分省(市)的试题为例,来阐释散文文本考查的相关 内容,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考情。 3.从上表我们可以概括出散文文本命题的特点—— (1)选材:以中国散文为主。所选散文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 抒情性、哲理性,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真题文本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人记事——[2017·北京卷]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 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 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 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 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 两岸的万千生物。
[考纲要求] (见专题四“考纲要求”) [考卷分析] 下面列举近三年全国部分省市高考考查的散文试题。
年度 2018
卷别 北京卷
题号
题干及考点 题干
考点
第 18 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 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 第 19 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含意,分析作品结构,
记事 抒情
叶文玲 《汴京的星
河》
写景 状物 抒情
2017
全国 新课
标 卷Ⅱ
全国 新课
标 卷Ⅲ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 分析作品结构,
第4题
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析作品的表现 手法,领悟作品
的艺术魅力。
第5题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 “窗子”的含意。
理解文中重要概 念的含义。
作者交替使用“你” 分析作品的表现
不.正.确.的一项是
传》相关知识。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分
项是
析作品结构。
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 理 解 文 中 重 要 句 子 的 含
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 意。
品 味 精 彩 的 语 言 表 达 艺 朱以撒
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
术。
《挺拔之姿》
第 6 题 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 表达艺术。
加以赏析。
林徽因 《窗子以
外》
李娟 《我们的 裁缝店》
写景 状物 抒情
记事 抒情
2017
第 19 题 第 20 题 第 21 题
北京卷 第 22 题
第 23 题
第 24 题
第 16 题
天津卷
第 17 题 第 18 题
第 19 题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 理 解 文 中 重 要 概 念 的 含
2.“神聚”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 感、主题、意蕴等。“神聚”,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无 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的约束。
3.结构 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 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 的整体。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 线索。③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的语言特点?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
10 个“一”,具有怎样 作品的艺术魅力。
的艺术效果?
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
么先写街、再写人、后 分析作品结构。
写灯。
根据全文,分析作者 “感到如此新奇和庆 幸”的深层意蕴。
概括作品主题,探讨作者的 创作意图。
选文
选篇
分 类
石红许 《虹关何处 落徽墨》
4.语言 某种意义上说,散文的语言更具文学特色,风格更具多 样性,内涵更为丰富蕴藉。
5.分类 根据写作内容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议论思辨等 类。
二、表现手法(下文有具体讲述,此处略)
学案1 整体阅读指导
散文的整体阅读,一是抓散文共有的文体特征;二是按散文的分类,确 定不同类别的散文的阅读侧重点,从而使答题思路更清晰。
(2)题型:参考 2017 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卷Ⅲ散文阅读的题型,结 合 2018 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部分唯一的一篇散文(《岳桦》) 阅读的题型,联系 2018 年三套全国新课标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题型, 可以基本确定,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不管是小说阅读,还是 散文阅读,题型都应该包括一道单项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其他省(市) 独立命制的试题一般设置 4~5 道题,以主观表达题为主,有的试卷中全 是主观题,有的试卷是一道多项选择题再加上若干道主观题。从题型上 来看,选择题(四选一或五选二)、简述题、探究题(发表自己看法之类的 题目)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