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练习(一)I.选择填空:1.蒲公英、杨树、柳树等植物光补偿点比较高,它们属于()。
【答案】C。
A.阴性植物B.中性植物C.阳性植物D.酸性植物2.在太阳光谱中,能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的光是()。
A.蓝、绿光B.紫外光C.红、橙光D.红外光【答案】C。
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
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李比希定律D,谢尔福德定律【答案】A。
4.北半球山地北坡植被的特点多是()。
A.喜光、耐湿B.喜热、耐旱C.喜湿、耐阴D.喜冷、耐干【答案】C。
5.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
A.一亩地有20棵杨树B.10只/ hm2黄鼠C.100个/hm2鼠洞D.50ml水中有100个草履虫【答案】C。
6.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
A.凸型曲线B.凹型曲线C.对角线型曲线D.S型曲线【答案】A。
7.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
A.小于K / 2 B.等于KC.等于K/2 D.大于K/2【答案】C。
8.生态型是()。
A.生物趋同进化的结果B.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长期生活在同一生境进化出相似适应特征C.生物趋异进化的结果D.生物适应生态环境的外部形态【答案】C。
9.以下生态位重叠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生态位之间只发生部分重叠B.两个物种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C.如果两个生态位完全重叠将导致这两个竞争者同归于尽D.如果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有可能使二者生态位分离【答案】C。
解析: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占据相同生态位的两个物种,其中一个种终究要灭亡10.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答案】B。
是在一个群落被破坏,但并未完全被消灭的地区所发生的演替。
11.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
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原物种生存C.群落结构已定型D.种类数量不稳定【答案】C。
在组成群落的成百上千个物种中,可能只有少数物种能够凭借自己的大小、数量和活力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这些种类就称为群落中的优势种,植物群落中主要层次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1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维持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B.保持生态平衡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答案】A。
13.下列生态系统中,遭到破坏后最难恢复的是()。
A.热带雨林B.北方针叶林C.温带草原D.极地冻原【答案】D。
生态系统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14.一般来讲,暖和的地区生物种类比寒冷地区的生物种类()。
A.少B.一样C.多D.不确定【答案】C。
15.光合作用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是光强达到一定值后,光合作用效率不再增加,这个值称为()。
A.光照点B.光辐射点C.光饱和点D.光补偿点【答案】C。
16.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
A.红光B.紫光C.绿光D.蓝紫光【答案】C。
17.地中海果蝇的生物学零度是13.5d0C,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是250d0C,则其在260C 条件下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
A.30d B.50d C.40d D.20d【答案】D。
18.下列哪项是水生植物的特点()。
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答案】A。
19.关于群落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
A、通常,群落最高层决定了群落内环境B、环境越优越,种类组成越丰富,群落分层越复杂C、导致植物群落地上分层的最主要原因湿度D、群落中与大气候相适应的是最高层【答案】C。
导致植物群落地上分层的最主要原因是光照。
20.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
A、湿生植物B、水生植物C、中生植物D、旱生植物【答案】D。
21.种群为逻辑斯蒂增长时,开始期的特点是()。
A、密度增长缓慢B、密度增长逐渐加快C、密度增长最快D、密度增长逐渐变慢【答案】A。
22.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看是属于(D )。
A、季节性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的爆发【答案】D。
23.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较,顶级群落的特征是()。
A、信息少B、稳定性高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D、食物网(链)简单【答案】B。
24.群落交替区的特征是()。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B、种类多性样高于相邻群落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D、在群落交替区各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答案】B。
25.消费者专一性强的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B、湖泊C、温带草原D、荒漠【答案】A。
26.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
A、森林破坏导致水土流失B、草原破坏导致沙漠化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答案】D。
27.海洋生活的大多数生物体内的盐量与海水相比是()。
A、低渗的B、高渗的C、不确定D、等渗的【答案】D。
28.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为土壤颗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
A、植物B、原生动物C、节肢动物D、微生物【答案】D。
分解作用。
2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原始合作B、竞争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答案】D。
30.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带到澳大利亚,十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
这种现象属于()。
A、种群大发生B、生态入侵C、不规则波动D、种群大爆发【答案】B。
31.下列关于生态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物种分布范围越广,其生态型就越丰富B、生态型产生的变异可表现在形态上,也可不表现在形态上C、同物种内不同生态型的变异与特定的环境相联系D、同物种内不同生态型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答案】D。
32.不符合群落演替方向性特征的是()。
A、群落结构从简单到复杂B、物种组成由少到多C、群落稳定性越来越高D、种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答案】D。
33.下列各组生物中,都属于初级生产者的是()。
A、杨树、蘑菇B、小麦、地衣C、浮游植物、虾D、自养细菌、蚜虫【答案】B。
34.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N可以维持250千克产量,K可以维持350千克产量,磷可以维持500千克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
A、250千克左右B、350千克左右C、500千克左右D、大于500千克【答案】A。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态的食物(营养)的量” 称做Liebig 最小因子定律。
(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小因子)35.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为()。
A、平均温度B、发育时间C、有效积温D、发育起点温度【答案】D。
T0发育起点温度(0C),又称生物学零度。
36.很多动物有休眠现象,植物中休眠现象()。
A、不确定B、较少C、不存在D、较普遍【答案】D。
37.下列植物中属于阳性湿生植物是()。
A、小麦B、水稻C、荷花D、松柏【答案】B。
38.下列属于旱生植物特点的是()。
A、叶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C、通气组织发达D、叶片较多【答案】B。
39.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5个期中,个体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称为()。
A、加速期B、转折期C、减速期D、饱和期【答案】B。
40.关于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群落没有分层现象B、森林群落均具有四个基本层次C、植物群落地上分层原因主要是温度D、藤本、附生植物进哪层就属于哪层的植物【答案】B。
41.中国植物群落的分类原则是()。
A、群落动态B、植物区系C、群落---生态D、群落形态【答案】C。
42.高斯将双核小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在一起,是后的结果是()。
A、二者可以长期共存B、只剩前者C、二者都灭亡D、只剩后者【答案】B。
43.由沿海向内陆延伸,生态系统生物量逐渐降低的原因是()。
A、光照逐渐减弱B、温度逐渐降低C、降水逐渐减少D、土壤逐渐贫瘠【答案】C。
44.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受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
A、高温、高湿B、中温、高湿C、中温、高湿D、中温、中湿4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植物对极端高温适应的表现的是()。
A、有密茸毛B、有厚木栓层C、细胞含水量降低D、发达根系【答案】D。
解析:植物对极端高温的适应:形态上的适应--密毛、鳞片滤光;体色反光;叶缘向上或暂时折叠,减少辐射伤害;干和茎具厚的木栓层,绝热。
生理上的适应--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浓度,减缓代谢率;蒸腾作用旺盛,降低体温;反射红外光。
行为上的适应--关闭气孔。
46.下列现象中属于风对植物的有利影响的是()。
A、风媒B、“旗形树”C、矮化D、风折【答案】A。
47.下列生物属于r—对策的是()。
A、银杏B、大象C、丹顶鹤D、蝗虫【答案】D。
解析:r—对策的生物通常是短命的、生殖力高的。
48.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C、生态型是种内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D、生态型按形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答案】C。
49.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
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C、演替越来越慢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答案】B。
50.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生态系统分解者类群的是()。
A、蚯蚓B、真菌C、白蚁D、寄生虫【答案】D。
消费者。
51.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大小随种群的密度而改变,该因子属于()。
A、密度制约因子B、直接因子C、间接因子D、限制因子【答案】A。
气候因素、大气CO2浓度等随机因素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生物种间的捕食、寄生、食物、竞争及食物等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52.在生态农业中,稻田养鱼体现了()原理。
A、整体效应B、生物种群相生相克C、物质循环与再生D、生态位【答案】D。
53.作物对病虫具有不同抗性的品种,可以看作不同的()。
A、气候生态型B、土壤生态型C、生物生态型D、生活型【答案】C。
54.在光秃的岩石表面,最先出现的是地衣植物。
在这个演替过程中,地衣为()。
A、先锋种B、演替种C、过渡种D、顶级种【答案】A。
55.符合群落发育理论的论述是()。
一个群落发育的末期孕育着下一个群落发育的初期群落的发育也称为群落的发生群落的发育过程大致有物种迁移、定居和竞争三个阶段从一个群落形成到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的发生【答案】B。
群落形成过程:繁殖体传播(迁移)---定居---群聚(发展成群)---竞争---反映(由于竞争的结果一些植物被另一些植物取代)---稳定。
56.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