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王维《使至塞上》优质课件

30、王维《使至塞上》优质课件


13、从首联和颔联中知道诗人出使边塞的目的是 出 “欲问边”出使边塞的时间是 “春天” , 14、赏析“大漠孤烟有画” 的特点。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再到地 上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河流再到 绵延天边的沙漠,十分讲究画面的层次感。 另外画面的色彩也十分丰富,黄色的沙漠, 橘红色的落日,闪着白光的河水,白色的烽 烟,奇特壮观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大漠孤烟直 品味佳句: 长河 落 日 圆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构图美: 长河奔流 ——空间阔大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线条美:
——层次丰富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 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 色彩美: 河水闪闪 ——鲜明优美
总结感情: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 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 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 情。
6、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 和“圆”的表达作用。
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了 作者的真切感受。
9.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 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 理解。(4分)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 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1分;诗人 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 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 “归雁”一样进入“胡天”,2分;从中透露 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1分。
中考链接: 1、以传神之笔描写边塞奇特壮丽风光而广为流传的名 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被王国维赞为
“千古壮观” )
2、请抓住其中几个关键词语,简析名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直”字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与苍茫壮 阔中现出柔和温暖,“直”和“圆”字准确地描写了沙漠 景象,而且写出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将自己坚毅挺拔 的人格和孤独惆怅的感受融入雄奇苍茫的自然景色中。王 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或本句中的“大、孤、 直、长、圆、”等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描绘 出大漠雄浑的气势,形象地写出了边塞外的荒凉与壮阔, 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感受,把自己孤独感伤的情绪融化于广 阔的自然环境的描绘中。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15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 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 慰问边境将士。 B、 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 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 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 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 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 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 诗之名作。
首联: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 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单车‛, 写其轻车简从,言慰问使团规模不大。 ‚问‛,慰问。‚边‛指边塞。‚属国‛, 典属国的简称。本为秦汉时官名,这里指 代使臣,是王维自指(一说作附属之国, 颜师古注:‚凡言属国者,存其国号而属 汉朝,故曰属国‛)。‚居延‛,城名, 汉末设县,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远在 西北边塞 。此二句一本作‚衔命辞天阙, 单车欲问边‛。
19本诗从体裁看是 五律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 “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 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 ②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 “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0.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 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 字内)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 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 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 自然景象之中。
10.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2分)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 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 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 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答案不求同一,紧扣诗句,符合题意,描写境界 阔大,气象雄浑、有文采,2分;“大漠”、“孤 烟”、“直”、“黄河”、“圆”,少两个点扣1 分,不计半分。)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 王维为监察御史出使边塞时所作的。 当时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 (tǔ)(bō ),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 慰,察访旱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 挤出朝廷。王维在赴边途中,心情激 愤抑郁,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 景。“使至塞上”,即奉命出使边塞。
都 护 在 燕 然 。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比喻、对偶 等修辞手法。 4、“征蓬”“归雁”两词用得很好,试作分析。 答:运用比喻的手法,既言事,又写景,更在 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5、“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 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表达了 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 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描绘塞外景色,以征蓬归雁作比,侧重表现行 程的艰苦遥远。‚征蓬‛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这里以征蓬喻万里行程;写归雁,是说南雁北飞回 归故地,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比喻通俗自然。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 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 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 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延使命的大臣,正 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 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描绘出 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一个‚大‛字形容。边塞 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 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突出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一个‚长‛字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 觉。长河落日本来很平常,这里用一个‚圆‛字,突 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暧又 微带苍茫的感觉。这两句形象地状写了大沙漠中孤烟 垂直,落日浑圆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并寓悲凉之情于 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 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 爱国主义精神。这一联是千古名句,为后人所激赏。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 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 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 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 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 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 观‛的名句。
全诗善于捕捉典型景物作精心刻画,叙事精练 简洁,画面奇丽壮美,达到了精心锤炼与自然质朴 的交融统一。后人称王维‚诗中有画‛,于此诗可 见一斑。 《红楼梦》第四十八因里说:‚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 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 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 找不出两面三刀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 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 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评诗的话,可 以帮我们认识王维这首诗的高妙的艺术境界。
16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 写景? 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17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 这一千古名句。 (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 “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 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 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 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 落日之低。二词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11、结合景物描写,说说“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所表达的情感。
答:远赴边塞的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说自 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离开“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 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幽微难言、激愤抑郁的情感。
1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展示的壮观景象。 答: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傍晚橘红色的 落日收敛的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 澜不惊、闪着白光的河水。极目远眺,一柱白 色的烽烟直上高空。显得格外雄浑壮阔。
王维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 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开元二十二年(734)得宰相张九龄提拔为右拾遗, 后迁监察御史。开元二十五年(737)因张九龄受贬, 王维也受排挤。这年春天奉使出塞,在凉州住了一 段时间。开元二十七年从凉州返回长安,任殿中待 御史。开元末至安禄山叛乱前,曾先后在终南山、 辋川隐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天宝十五年(756) 安禄山攻陷长安,王维扈从不及而被俘,被迫授伪 职。叛乱平息后,受降官处分。乾元二年(759)迁 中书舍人,后转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 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 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 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 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与孟浩然齐名, 时称“王孟”。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 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
18. 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 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 ① 遥远。 (“属国过居延”指“过居延属国”。) B. 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 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 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 物。“长河”指黄河。 D.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 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