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蒸发

第七章 蒸发


1、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 原理:加热管(汽液混 合物密度小)与中央循 环管(汽液混合物混合 物密度大)内形成的汽 液混合物存在密度差。
➢ 优点:溶液循环好,传 热效率高等。
➢ 缺点:循环速度慢,溶 液黏度大,沸点高,不 易清洗。
2、悬筐式蒸发器
➢ 中央循环管蒸发器的改进, 垂直短管型蒸发器;
➢ 加热室悬挂在蒸发器壳体的 下部,可由顶部取出,便于 清洗与更换;
溶液的较小;无机溶液的较大;稀溶液的不大,但随浓度增高 温度升高较大。 ➢ 有效温度差
水(沸点) 20 % NaOH(沸点)
温度(℃)
100
108.5
溶液沸点升高(℃) 108.5 -100 = 8.5
加热蒸气 120 ——
有效温度差(℃) 温度差损失(℃)
加热蒸气与溶液 120 - 108.5 = 11.5
在单程型蒸发器中,物料沿加热管壁成膜状流动,一次 通过加热器即达浓缩要求,其停留时间仅数秒或十几秒。另 外,离开加热器的物料又得到及时冷却,因此特别适用于热 敏性物料的蒸发。
由于这类蒸发器的加热管上的物料成膜状流动,故又称 膜式蒸发器。
1、升膜蒸发器
➢ 加热室由长垂直管束组成; ➢ 原料预热至沸点或接近沸点。
tA = ktW + ym
杜林线的斜率
溶液的沸点 标准溶液沸点 当某压强下水的沸点tw = 0时
tA tA ktw ym
NaOH 水溶液的杜林线图
杜林规则(Duhring’s rule) 不同组成的杜林直线是不
平行的,斜率k与截距ym 均为溶液质量组成x的函 数。
对NaOH水溶液有:
k 1 0.142x
5050kPa时溶液的沸8点1.2。
2304.5
解:蒸发器内溶液组成接近完成液组成。
250
boiling point of solution / oC
由附录:
(1)利用附录中的数据计算溶液的沸点
200
101.33 kPa时,溶液沸点为
tA = 100 + 8.5 = 108.5 oC
150
50 kPa时,温度差损失为 fa
➢ 加热室与分离室分开,便于 清洗;
1―加热室;2―蒸发室;3―循环管 外热式蒸发器
3、外热式蒸发器
➢ 工作原理:循环管 内的溶液未受蒸汽 加热,其密度较加 热管内的大,循环 速度高,可达1.5 m/s;
➢ 设备较高。
4、强制循环蒸发器
➢ 垂直长管型蒸发器; ➢ 循环泵:外加动力。
1―加热管;2―循环泵;3―循环管; 4―蒸发室;5―除沫器 强制循环性蒸发器
加热蒸气5(与溶液沸点升高值相等)
2、温度差损失
(1)引起蒸发中温差损失(沸点升高)的因素
➢ 溶液中不挥发溶质引起的饱和蒸汽压下降Δ';
➢ 垂直传热管中液柱静压力(膜式蒸发器除外)使液面下的静
压力高于液面上分离空间的静压力Δ"; ➢ 二次蒸汽在管道内的流动阻力和热损失Δ'"。
【操例作7压-1力】(在kP中a)央水循沸环点管(蒸℃)发器水内汽化将热Na(OkHJ 水/kg溶)液20由% 1N0a%OH浓沸缩点至升2高0%(,℃)试求
(1011).3分3 离室的绝1对00压力为101.33 kPa及50 kPa时8,.5利用附录中的数据计算溶 液的沸点;(2)利用右图求50 kPa时溶液的沸点;(3)利用经验公式计算
➢ 原理:利用外加动力成膜 的单程蒸发器,
➢ 适用场合:对料液的适应 性强,高黏度、易结晶、 易结垢或热敏性溶液
➢ 缺点: 结构复杂(制造、 安装和维修工作量大), 传热面积小,动力消耗大, 处理能力小 。
料液 加热蒸汽
二次蒸汽 料液 2
加热蒸汽
冷凝水 1
蒸汽
冷凝水 冷凝水
完成液
1.加热夹套 2.刮板
因此,总温度差损失为:
(2)溶液沸点升高的计算 ➢ 溶质存在引起的沸点升高Δ′ 与溶液压力相等时水的沸点
溶液的沸点 与操作压力、溶液种类及其组成有关。
获取
查手册——附录中 估 算——杜林规则(Duhring’s rule)
杜林规则(Duhring’s rule)
一定组成的溶液的沸点和 相同压力下标准溶液(一 般以水为标准液体)沸点 成线性关系。 杜林线的截距
1、除沫器 为了防止产品损失或冷却水被污染。
2、冷凝器 冷凝二次蒸汽 。
3、真空装置 维持蒸发操作的真空度 。
内容回顾
➢ 蒸发操作原理及基本要点
➢ 蒸发 利用加热的方法,将溶液中挥发性溶剂与不
挥发性溶质得到分离的一种单元操作。
➢ 蒸发操作的基本要点:向蒸发器连续提供足够的热量
并及时移除汽化的溶剂。
体沸腾间的传热; ➢ 溶液的沸点升高
(1)由于不挥发溶质的存在使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 剂的沸点。
(2)对于垂直管式蒸发器,管内液柱的静压力及蒸 汽在管道内的流动阻力也会引起溶液的沸点升高。
沸点升高使传热推动力降低。
4 蒸发操作的特点
➢ 能耗较大 蒸发操作所汽化的溶剂量较大,需要消耗大量的加热
蒸气。强化与改善蒸发器的传热效果;重视热量的利用 的问题——二次蒸汽潜热的利用。 ➢ 物料特性
3 蒸发操作的分类
➢ 按蒸发操作空间的压力
加压蒸发:提高二次蒸汽的温度以提高传热效率
常压蒸发:采用敞口设备,二次蒸发直接排到大气
中,所用的设备和工艺条件都最为简单
减压蒸发(真空蒸发):工业上应用广泛
➢ 按蒸发操作过程模式(蒸发器进、出料状况)
间歇蒸发
连续蒸发
4 蒸发操作的特点
➢ 实质 传热过程,蒸发是间壁两侧分别为蒸气冷凝和液
0 0 50 100 150 200 boiling point of H O / oC
2
(2)利用右图求50 kPa时溶液的沸点 50 kPa时,水的沸点为81.2 oC,因此
根据20% NaOH杜林线图可得到,溶液沸 点为88 oC。
(3)利用经验公式计算50 kPa时溶液的 沸点。 杜林直线斜率为:
由吉辛柯公式:
100
f 0.0162(T 273)2 0.0162(812. 273)2 0.8819
r
2304.5
50
因此:Δ fΔa 0.88198.5 7.496o C
因此,50 kPa时溶液沸点为:
tA' = 81.2 + 7.496 = 88.7 oC 溶液温度差损失随压力变化不大。
四、蒸发器的改进
1、开发新型蒸发器:离心式薄膜蒸发器(对于热敏性要求 极高的产品,和受热蒸发时发泡性强的物料,如抗生素 发酵液,血液制品及蛋白水溶液等的蒸发。) 2、提高蒸发器的传热系数:改善蒸发器内液体的流动状 况 3、控制和减少蒸发器结垢:改进液体的性质
7.1.2 蒸发器的辅助装置
蒸发器的辅助装置主要包括除沫器、 冷凝器和形成真空的装置。
4、强制循环蒸发器
➢ 特点:利用外加 动力使溶液沿一 个方向以2-5 m/s 的速度通过加热 管。
➢ 适用于处理黏度 大、易结垢或易 结晶的溶液。
➢ 缺点是:动力消 耗大,加热面积 受到限制。
二、膜式(单程型)蒸发器
循环型蒸发器的主要缺点是加热室内滞料量大,致使 物料在高温下停留时间长,不利于处理热敏性物料。
➢ 蒸发操作的特点
➢ 实质为传热过程;
➢ 物料特性;
➢ 溶液的沸点升高;
➢ 泡沫夹带。
➢ 能耗较大;
内容回顾
➢ 蒸发器的分类
➢常用蒸发器的工作原理
7.2 单效蒸发
7.2.1 溶液的沸点和温度差损失
1、溶液的沸点
➢ 沸点升高(相对于纯溶剂):不挥发性溶质; ➢ 影响沸点升高的主要因素为溶液的性质及其浓度。一般,有机
升膜式蒸发器 1―蒸发器;2―分离室;
1、升膜蒸发器
➢ 工作原理:高速二次蒸 汽带动原料液沿管壁呈 膜状流动、蒸发。
➢ 常压下,加热管出口处 速 度 以 保 持 20-50m/s 为 宜,减压操作时,速度 可达100-160m/s。
➢ 适宜处理蒸发量较大, 热敏性,黏度不大及易 起沫的溶液;
➢ 不适于高黏度、有晶体 析出和易结垢的溶液。
➢ 制取纯净溶剂或回收溶剂。如:制药中回收溶剂。
3 蒸发操作的分类
加热蒸汽和二次蒸汽 ➢ 加热蒸汽(生蒸汽):蒸发操作中所采用的热源,一般为
饱和水蒸气。 ➢ 二次蒸汽:由溶液蒸发出来的蒸汽称之为二次蒸汽。
➢ 按二次蒸汽的利用情况 单效蒸发:未对二次蒸汽的冷凝热加以利用; 多效蒸发:二次蒸汽作为下一蒸发器的加热蒸汽,其 冷凝热得以利用;
三、直接接触传热蒸发器
➢ 一定比例的燃烧气和空气 直接喷入溶液中;
➢ 气、液两相温度差大及鼓泡 作用,水分蒸发快;
➢ 热利用率高; ➢ 适用于易结垢、结晶或腐蚀
性溶液蒸发; ➢ 不适用于热敏性物料蒸发。 1―燃烧室;2―点火管;3―测温管;
4―外壳 浸没燃烧蒸发器
5
常 见 蒸 发 器 的 一 些 主 要 性 能
ym 150 .75 x2 2.71x
NaOH 水溶液的杜林线图
其他压力下溶液的沸点升高,在缺乏实验数据时可用下面经 验公式(吉辛柯公式)近似估算,即
操作压力下由于溶质存在引起的沸点升高 常压下(101.3kPa)由于溶质存在引起的沸点升高
校正系数
T'—— 操作压力下二次蒸汽的温度,℃; r' —— 操作压力下二次蒸汽的汽化热,kJ/kg。
k 1 0.142x 11.0420.2 1.028
杜林直线截距为:
ym 150.75x2 2.71x 150.75 0.22 2.71 0.2 5.488
当某压强下水的沸点tw = 0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