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二) 光现象]一、填空题1.太阳、月亮、萤火虫,其中月亮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km/s,修建隧道时采用激光准直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_的原理。
3.如图K2-1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当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图K2-14.如图K2-2所示是林红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情景,此时反射角等于________°,实验时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________立于平面镜上,要能在实验中显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实验时应让入射光____________。
若入射光线沿BO方向入射到O点,则反射光线是沿________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图K2-25.如图K2-3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则反射角是_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________。
图K2-36.如图K2-4所示,为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人们应用“荷式开车门”:右手开左门,左手开右门。
这样开车门人的上半身会自然而然地转动,车侧后方的光通过后视镜________后进入人的眼睛,然后人转身的时候向后看,由于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有光从物体射入人的眼睛,扩大了视野。
图K2-47.林红身高1.6 m,站在平面镜前0.5 m处,则她镜中的像离她________m;当她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她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K2-5所示,由此可知,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
图K2-58.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K2-6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___m,若视力表全长为0.8 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__________m。
图K2-69.如图K2-7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现有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实验时应选择________(选填“透明玻璃”或“茶色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实验时,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________。
图K2-710.如图K2-8所示为光在空气和玻璃间传播的情况,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_,玻璃在________侧。
图K2-811.如图K2-9所示,用激光笔向容器底部投射光斑O之后,保持入射光线的位置不变,沿着容器内壁缓慢地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随着水位的逐渐上升,光斑会逐渐向O点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边移动,光线在水中的折射角的大小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K2-912.唐代的孔颖达在《礼记·月令》一书中写道:“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
”这里雨虹的产生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牛顿首先研究了这一现象,他通过________将一束太阳光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这也说明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________本领不同。
七色光由上到下的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说明水滴对________光的偏折能力最强。
图K2-10二、选择题13.【2017·衢州】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是( )图K2-1114.【2017·遵义】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A.楼台倒影入池塘B.风吹草低见牛羊C.潭清疑水浅D.云生结海楼15.如图K2-12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保持入射光线不动,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则平面镜应( )K2-12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1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林红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竖直放置一块薄平板玻璃,在玻璃板前放一只点燃的红色蜡烛A,再另取一只未点燃的红色蜡烛B放在成像处,如图K2-13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K2-13A.红色蜡烛看上去是红色,是因为它吸收红光,反射其他色光造成的B.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C.用纸板可以承接到蜡烛A的像D.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17.【2017·盐城】如图K2-14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图K2-15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 )图K2-14图K2-1518.如图K2-16所示,在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光屏上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2-16A.红光呈在最上面B.红光呈在最下面C.若换成黄色的光屏,就看不到黄光,其余颜色光仍呈在光屏上D.若换成蓝色光屏,什么光也看不见,屏幕是黑色19.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色光的三原色是红、黄、绿B.树阴下的小“光斑”是太阳的像C.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看到的是变低了的虚像C.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三、作图题20.【2017·山西】如图K2-17所示是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请你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图K2-17四、实验探究题2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林红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白色硬纸板和激光器进行了如图K2-18所示的实验。
图K2-18(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________(选填“粗糙”或“光滑”),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________。
(2)观察如图所示的器材,为了方便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还需对器材做出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先让激光笔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此时测得入射角为________。
(4)为寻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当纸板上显示出光路时,该同学将纸板B绕轴ON向后折,在纸板B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__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应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
A.向纸板喷烟或雾B.使激光紧贴纸板面入射C.使激光垂直纸板面入射2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K2-19甲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图像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另一支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
图K2-19(1)该实验应该在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图像纸可以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
(3)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说明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5)如图乙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
“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导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
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是直线2.3×105直线传播3.光沿直线传播变小【解析】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由题图可见蜡烛距离小孔较近,在光屏上成的像比实际烛焰大;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后,烛焰距离小孔比原来远了,所以成的像也就变小了。
4.40 竖直紧贴纸板OA 可逆5.60°5° 6.反射漫反射7.1 不变7:20(或7点20分)8.59.茶色玻璃板大小关系【解析】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茶色玻璃比较暗,使茶色玻璃板后面的环境对实验的影响比较小,成像更清晰。
实验时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10.CO 30°右【解析】因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从题图中可以看出,MN左侧的两条光线OC、OA与OP的夹角相等,因此MN为界面,PQ为法线;CO、AO中应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而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故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由于∠C OM=30°,所以入射角为∠COP=90°-30°=60°,而折射角∠QOB=30°,从而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玻璃在右侧。
11.左不变【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刚开始向水槽内注水,水位低,注入水的体积增加时,水位升高,在注水的过程中,随着水位升高,入射点升高,折射角不变,光斑向左移动。
由于入射角不变,故折射角不变。
12.色散三棱镜折射紫13.D15.A 【解析】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入射角应增大10°,故平面镜应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