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唐诗》中收录了2200余位诗人,共近5万首。
2、唐代经济的发达与诗歌繁荣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答:唐代国力强盛、社会繁荣,影响了诗人的创作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经济的发达为诗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创作条件,使诗人们得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经济发达还带来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促进了与诗歌密切相关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门类的发展。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唐诗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不平衡。
3、“初盛中晚说”: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一书提出的关于唐诗的四阶段分期看法。
把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这种说法表明了各阶段的发展态势、阶段特点,并带有对各个时期诗歌成就作出总结评价的意味,比较切实可行,因此后世多予以认同。
4、“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崛起的一个影响很大的诗派,代表诗人是韩愈、孟郊,还包括贾岛、卢仝、姚合、刘叉等。
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
5、“元白诗派”:是指同"韩孟诗派"相对的、以浅切顺畅的语言直接反映现实的诗歌流派,也称为"新乐府诗派"。
其代表人物是白居易、元稹,此外还有号称"张王乐府"的张籍、王建,以及李绅等人。
1、上官体:初唐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宫廷诗风,主要特征是以歌咏宫廷生活,为唐王朝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为基本内容,语言艺术上则表现出倾慕齐梁、典丽精工、绮错婉媚的风尚。
2、沈宋体:“沈宋”是以初唐武后暑期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内容多为奉和应制、巵从侍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谐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
3、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
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4、陈子昂诗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首先,肯定风雅和汉魏诗歌的进步传统,深刻批判了齐梁诗风。
其次,从正面提出了追求"兴寄"和"风骨"的口号。
1、山水田园诗派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什么特点?产生:物质条件;文化及审美心理;艺术上的借鉴。
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盛行,有它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这些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
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生活局面:对那些求仕困难的文人,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径”;对那些有高官厚禄的文人,由仕而隐,既不影响生计,甚至还可以边仕边隐,名利双收。
此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也促成隐逸思想的流行。
因此,继承陶渊明、谢灵运传统的山水田园诗便大量地产生了。
特点:代表诗人孟浩然、王维;共同题材内容—描绘自然风光;相近艺术风格—追求清新自然。
多以五言的体式,抒写隐逸闲适的思想情趣,描绘山川田园的秀美,反映农村宁静、淳真的生活。
在艺术上,综陶谢所长、熔陶诗浑成和谢诗工巧为一炉,既有鲜明清丽的笔触,又有完整浑成的画面,形神兼备。
不仅模山容、范水态,而且力求表现山水的个性;不仅表现山水个性,而且力求表象和意象的合一、和景的交融,在山水中渗透自己的性情。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对山水田园的审美能力,把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高峰。
2、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艺术上有什么特点?孟浩然:A风格大多平和冲淡,清新自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B语淡而味浓《春晓》《过故人庄》王维:A诗情与画意高度统一。
B有些诗以禅意、禅趣入诗境。
C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练。
3、欣赏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歌行》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
(1)表达的情感极为复杂,如表彰边塞兵将的英雄气概,对百姓饱受战争灾难的痛苦深表同情。
(2)描写征战的艰辛,颂扬战士浴血奋战的崇高精神,不满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荒淫,指责当时边塞用兵将非其人。
(3)具有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反映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
(4)此诗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岑参的《白雪送武判官归京》(1)岑参乐观开朗,充满了昂扬进取精神。
(2)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
(3)艺术表现上,他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十分灵活,有基本上一韵到底。
1、简答:李白的主要思想特征是什么?主要体现为儒道侠三者兼综的特点。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
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他的人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
李白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
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高度升华的产物。
2、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有哪些?1.总体风格雄奇飘逸,直率自然。
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2.感情充沛,率真豪放,个性特征鲜明。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
3.想象丰富而奇诡,寄托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
想象变幻莫测,随意生发,离奇惝恍,意象壮美而不乏清新明丽。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4.各种诗体皆擅。
乐府《蜀道难》歌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绝句《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5.壮美与优美的意象。
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这与其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
6. 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清新明快,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1、简答题:所提及的古代诗人名字。
答:子美:杜甫。
沈、宋:沈佺期和宋之问。
苏、李:苏武和李陵。
曹、刘:曹植和刘桢。
颜、谢:颜延之和谢灵运。
徐、庾:徐陵和庾信2、论述: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叙事性诗歌为什么被看作是“诗史”。
杜甫用他的诗,写了这场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正因为如此,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但是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
史实只提供事件,而杜诗则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杜诗用叙事手法写时事。
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同时还融入强烈的抒情。
1、简答: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用了哪些与新色有关的字眼?黑云、金鳞、胭脂、夜紫、红旗、黄金、玉龙,运用了"黑"、"金"、"红"、"紫"、"燕脂"等字眼,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加色调鲜明。
反映现实社会问题。
表现个人失意。
描写山水景物。
3、论述:如何看待柳宗元的诗歌风貌?柳诗沉重、内敛、骨峭、淡泊简古。
柳诗的这些特点,首先缘于他独特的心性气质。
从本质上说,柳宗元是位生格激切、甚至有些偏狭的执着型诗人。
忧乐交替、以忧为主的心态,使得柳宗元的大量纪游诗作染上一层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
柳诗的特色还缘于诗人自觉的美学追求。
对具有凄冷意味和峭厉之感的意象也特别偏爱,当暗淡的冷色调与词语尖利的峭硬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是作品的基调,还是作者的感受,都势必呈现出冷峭的风格特征。
柳宗元的诗风还有淡泊纡徐的一面,能以其接近自然、不事藻绘的风貌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1.幽峭冷艳、奇诡怪诞。
意象的丰富性、奇崛冷艳的特征表现深刻的生命底蕴。
2.想象奇特、意象荒诞怪异。
《南园》《马》《梦天》《秋来》丰富奇特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
他的《李凭箜篌引》夸张的形容音乐声,用来表示声乐有激昂变到萧瑟。
《梦天》把月亮的幽光幻想成蟾、兔的泪水,把天空的云层描绘成琼楼玉宇。
不仅想象奇特更是虚幻。
3.时空的转移,章法的变换均变幻莫测。
《雁门太守行》边塞诗1.创作手法:历史事实的描写和浪漫的想象相结合。
2.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融合。
3.语言明丽晓畅,音节婉转自然。
2、解释“张王乐府’:张籍、王建,交谊深厚,又都擅长短篇七言乐府歌行,所以人们合称"张王乐府"。
所作七言歌行,或继《诗》、汉魏乐府传统拟作古乐府;或承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乐府传统创作新乐府。
用通俗凝炼的语言,多变的韵律,比兴、白描、对比、心理刻划等手法,指责时弊,同情民生,倾向鲜明,感情凝重。
这些以明白晓畅语言写成的乐府歌行,替元白为代表的"浅切"诗派增添了不少光辉。
3、欣赏张籍《节妇吟》。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张籍《节妇吟》这是一首具有双层面内涵的唐诗精品。
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元稹《离思》本篇是一首悼念亡妻之作。
元稹与他的妻子相敬如宾,感情甚笃。
然而,他们夫妻仅仅在一起生活了七年,妻子便不幸离他而去。
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亡妻深挚的怀念和至死不渝的感情,寄托了心中不尽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