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打捞工艺简介
一、前言
在地球物理测井中,经常发生测井仪器和电缆在井下遇卡的情况。
井斜、大小井眼、键槽、泥饼、“狗腿子”、套管鞋破裂以及地层垮塌都可能对仪器、电缆造成堵卡。
目前较为成熟的打捞措施就是穿心打捞工艺,本文对这项工艺在AT1001井的应用作了概括总结,可供油田从事测井工作以及测井行业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二、穿心打捞原理
穿心打捞,就是使电缆穿过整个钻具中心,用钻具连接打捞工具下入井内进行打捞的一种工艺。
这种打捞工艺在下钻过程中就可以解除电缆的粘卡,起到保护电缆的作用。
同时,由于电缆起到悬吊仪器和导向的作用,保证了打捞的成功,并能很好地保护井下仪器。
但是,这种打捞工艺是在常规方法无法实现解卡而整个连接系统尚未破坏的情况下方可进行。
三、工作步骤
1. 把电缆拉紧到一定吨位(电缆张力稍大于自由悬重),利用“T”形卡钳把电缆固定在井口上(见图1)。
2. 在井口附近适当的位置上切断电缆,并在其断口两端制作接头, 上半部加固加重,并将天滑轮改吊在井架上端(见图2)。
3. 把选好的打捞工具连接在第一根钻具下端。
4. 用钻井游动滑车起吊钻具,并将快速接头上半部从钻具上端穿过水眼与电缆快速接头下端连接。
5. 绞车上提电缆(拉力略大于悬重),拆除“T”形卡,匀速地把钻具下入井内。
6. 钻具下入井口后用卡瓦固定在井口,随后放松电缆,用“C”形挡板把快速接头卡在钻具顶端,用卡钳分离快速接头。
7. 上提游动滑车和快速接头上半部,起吊第二根立柱,并将快速接头穿过水眼与其下端连接,其后继续下钻。
按上述5-7工序反复进行,直到打捞工具接触遇卡仪器。
8. 循环泥浆冲洗井下仪器。
接上钻井液循环短接,将循环钻井液“C”形堵头放入钻井液循环短接水眼内,下放电缆,使快速接头的公头坐落在循环钻井液“C”形堵头上,用快速接头释放钳将快速接头脱开,接上放钻杆,用低排量循环钻井液1-2周,处理好井中的钻井液,保护井筒。
同时冲洗打捞器具内部,有助于打捞作业。
9. 打捞井下仪器。
卸掉放钻杆和钻井液循环短接,对接电缆快速接头,上提电缆检验电缆张力有无异常变化。
接上一柱钻杆,缓慢下放,逐渐接近井下仪器打捞头,当张力增加5KN时,停止下钻。
上提钻具10m,如果打捞到井下仪器,电缆张力应下降到悬重。
下方钻具10m,电缆张力恢复原来的数值。
重复上述动作一次,确认是否捞住井下仪器。
10. 利用绞车上提或钻具下压,使连接系统从弱点吊环或马龙头拉力棒断裂。
11. 用T型卡在井口卡住电缆 ,切断快速接头 ,恺装连接电缆 ,然后由绞车起出电缆 ,由钻机起出钻具(包括下井仪器),至此打捞完成。
为了安全顺利地进行打捞、提高成功率、严防事故套事故的发生,除认真按上述工序操作规程施工外,准备安装工作,施工中的观察判断和组织指挥十分重要,我们以AT1001井为例,根据施工原理和现场实践经验进行详细说明。
四、具体操作步骤
AT1001井位于阿克库勒凸起塔河南1号构造,于2008年11月29日开钻,2009年1月24日完钻,完钻井深5110m,一开套管下深1204.6m。
测井解释5031.5-5033.5m为“差油气层”,5036.5-5038.0m为“含油水层”,5038.0-5044.0m为“水层”。
根据设计要求由斯伦贝谢公司对该井进行MDT测试,2009年2月2日上提至4382米,发生粘卡(表1),进行穿心打捞。
表1 井内仪器及电缆(现场提供数据)
名称长度(m) 外径(英寸) 重量(磅)安全拉力(磅)MDT测试仪器22.5 4.875″/6″2000/1730
测井电缆4382 0.46″1磅/m 8000
1. 地面工具的准备
——“T”形卡钳;
——电缆快速接头总成;
——“C”形卡盘;
——循环钻井液“C”形堵头;
——快速接头释放钳;
——加重杆。
图3 “T”形钳
图4 “C”形卡盘
图5 快速接头释放钳
图6 快速接头的电缆加重杆
2. 打捞前的准备和安装工作
(1)根据井身结构、下井仪器规格型号和几何尺寸、测井电缆的规格型号,以及电缆或下井仪器的卡点深度,选择适用的打捞工具,并且逐一进行检查。
AT1001井选用的是卡瓦式打捞筒进行打捞作业(如图7)。
图7 卡瓦式打捞筒
(2)固定测井电缆绞车上提电缆,直到电缆张力超过正常张力5KN,在转盘平面0.1m 以上,将“T”形卡钳安装在电缆上,放松电缆,使“T”形卡钳坐于井口,检验“T”形卡钳紧固情况。
(3)安装天、地滑轮,将井口电缆张力系统与绞车传感器连接。
(4)安装井口
——用吊升装置将天滑轮提升到井架顶部的横梁上。
安装位置要尽量高,而且尽量靠近井架前侧,滑轮两侧用棕绳定位;
——将地滑轮的位置适当外移,加大地滑轮与井口之间的距离,以不妨碍钻台上的起下钻为宜;
——将井口电缆张力系统与绞车张力传感器连接,用断裂强度大于150KN的链条将张力传感器固定在钻机底座的横梁上。
(5)安装快速接头
——在转盘上方1.5-2.0m处确定电缆切断点,切断电缆;
——将井口端的电缆头穿过卡瓦式打捞筒,套上绳帽盒后制作电缆头;
——在绳帽盒安装蘑菇头,组成测井电缆快速接头的公头;
——在绞车端电缆上,套上蘑菇头,制作电缆头;
——在绳帽盒上安装母头,组成测井电缆快速接头的母头;
——在母头上方的电缆上安装加重杆(20kg)。
(6)检验测井电缆快速接头,校准井口张力表,使之与绞车面板上的张力表读数一致。
3. 下钻
这是打捞施工的主要工序,是钻井与测井多岗位共同配合完成的工作,必须岗位职责分工清楚、紧密协调配合。
——下放钻具要平稳,速度要慢,下钻速度现场控制在1柱/5min;
——下放钻具时,绞车操作人员保持电缆张力,防止测井电缆在下钻过程中被卡断;
——绞车上提电缆,使快速接头的母头到达二层平台的附近,井架工将母头放入预下井的一柱钻杆的水眼里;
——司钻操作游动滑车,提起预下井的钻杆,绞车操作人员下放电缆,直到快速接头的母头露出,能够与公头对接为止;
——对接测井电缆快速接头。
上提测井电缆,使电缆张力超过正常张力5KN;
——将井下打捞工具连接在钻杆上。
拆除“T”形卡钳,将打捞工具及钻杆下入井中。
4. 循环钻井液
接上钻井液循环短接,将循环钻井液“C”形堵头放入钻井液循环短接水眼内,下放电缆,使快速接头坐落在循环钻井液“C”形堵头上,用快速接头释放钳将快速接头脱开。
接上放钻杆循环钻井液1-2周。
图8 循环钻井液“C”形堵头
5. 打捞井下仪器
卸掉放钻杆和钻井液循环短接,对接电缆快速接头,上提电缆检验电缆张力有无异常变化(正常张力为5500-5600磅)。
接上一柱钻杆,缓慢下放,逐渐靠近下井仪器打捞头,当绞
车张力由正常张力上涨到7000磅,说明打捞筒已经接触到井下仪器,上提钻具10m,张力由7000磅下降到4500磅,反复2次,绞车张力变化一致,说明井下仪器被捞住。
6. 提钻
由于该井裸眼段长,在提钻过程中,仪器与裸眼井段由于摩阻大, 为防止仪器从打捞筒处掉落,斯伦贝谢现场负责人员决定当测试仪器提到套管内再拉断弱点,提出测井电缆。
这样就需要每上提一柱钻杆,就要剪切掉一柱钻杆长度的电缆(如图9)。
图9 剪切电缆
直到提到套管内1204.6m,将“T”形卡安装在电缆快速接头下面的电缆上,用游动滑车上提“T”形卡钳,逐渐增大拉力直到拉断电缆弱点(显示为2T)将电缆弱点拉断(如图10)。
图10 游动滑车上提电缆
下放测井电缆,使“T”形卡钳坐落在井口。
将电缆固定好之后,切除快速接头和加重杆。
将测井电缆两端铠装对接在一起,铠装长度应大于6m(如图11),绞车上提测井电缆,拉直后去掉“T”形钳(此时正常张力为1230±磅)。
图11 铠装电缆
确认天、地滑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开始慢速回收测井电缆。
电缆对接部位安全通过天、地滑轮,在绞车滚筒上排列好后,方可正常速度回收测井电缆。
测井电缆的端头离井口30-40m时,绞车终止上提电缆,防止电缆从天滑轮上自行坠落。
测井工负责将电缆从井内拉出来,并检查断点是否在弱点处。
切除鱼雷,回收剩余的电缆。
7. 回收井下仪器
测井电缆回收完毕后,起钻回收井下仪器。
仪器到井口后,用“C”形卡盘将仪器卡在井口进行拆卸,所有仪器起出后,将井口盖好。
勘探井完井测试项目管理部 2009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