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为别人鼓掌
①骏马虽千里,耕田不如牛;耕牛虽勤奋,看家不如狗。
一个人只要用一种健康的心态来看待别人,就会发现,周围的人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长处。
因此,我们要乐意把掌声送给别人。
②为别人鼓掌,不是刻意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更不是吹牛拍马、阿谀奉承,而是恰到好处地对别人进行肯定。
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有正常的心态,否则就不能正确看待别人的成绩。
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哥伦布回国后,就受到一伙人的公然挑衅:只要条件允许,任何人去航海、去寻找,最终都能找到新大陆。
这些挑衅者自己不能成功,还不能容忍别人成功。
③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这种小肚鸡肠很可能会发展到害人害己的地步。
周瑜虽年轻挂帅,意气风发,却因诸葛亮的精彩表现而自惭,责怪上天“既生瑜何生亮”,终因气量狭小而自夭;庞涓贵为魏国大元帅,屡立奇功,却因妒孙膑之才,设下阴谋诡计以膑刑加害于他。
孙膑任齐国军师后,所向无敌的庞涓终于落得个兵败身亡的下场。
④为别人鼓掌,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
在我们的成长时期,成功人士的经历往往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他们的成功会正确指引我们,在无形之中帮助我们。
当我们走向成功时,更要学会为别人鼓掌;为别人鼓掌,也会获得别人的喝彩。
(选自2004年8月18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31.文章开头画线的句子在文中形象地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第2段中“为别人鼓掌”的含义是什么?“为别人鼓掌”的关键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第3段中作者列举周瑜和庞涓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文末说“为别人鼓掌,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九)大地的耳朵
①小时候,讨厌冬菇,嫌它丑。
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
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②)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无端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
③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
有一回,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你们看,这像什么?”
④我闷声闷气地应道:“黑色的鬼。
”
⑤弟弟鹦鹉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
”
⑥妈妈好脾气地应道:“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
⑦嘿,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来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⑧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
”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来偷听的耳朵。
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锐,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
⑨耳听千里?呜哇,太棒了呀!我和弟弟的筷子,都不约而同伸向盘子里那一只只“大地的
耳朵”
⑩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
品质上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
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那种油腻感,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
(11)盲目地相信冬菇有助听觉,吃着吃着,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
然而,有时,不小心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听到了一些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听到了一些叫人恶心的言谈,我便衷心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12)小小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伦常亲情。
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慧黠的笑容,便清晰浮现。
我们在无数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美丽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
而全心全意的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
(13)一日,我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看,这像什么?”
(14)孩子缺乏我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老老实实地应道:“像冬菇。
”
(15)我说:“不是啦,它们是大地的耳朵……”
(选自《读者》2005年第9期,有改动) 35.文章开头几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我”和弟弟对冬菇的讨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文章用“聪明”和“慧黠”来形容母亲,你认为它们具体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冬菇如此味美,作者为什么又在第11段中说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这篇散文温馨感人,请你联系全文回答下列两题。
(1) 本文通过对吃冬菇这件事的回忆,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语言很有特色。
你最喜欢哪一处(句)?请找出来并作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两次运用了“刻意”一词。
母亲的“刻意”夹冬菇和“我”的“刻意”夹冬菇,其起因是完全一致的。
B.第10段中“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一句,意在表明妈妈做的“冬菇焖鸡”不仅鲜美爽口,而且口味独特。
C.第11段中“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一句,说明吃冬菇确实能使人听觉敏锐,从而印证了母亲的话。
D.全文以冬菇为线索,自始至终记叙了“我”童年时吃冬菇的事,情节完整,语言华丽,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八)31.周围的人(别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长处。
32.恰到好处地对别人进行肯定(或“能正确看待别人的成绩”);有正常的心态(或“及时调整心态”)(意思对即可)
33.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很可能会害人害己。
(或:从反面论证了调整心态的重要性) 34.①别人的成功经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②别人的成功经历能正确指引我们,帮助我们。
③在走向成功时获得别人的喝彩。
新的认识示例:要在为别人喝彩的同时,获得自己的成功。
(九)
35.第一问:一是嫌冬菇的样子“丑”(或:把它比做“鬼”、“老鼠屎”、“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等),二是不喜欢吃(或:“筷子总绕道而逃”、“一见便皱眉”)
第二问:①采用欲扬先抑手法,与下文形成对比。
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③为下文写“我们”喜欢吃冬菇作铺垫。
④为刻画善良聪明的母亲形象服务。
(以上四点中答到一点,意思对即可)
36.母亲用“冬菇像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和“吃了冬菇,就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这样千个美丽的谎言巧妙地改变了我们对冬菇的印象,让我们喜欢吃冬菇。
37、因为“我”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叫人恶心的言谈。
38、(1)对善良聪明的母亲的钦佩、感激、赞美;对温馨的伦常亲情的怀念;对快乐、纯洁、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留恋。
(2)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统一。
示例一:“母亲慧黠的笑容,便清晰浮现”一句中,“黠”的本义是聪明而狡猾,这里贬义褒用,赞叹了母亲的聪明机智。
示例二:“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一句中,“无尘”这一比喻写出了童年生活的纯洁美好。
3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