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题”专题复习【归纳题型解法】类型一 金属与酸反应图像类【方法技巧】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一般有几种方式:(1)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等浓度的同一种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此类题的突破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率越快,在坐标轴中斜线的斜率越大;相同质量的金属分别跟足量的稀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与化合价成正比[即m (金属)×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
(2)等质量的酸与足量的不同金属的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率越快,在坐标轴中斜线的斜率越大,相同质量的酸分别跟足量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3)向等质量的不同金属里不断加入等浓度的的同一种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酸的质量关系,应该分成2个过程,一开始就是金属过量,酸不足,产生的氢气相等,线重合;最后酸过量,金属反应完,产生的氢气=m (金属)×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
所以必须要分清楚就是哪一种情况,这就是解题的关键。
【典例1】 等质量的X 、Y 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就是 ( )A 、t 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 >YB 、t 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C 、t 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D 、t 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 >Y【典例2】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镁粉,以下图像正确的就是()A B C D类型二 酸、碱、盐综合反应图像类【方法技巧】 该类型的图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只要瞧清纵、横坐标表示的含义,关注起点、转折点(拐点)、终点以及变化趋势,即可逐一突破。
值得注意的就是往混合物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液,发生2个反应的图像问题,有时候需要反应一段时间才出现纵坐标表示的物质,原因在于物质的共存问题,如在酸存在时,碱优先与酸反应,与酸反应完后再相应的盐反应,解题时必须注意。
【典例3】(2014•江西)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以下物质,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就是()A B C D 【典例4】(原创)下列关于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图像符合相应叙述的就是( )【方法技巧】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图像题可以从点、线、面与交点四方面来理解:(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①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②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③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就是降温结晶)。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均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与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与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如果要使不饱与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与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就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就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4)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就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典例5】(2014•黄冈)下图就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就是 ( ) A.t 2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就是a>b>c B.t 2 ℃时,将50 g a 物质放入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 的饱与溶液 (a 物质不含结晶水)C.将t 2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与溶液降温至t 1 ℃时,所得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就是b >a=cD.将c 的饱与溶液变为不饱与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类型四 溶质质量分数图像类【方法技巧】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依据就是m(溶质)/m(溶液),通过判断计算公式中的量变化来判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则可,但就是很多题目把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曲线结合,尤其就是考查改变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原液——变温——没有晶体析出(没有水分蒸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原液——变温——析出晶体(没有水分蒸发)——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原饱与溶液——恒温蒸发——析出晶体(水分蒸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t ℃时的甲、乙饱与溶液【方法技巧】 关于溶液的pH,考查的内容主要就是加水稀释,加入溶质或发生中与反应后的变化情况,解题的突破口往往瞧拐点与pH=7的关系。
例如往酸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 不可能超过7,只会无限接近7;往酸中加入碱液,发生中与反应时,溶液pH 会从小于7渐变到接近7,然后突变成大于7,然后无限接近加入的碱液的pH 。
另外碱加水稀释或碱加入酸液反应,反之。
【典例7】(原创)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以下物质,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就是( )A B CD【典例8】(2014•贺州)如图就是稀HCl 与NaOH 溶液反应的pH 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就是( )A.该反应就是NaOH 溶液滴入稀盐酸B.a g 就是指加入NaOH 溶液的质量C.A 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 、NaClD.B 点表示稀盐酸与加入的NaOH 溶液质量一定相同类型六 质量守恒定律图像类【方法技巧】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图像主要就是关于反应前后,宏观的质量变化情况与微观粒子的种类、个数、质量的变化情况,其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也不变,另外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大,当反应结束,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不会再改变,注意:过量的反应物一定有剩余,但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典例9】(原创)一定质量木炭跟过量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充分反应。
下图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像就是( )A B C D专题能力提升类型一金属与酸反应图像类1、(2014•茂名)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就是(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A.放出H2的质量就是A>B>CB.金属活动性顺序A>B>C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A>B>CD.反应速率最大的就是A2、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就是()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与镁一样多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类型二酸、碱、盐综合反应图像类3、(2013·连云港)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她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与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
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B.图1中b点的值为106C.图1中c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D.图1中o→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表示4、(2014•潍坊)某溶液含有Cu(NO3)2与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就是()A.a~b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Ag+、Cu2+B.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C.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3时,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5、(2013•北京)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就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C.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类型三溶解度图像类6、(2014•乐山)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就是()A、t1℃时,甲与乙的饱与溶液的质量分数均就是30%B、t2℃时,甲与乙的饱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从t1℃至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D、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30 g甲、乙,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7、(2013•佛山)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钠与氯化钠混合溶液的pH7(填“<”、“=”或“>”)。
(2)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g。
(3)大于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氯化钠的溶解度(填“<”、“=”或“>”)。
(4)40℃时,碳酸钠与氯化钠均饱与的混合溶液,当温度降低到20℃时,析出主要物质就是(填化学式)。
(5)为检验(4)中析出的物质,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_____(填化学式)溶液.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再加入几滴稀____(填化学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8.(2013•广东)右下图就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t1o C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A B(填“>”、“<”或“=”,下同)。
(2)将t3o C的A、B两种物质的饱与溶液各200 g,降温至t1o C,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就是A B。
(3)t2o C时,100 g水中溶解50 g A刚好饱与,那么50 g水中溶解g B也刚好达饱与。
类型四溶质质量分数图像类9、(2014•江西)右图就是X、Y、Z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与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就是( )A、X >Y>ZB、Y>Z>XC、Z>Y>XD、X=Y>Z10、将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逐渐加水稀释,符合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的示意图就是()A B C D类型五溶液pH变化图像类11、将NaOH溶液用足量水稀释,如图所示pH变化曲线正确的就是()A B C D12、在Na 2CO 3溶液中逐渐加入盐酸,反应后溶液pH 随加入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为( )A B C D类型六 质量守恒定律图像类13.(2013•莱芜)一定质量的镁条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
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就是( ) A.生成MgO 的质量:m 2 g B.参加反应的Mg 的质量:m 1 g C.参加反应的O 2的质量:(m 2-m 1)gD.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比:m 1/(m 2-m 1)=3/415、(2013•雅安)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