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袋使用技术规范
一、操作要点
为患者安全使用冰袋,达到冷疗目的。
二、评估要点
1、患者年龄、意识、生命体征、活动能力、对冷的敏感性和耐受性,有无感觉迟钝、障碍等。
2、放置冰袋(囊)部位情况。
评估局部皮肤颜色、温度,有无淤血、硬节、疼痛和感觉障碍。
三、物品准备
1、冰袋/冰囊、冰块;
2、毛巾/布套等。
四、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者。
3、洗手,戴口罩。
4、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解释并取得配合。
5、患者取舒适体位/卧位。
6、将冰袋放置于所需部位。
冰袋放置的位置:
(1)高热降温时,冰袋置于前额、头顶、体表大血管处。
(2)控制炎症扩散、减轻局部出血和止血、减轻组织肿胀和疼痛时,置于相应部位。
(3)预防扁桃体摘除手术后出血,可以将冰块置于患者颈前、颌
下。
7、根据不同使用目的,掌握使用时间。
用于治疗不超过 30 分钟,需长时间使用者,间隔 1 小时后再重复使用。
用于降温,30 分钟后测量体温,体温低于38.5℃时,取下冰袋/冰囊。
8、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有无寒战、皮肤苍白、青紫,有无麻木、疼痛等。
发现患者局部皮肤发紫,有麻木感,应立即取下冰块,防止冻伤。
9、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将呼叫器置于易取处,询问病人需要。
10、整理床单位。
11、酌情开窗,拉隔帘。
12、处理用物。
13、洗手,取口罩。
14、半小时后,复测体温,如温度降至38.5℃,应取下头部冰袋,并记录于体温单和护理记录单上。
15、操作速度:完成时间 15 分钟以内。
五、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家属实施冰敷的目的、方法。
禁止将冰袋/冰囊放置在患者的颈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和足底部等。
2、告知操作方法中可能出现不适、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六、注意事项
1、注意冰块应打碎,用水去棱角后置冰袋中;冰袋装入容量为
2/3,夹紧袋口前先排尽空气。
检查冰袋的方法为:夹紧袋口后,将冰袋倒置,观察有无漏水。
2、冰袋外必须加套,严禁直接接触患者皮肤。
3、观察患者的体温和一般情况。
4、观察冰敷部位的皮肤情况。
5、记录冰敷时间、部位、体温、局部皮肤情况。
6、记录患者的反应、冰敷效果、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和效果。
冰敷降温30 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并及时向医生反馈降温效果。
不得在放置冰袋的腋下测量体温。
7、随时检查冰袋有无破损、漏水现象,布套潮湿后应当立即更换。
冰融化后应当立即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