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升初语文考试命题说明

小升初语文考试命题说明

小学语文复习研讨会的发言稿小学语文毕业考试主要是检查小学生六年来语文学科的学习状况,故应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检测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达到小学毕业阶段所应达到的水平。

一、命题原则:依标扣本是命题根本原则。

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今年考试命题应注意的几项基本原则。

1、基础性。

以合格考试为目标,重在检测我县所有小学毕业生语文基础的掌握程度。

在基础考查之上适度拓展,适当增加难度,以课内所学为主,兼顾课外。

2、全面性。

命题范围应涉及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语文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听、读、写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语文学习方法的应用。

适当考一些古诗词、古文。

3、综合性。

命题时应注意避免考查目标的单一性,尽量进行整合,把相关的基础知识综合起来考查,既减少命题量、节约版面,又能考查学生灵活掌握的情况。

4、实践性。

语文强调积累、理解、运用,这三者体现在卷面上应以运用为主,考查学生是否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灵活运用。

5、人文性。

适当注意命题形式的新颖活泼。

当然尽量在追求命题新颖的同时也应注意命题导语的明晰性,不让学生因题意不明而失分。

6、适度性。

虽然此次考试是合格性考试,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此命题时要注意难易系数的比例,一般是1:2:7(难题/中等/基础题)二、命题范围:命题范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因为小学高段要完成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所有任务,因此,考试范围主要集中在五、六年级,考虑到语文是一门语言积累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把四年级也纳入到考试范围中去,但是占的比例很小。

三、命题的版块说明试题的版块基本上还是分为积累运用、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四部分。

积累运用部分积累运用部分包括字、词、句、段、标点符号。

主要考查字、词、句、段的构成、理解、运用以及能力的形成。

字:课标要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积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有较强的识字能力。

字括字音、字形、字义、识字能力。

字音的考查一般包括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的字音以及多音字、同音字等题型;字形即字的构成,如形近字组词,或者给出偏旁加部首变成不同的形近字等题型;字义即字的意思,一般考查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不同意思;识字能力的考查学生使用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一般是通过查字典的形式来完成。

词:课标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三四年段)、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也包括词的构成、理解和运用,词的构成考查形式比如补充词语等,对词的理解运用包括词语搭配,选词填空,造句以及根据词的语义色彩归类、反义词、近义词等等。

句:课标要求:课程目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句子主要各种句式练习,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病句修改、把句子写具体、缩句、反问改陈述、陈述改反问、转述、词语排列成句、双重否定以及关联词在句子中的使用等等。

段:段是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年段目标没有对段作出明确的要求,对段的要求应该是融合在阅读教学部分段的考查主要是检查学生的运用能力,如用上几个词写一段话或者围着一个中心意思写一段话。

如四年级试题中就有这样的一道题:请以“春天是美丽的”这句话写一段话,用上“五彩缤纷、鲜艳”这两个词,并在这段话中用上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这道题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肯定简单,但是它告诉我们的信息是这是一道被整合了的题,它集中了词语、句子、段的综合考察标点符号课程目标: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和引号的一般用法。

考查形式就不再细说了。

阅读部分课程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一)、课内阅读1、从以上大家可以看到,高段语文对阅读的要求比较多。

课内阅读主要是包括教材中(五六年级教材,侧重六年级)需要会背会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以及这部分的拓展。

除了一般的补充填写要背诵的内容外,还注重了对文本的延伸。

因为课标中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如08年的毕业会考就有这样一道题:____________只把春来报,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

这是____写的《》词,你还知道他的诗有《》2、而且课内阅读的出题形式越来越偏重运用能力。

如: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到了,你一定想在送给母亲的贺卡上表达对母亲、母爱的赞美。

(1)如果引用两个成语来表达,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引用孟郊《游子吟》的诗句来表达,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来表达,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古诗文的考查除了要求会背、会默写、能想像其意境即理解诗文内容,也注重了情境的运用。

如: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

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2、人们往往因悲伤而哭泣,可杜甫却高兴而哭,因为“────────────────”;表现杜甫万分激动的诗句是“───────────────────────────────。

”(忽传剑外收蓟北;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部分一般是给一个陌生的文本,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包括是否读通读正确、读懂、读出感情、填补文本留白以及想象拓展。

读通读正确一般是通过字音来检查。

读懂包括的方面比较多,比如能否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否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否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能否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

能否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能否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已经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等等,五六年级年段阅读目标主要是通过关于课外阅读是否读懂的考查来呈现。

读出感情则是在读懂的基础上要求的一个提高。

一般在学生读懂感悟后我们都会要求情感朗读,那么在试卷上的呈现是什么样子的呢?比如文本中特别能够表达的情感的句段,会以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如,这句话你觉得应该用________语气来读。

拓展延伸一般的考查形式是填补文本留白、读后的体会和感想、续写以及想象说话等形式。

口语交际部分课程目标:听他人说话,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

口语交际课难上是大家的共识,因此很多老师干脆把这样的课省略不上,而我们都知道,人教版的教材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和后面的习作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呈现了先说后写这样一个编排意图。

口语交际之所以坚持要考查原因就是要告诉大家这样一个信息:口语交际课必须要上。

因为它是动态的课堂,不容易考查,一般会采取话题形式进行情境对话或者是情景写话的形式来考查。

另外,口语交际的话题越来越与生活贴近,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重要事件。

1、玉树发生了地震,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里的孩子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学生李辉小学毕业要离开母校了,他恋恋不舍地去跟老师话别。

请想象一下,李辉和老师话别的情景,并把他们的对话写下来。

李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作部分课程目标: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习作的考查主要是:小学阶段各单元训练过的习作形式,侧重5—6年级教材。

大致包括写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应用文(如书信)等三类。

呈现形式一般为:材料习作、命题习作、话题习作。

三、版块的分值分配:积累运用部分(即字词句段)大概分值在25——30分之间阅读部分(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大概分值在23——25分左右情景写话部分一般分值为5——8分习作部分分值大概为35——40分之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