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是()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下面我将从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运用、教学过程、场地器材、预计效果等方面来说这次课。
一、指导思想:本课根据体育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健康第一”的教学设计思想,以()练习为主线,以学生参与为策略,以合作创新为核心,通过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自创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协调、灵敏、柔韧等素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整体教学构想立足于新课标的五大领域,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新授教材。
()是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也现代小学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之一。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爆发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逐步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形成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1、有利因素:小学三年级学生个性天真活泼、好动,而且兴趣广泛,其模仿能力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
所以在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我采用以游戏练习为主线,注重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
2、不利因素:由于部分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基础,但是学生的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产生满足而导致厌学的倾向,对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新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的基本技术原理和()的技术特点,明确学习的目的性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合理的技术动作,使80%学生能独立完成动作。
发展学生速度、灵敏、柔韧、协调等素质。
培养自主锻炼习惯与他人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锻炼,克服困难,团结奋斗的精神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五、教学重点、难点:六、教学模式:本课采用分组不轮换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再新奇中学,在快乐中练。
七、教学方法的运用1.教法: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中我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活跃单调无味的课堂气氛,同时结合讲解示范法、分组练习法、游戏竞赛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
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进取的学习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达到掌握技能和锻炼身体的目的。
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主创新的意识。
八、教学过程本课我分为:开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开始准备部分,7——8分钟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目标及内容并强调安全意识。
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尽快进入课堂状态,杜绝运动损伤的发生,使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
2、准备活动我用欢快的“兔子舞”取代传统徒手操练习。
有手脚并用配合、团队组合练习,体现团队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进行热身,达到运动准备的目的,为后面的课做好生理和心理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25——28分钟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
我用“有谁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运动,提高同学们参与和学习的兴趣,以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然后通过再问同学们要不要也试一试()的乐趣,来激起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首次让同学们偿试性的去做自己所知道的()动作,按老师要求的方式去完成,老师在旁边观察同学们的完成情况,当差不多每个学生都尝试性的做过几次动作后再组织交流讨论,几个表现好的学生出来分享他们的经验,然后再由老师通过总结,引出动作要领,并做出标准优美的示范动作。
在学生们明白技术动作要领后再以小组的方式按要求去做。
同学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再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最后在大部同学都掌握了技术动作后,老师再组织以小组的单位进行比赛。
比赛结束后评选优胜小组。
并给以精神上的鼓励,同学们鼓掌。
(三)结束部分4——5分钟在欢快的《幸福拍手操》的伴奏下,师生共同做放松操,进行有效地调整身心,恢复疲劳,音乐停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测试能力。
最后安排收回器材,师生再见,从而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
九、场地器材:十、预计效果: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积极认真的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
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左右,最高心率为150--160次/分,平均心率达到120--130次/分。
让学生既出汗又脸带微笑,身心健康前面发展。
篇二:小学体育万能说课稿模板小学体育万能说课稿教师站姿——挺拔、轻松、自然教师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得最多的姿势就是站姿。
良好的站姿能衬托出美好的气度和潇洒的风度。
正确站姿的基本要求是:1.抬头、双目向前平视,面带微笑。
2.胸腹距离拉长,双臂自然下垂,或相搭放置腹前。
3.躯干挺直,身体重心在两腿中间,不偏左也不偏右,两腿直立。
男士自然开列,女士双膝靠拢,做到挺胸、收腹、立腰。
不良的站姿:站立时缩脖、塌腰、耸肩,双手放在兜里或插在腰间。
作为体育教师,尤其重要。
在事业单位教师、普岗教师、教师资格、昆明教师、特岗教师面试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礼仪。
侧向助跑直腿摆动跳高本课教材为五年级侧向助跑直腿摆动跳高,为第一教时,共分五教时完成。
一、设计指导思想1.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
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建立在学生自我归纳、演绎、实践的过程之中。
因此,学校教育应把握这根主线强化对学生进行知识运用与实践的培养。
2. 体育教学的内容根本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活动或生活,并通过体育教学达到提高生产劳动或生活效率的目的。
因此,体育教学除应强化以上这根主线的培养外,还应与受教者的生活劳动紧密结合。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其生活劳动的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调动受教者以往的生活劳动积淀促进其体育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对侧向助跑直腿摆动跳高教材的再认识基于以上的认识,不禁产生了对传统侧向助跑直腿摆动跳高教材的反思,认为有必要对侧向助跑直腿摆动跳高教材进行再认识。
认识之一:侧向助跑直腿摆动跳高教材为什么要教?除了传统的生理效能外,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过越障碍的能力。
那么,生活中的障碍是否都需要从障碍物的上方一跃而过呢?是否不论高低一律都需要费力越过呢?回答肯定是否定的。
既然如此,体育教学就有必要发展学生多种越障能力,根据不同障碍选择不同越障方式的本领。
这样的培养,另一作用恐怕就是启发、激励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思维习惯,就是学生一次次的归纳、演绎、实践的过程。
认识之二:如何看待本教时的侧向助跑直腿摆动跳高?从教材分类来看,侧向助跑直腿摆动跳高属于跳跃教材,它与其它跳跃教材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传统教学往往忽视了这种联系,仅以教会为目的,不能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迁移通道,因此每次学习都是废旧而立新,教者费力、学者费劲。
那么,侧向助跑直腿摆动跳高与其它跳跃教材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至少在落地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而落地方法的自然养成则是整个小学阶段跳跃教材的重点,所谓“不求攻彼,先求自保”,体育教学的一个目的就是学会自我保护。
认识之三:可否“浪费”一小部分教时,对以上的一些反思进行一些探索呢?哪怕结果是无意义的,笔者以为值得做一次尝试。
首先,现行体育教材重复性大,“浪费”的这一部分教时不值一提。
更重要的是,若尝试成功,则可重新开辟出一片广阔的空间供我们继续探索,对传统体育教学进行一次彻底的革新,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本课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架设知识迁移通道,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以巩固跳跃能力的发展。
2. 训练学生思维力,以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交流探索、互助合作的练习习惯。
4. 发展学生力量素质,提高弹跳能力。
四、目标落实与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练教师提示跳跃落地要求,学生分散复习已学过的跳跃方式,体会落地轻巧的要求。
教师巡视指导,帮差补缺。
(二)揭示课题提出本课学习内容与要求(合理过越障碍),出示第一高度(低),启发学生交流、思考过越方法,并分组尝试。
教师巡视启发、激励。
(三)引入跳过障碍概念教师集中介绍学生的一些方式,强调根据障碍情况合理选择过越方式。
出示第二高度(较高),师生共同筛选过越方式,得出结论(较高障碍跳过)。
激励想象跳过方式,组织小组交流尝试,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尝试。
集中展示,学生演示,教师讲评,得出结论(只要不触标志,任何跳跃方法都值得尝试,但要注意落地轻巧)。
出示第三高度(高),激励学生尝试用已有方法跳过(预计绝大多数学生将失礼)。
(四)导入侧向直腿摆动跳高集中提出失利原因,再次筛选过越方式(双脚蹦越已无可能,必须单脚跳起跨过)。
组织分组尝试单脚跳起跨过动作,教师巡视。
集中组织好差生对比演示,学生对比观察分析成败原因(两腿总是钩到标志)。
启发思考解决两腿总是钩到标志的矛盾,小组交流提出假设、分组尝试假设。
教师巡视启发。
集中交流演示,得出结论(直腿跨过)。
分组尝试,验证。
教师个别辅导。
(五)游戏:过越障碍集中,出示第四高度(很高),激励学生自告奋勇尝试直腿跨越(估计将会全军覆没)。
提出问题:如何过越?学生假设、个别尝试(又是全军覆没)。
教师示范(从下钻过)。
揭示根据障碍选择过越方法的道理。
讲解游戏方法规则,学生分组自设障碍,自行设法过越,师生共同参与游戏。
(六)小结讲评跳短绳一、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目标,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及体育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并吸取我国体育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并结合体育活动内容构建了相互关联的内容体系,是以体育的功能来确定学习领域。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德育于体育之中、渗透美育,合理搭配教材,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心情愉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动手动脑能力,正确处理好教、学、练、导的关系,使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
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充分体现现代素质教育的特点,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材选择跳短绳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大众化健身运动。
跳短绳活动强调身体协调配合,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