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北京第十九中新初一分班考试语文真题

2014北京第十九中新初一分班考试语文真题

2014北京第十九中新初一分班考试语文真题
一、基础知识部分(54分)
1、(12分)看拼音写汉字
Xuán yásìnüèyóu qíqīn shíYóu ránér shēng
2、(6分)给加点字注音
要挟.()琴弦.()晕.船()憎.恶()剽.窃()污秽.()
3、(2分)下列几组词语中,全部由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专心至志喜笑颜开不毛之地座井观天
B、群策群立百练成钢万向更新朱丝马迹
C、守株侍兔惊心动魄无独有偶风华正茂
D、死得其所悲欢离合重于泰山龙飞凤舞
4、(4分)照样子写词语。

忠心耿耿
..(后面相同):()大公.无私.(互为反义):()
研究研究(A B A B):()反反复复(A A B B):()
5、(4分)请写出下列成语主角名
(1)()乐不思蜀(2)()闻鸡起舞
(3)()开天辟地;(4)()负荆请罪;
6、(2分)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咱们赶快回家,”妈妈对儿子说:“你爸爸做好饭在家等着我们呢。


B.农贸市场上的蔬菜真丰富,洋葱,花菜,胡萝卜,青椒……应有尽有。

C.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醉酒驾车要被刑拘的规定在现实执法中能否落实?
D.《阅读与鉴赏》杂志近期发表了张老师《读〈荷塘月色〉有感》一文。

7、(2分)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和谐——和煦
解说:两个“和”字意思相同,都是“温暖”的意思。

B.精通——精致
解说:两个“精”字意思不同,“精通”的“精”是“透彻通晓”的意思;“精致”的“精”是“仔细深入”的意思。

C.满载而归——载歌载舞
解说:两个“载”字意思相同,都是“装载”的意思。

D.莫名其妙——名正言顺
解说:两个“名”字意思不同,“莫名其妙”的“名”是“说出”的意思;“名正言顺”的“名”是“名义”的意思。

8、(2分)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我们头顶五六丈的上空,发出一声可怕的霹雳,天空被彻底震裂了,震碎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霹雳的威力之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C.天边几颗调皮的星星,时隐时现,似乎在不知疲倦地和月亮捉着迷藏。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星星时隐时现的情态。

D.看着眼前的木槿,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半截了,还开花!土埋半截了,还开花!
理解: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木槿的顽强精神,表达了作者的震撼与赞美之情。

9、(4分)理解运用古诗词。

①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可以引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②应该在年少时刻苦学习以免将来后悔莫及,由此你想到的诗句是:()
10、(4分)填成语作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螃蟹过街();没根的浮萍()
月亮里的桂树();小葱拌豆腐()
11、(4分)以诗句做谜面,各猜一成语:
例:危楼高百尺。

(摇摇欲坠)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4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豁然开朗。

(2)这幅照片展示了人类破坏环境,残害动物。

13、(4分)按要求写句子
①电脑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普及。

人们不应丢弃用笔书写。

(加上关联词语,组成句子)
②卖火柴的小女孩值得我们同情。

(改写成反问句)
二、阅读部分(16分):
赶考
儿子入初中,几经托人,才能够参加一场入学考试。

我在考场外慢慢走着,消磨自己内心的疲倦和焦急。

内心深处的记忆恍然就在这踱步中醒过来,针扎了似的。

长途客车上,一个蓬头散发的女孩子枕在一个瘦削的中年人肩上,睡着了。

那个中年人穿着一身布衣——不用问就知道是家境极其平常的农民。

那个安然昏睡的女孩就是十五岁的我,我依靠着的父亲要带我去离家几十里的城市参加一所中专学校的英语口试。

一路上我都在昏睡,靠在父亲的肩上我睡得嘴角流出了口水。

父亲带着我住在同村一位在这个城市里做了官的人家。

在他家里,我第一次吃到那样鲜美的牛肉面,第一次盖上了像一片轻柔的羽毛的缎子薄被。

饭后我就去看书,只要一册课本在手我就会忘了一切不自在,何况还有父亲在身边。

在我少年的记忆里,凡是去城里亲戚熟人家里吃饭,哪怕只是一个小时,我手里也拿着课本,课本是我去人家做客的一根拐杖,仿佛唯恐别人查证一个农民的孩子待在城里的理由,课本是我在城里行走的证件。

有课本在手,又有父亲陪着,我甚至记得他家阳台上,早晨总有灰色的鸽子跳上来,咕咕地叫。

记得我拿一个小板凳坐在阳台上,仔细地望着那一片陌生而广大的城市。

我隐隐听见了父亲和那位做官的同乡在说着口试找熟人的话。

一个多月后,坐在高一课堂里的我,突然得知了自己确实并未被录取的消息。

三年后,我终于如愿收到了一所比较有名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亲戚邻人都来祝贺,那时候,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还很稀罕。

客人走后,父亲光脚坐在院里的大石桌上,语气轻缓地叫我到跟前,要我给那年进城考试时寄居在他家的那位做官的同乡写封信,父亲吸着烟,说:“你就写……”他吐着烟,以他有限的初中文化水平字斟句酌,那从容斟酌字句时的幸福表情,我到现在都记得。

夏天的夜晚,月光皎洁。

阔大的月亮底下,父亲从容舒缓的语声中,我仿佛看见了父亲那年和那个做官同乡在夏夜谈话的情景。

——踱步在考场外,我担忧儿子,想念父亲。

至今,我没有听到父亲说过一句当年供我读书的难处,我只记得父亲对躲在县中学一棵大树后面哭泣的我说,“憨着哩,考上了怎能不上呢?”我只记得布衣布鞋的父亲带我去遥远的城市赶考;我只记得每次离家去学校时带够了学费,临走时父亲往往又叫住我,从身上掏摸出几张揉皱的角票再递到我手里,我惊讶地接过,欢天喜地跑了。

岁月往前走,在一个路口,一个停留处,总是会梦醒似的发现当年不曾记得或竟然是毫不觉察的父母的深恩。

这样的发现总是让我惊心,我原是这样的无知。

前行的路上,抚养儿子成长的路上,处处深藏着父亲母亲的深恩。

母亲父亲当年将这样的恩情深深埋藏,让他们无知的女儿一次次碰触这人间的珍贵,收获这惊悚无言的感动。

在考场中的儿子,何时能懂得我此时的心情呢,怕也要在二十多年后的一个时刻吧。

14、(4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次“赶考”。

第一次:
第一次:
15、(4分)结合文章内容体会划横线句子的深刻含义,及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16、(4分)“父亲当年的那一种心情”和二十多年后“我此时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

17、(4分)联系你自己小升初时经历的事情,谈谈二十年后“我此时的心情”带给你的启示。

(30字以上)
三、作文(30分)
题目:我付出我快乐
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字迹工整,中心明确。

300——400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