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17分,1-7题每题2分,8题3分)1、选择音序、部首、笔画的查法都正确的一项( )A、“逸”音序查“Y”,部首查“辶”,九画B、“手”音序查“S”,部首查“丿”,三画C、“涨”音序查“Z”,部首查“氵”,七画2、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陛下bì矜持jīn懦弱rú骇人听闻hàiB、头衔xián斗笠lì混沌dùn 面面相觑qùC、蹒跚pán滑稽jī秕谷bǐ开天辟地bìD、酝酿yùn 苍穹qióng戎机róng贮蓄chǔ3、对下列词语或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菜畦(园地里划分的小区) 御聘(皇帝) 陛下(宫殿的台阶)B、人迹罕至(稀少) 花枝招展(伸展) 变卖典质(当)C、鉴赏(鉴别) 触目伤怀(感情) 精致(精巧细致)D、不屑(轻视,认为不值得) 举箸(胳膊)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4、指出下列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后面的括号内改正。
A、随声附和屈尊迂贵不可就药纤薄单弱( )B、不屈不挠自吹自雷冉冉升起繁复新巧( )C、栩栩如声声名狼籍小心翼翼辛勤劳碌( )D、骇人听闻花枝招展亲差大臣挥霍无度( )5、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1)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________,(A、飘拂 B、飘荡 C、飘扬 D、飘飞)(2)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______(A、泪光 B、泪珠 C、眼泪)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太阳底下晒着阳光,暖和________(A、安稳 B、安适 C、宁静)地睡着。
(4)大家都渴望借这个机会_________(A、考验 B、检验C、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6、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英雄的石像》——《叶圣陶集》——叶圣陶B、《我的老师》——《魏巍散文选》——魏巍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鲁迅D、《浓烟和烟囱》——《中国神话选》——严文井7、判断正误: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他一生写了160多篇杰出的神话作品,成为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 )(2)《最后一课》的主题是表现德国人民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 )(3)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迪。
( )(4)《背影》《春》都是朱自清的作品,其中《背影》是篇反映家庭成员间真挚感情的文章,它的感情基调是热情洋溢的。
( )8、默写填空: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听说能力:(5分)假如遇到下面的情形,话该怎么说才合适?请把你认为合适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
9、当某位同学正在写作业,而你需要向他请教问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0、当他已作了认真讲解,而你仍未完全听懂,想请他进一步讲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三、阅读能力(3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11-16题(11分)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②可别恼。
③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④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⑤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⑥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⑦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①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②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③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11、第一段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什么图?突出了所写景物的什么特点?(2分)12、用“‖”在文中标出第一段的层次,指出前后景色的不同点。
(2分)13、第一段中对所写景物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的是哪些句子?侧面描写的又是哪些句子?(2分)(用序号表示)14、“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寓意?(2分)15、第二段中“也赶趟儿似的”中的“也”同前文中什么地方照应,写出有关句子。
(2分)16、最后的三个自然段,正确的顺序是( )(1分)A、③②①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①②(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7-24题(12分)(1)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帝在更衣室里。
”(2)“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
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
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7、选段(1)从哪三个方面,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写皇帝爱穿新装的癖好?(2分)18、说说选段(1)在全文中的作用。
(1分)19、人们都说谎的原因是什么?(2分)20、作者让一个小孩第一个说出真话,为什么?(1分)21、“皇帝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的目的是什么?(1分)22、选文主要使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2分)23、从选文(2)中可以看出皇帝的又一个性格特点是什么?(1分)24、内臣们明知皇帝没穿衣服,为什么仍然“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2分)(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文后25-29题(10分)朱自清的名作《背影》已镶嵌在我记忆的画屏上,成为一幅永恒的图画……而我的眼前,我的心中,也有一幅鲜活的背影图。
那是星期天的下午,我从城里中学回家,村里刚好在分山砍伐树木。
久已没有为家里干点活的我便随着父亲来到山上。
砍倒一株大松树时已日落西山了。
父亲刚削去树枝,叫我和他一起抬回家。
松树根部大,梢部小,我自忖1米68的块头,抬根部是“小儿科”,就要去抬。
父亲拦着说:“不行,你抬不起,骨头太嫩,等我来抬根,你抬梢。
”父亲说完便蹲下身子,准备把树扶上肩,可是试了几次都扶不上。
我便走到他面前说:“爸爸,我来吧。
”父亲都不同意。
他掏出一袋旱烟抽起来,吩咐我先歇会儿,“天还早呢。
”父亲说。
一袋烟快抽完了。
父亲叫我站起来。
他慢慢地蹲下身,用手拍拍大树,把头凑近松树,“嗨”一声,使劲抱起松树扛到自己肩上,然后小心翼翼地伸展腿部,我觉得他佝偻的身躯在夕阳的余辉中一点一点地凝聚着力量,一点一点地高大。
还剩一口的旱烟吐了出来,笼罩在他的头上,悠悠地在空中扩散。
父亲终于站直了,虽然大树压着他摇晃了几下,但他很快稳住了重心。
我盯着他的背影,我的眼眶湿润了。
几十年来,父亲为了我们兄妹几个的成长,兢兢业业地操持着这个家,奔波辛劳。
他的容颜已在日出日落中憔悴了,他的背已在日出日落中微微弓起……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我和父亲抬着树回家,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到有一座丰碑矗立在心中……“背影图”是悬挂在我心中的高处。
25、本文第4、5、6自然段重点描写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6、本文第4自然段写父亲掏出旱烟抽起来,有哪些作用?(2分)27、本文第7自然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1分)A、叙述B、描写C、抒情D、议论28、父亲坚持不让“我”扛树根,而自己艰难地使劲地扛树根,让儿子扛树梢,表现了什么?(2分)29、为什么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到了有一座丰碑矗立在心中……?(3分)四、文言文(15分)30、根据课文原文填空:(3分)(1)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力者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31、选出对“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一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医生的爱好治疗没有病的人,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
B、医生喜欢治疗没病人的“病”,把治好“病”看成自己的功劳。
C、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32、选出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A、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们立志时,回想过去,不如蜀鄙边境的和尚呢?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去了,有的胜利归来。
C、吾资之聪,倍人也。
——我天资聪明,比别人强好几倍。
D、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从西蜀到南海,不晓得有几千里。
33、对画线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转身就跑) 愿为市鞍马(市场)B、不治将益深(渐渐地) 决眦入归鸟(眼睛)C、两山排闼送青来(推开门) 子何恃而往(凭借)D、吾欲之南海何如?(往、到) 路转溪头忽见(“见”同“现”,看到)34、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2分)A、朔气传金柝,寒光照甲衣B、几处草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水何淡淡,山鸟辣峙。
35、文学常识判断正误。
(2分)A、《观沧海》是晋朝曹操的一首古代诗。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宽阔的胸襟。
( )B、《为学》以蜀鄙二僧朝南海的故事,说明志向坚定,刻苦勤奋,凡事坚持去做,即使条件再差,也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 )C、《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喻老》,作者韩非,喜欢研究刑名法术,是春秋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 )D、《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清代人。
( )36、《扁鹊见蔡桓公》一文阐明了什么道理?(2分)五、作文:(30分)把文题“我懂得了_____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