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材加工贮藏现状及展望

药材加工贮藏现状及展望

药材加工贮藏现状及展望摘要:药材的加工与贮藏是药材生产环节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通过查阅近年相关的文献报道,从而了解其现状和分析所面临的问题,借此对药材的加工与贮藏做深一步的认识,也希望能为解决其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提出一定的展望。

关键字:药材加工贮藏现状与展望药材是指来自天然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其制品的统称[1],药材加工就是对上述生药进行产地加工和依据医疗需要再将初加工后的药材做进一步炮炙,两者是个有机的整体,有时统称为中药炮制[2],而药材贮藏便是对药材加工后的产品进行合理的储藏和保管,以防止其变质损坏,从而保存药性。

由于中药材的生产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等特点,其品质的好坏除与中药材的采收、加工以及贮藏有着密切的关系[3],再加上近年来社会对加大天然药物防病治病的呼吁越来越高,所以药材的加工与贮藏在中药材的生产环节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中药材及其制品的产量和出口量日增加,然而其加工后品质和附加值的提升依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此了解其加工和贮藏现状变得极为迫切。

1药材加工1.1药材产地加工现状药材产地加工作为中药材生产栽培的一个环节,在《中药材生产与质量管理规范》中有明确的的标明,即其第五章内容“采收和初工”[4]。

随着药材加工的规范化的推进,目前,药材产地加工在理论和方法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

在药材产地加工的方法方面,主要包括药材的净制、切制及干燥,经过产地加工的药材一部分可以直接作为中药饮片,另一部分则需要进一步的加工炮制,所以产地加工包含中药炮制的一部分内容。

净制的目的是分开药物部位、分档使其均匀一致、除却非药用部位和杂质。

清除杂质的主要方法有挑选、颠簸、筛选、风选和水选,如采用风选的方法去除紫苏子的杂质和非药用部位,通过水洗洗去附着在酸枣仁的泥沙和盐分。

分离非药用部位的主要方法依据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去残茎、去残根、去皮壳、去毛、去心、去芦、去核、去瓤、去枝梗、针对昆虫类药材的去头尾足翅以及针对动物类药材的去残肉,如乌梅山楂的去核和鹿茸枇杷叶的去毛处理。

药材的清洗是药材净制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喷淋法、刷洗发、涮洗发和淘洗法,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有相关的清洗机器的出现,在某些药材的清洗工作取代了药农,一方面提升加工的进度,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工清洗的不足,如工厂上常用的滚筒式清洗机和传动式高压清洗机。

在药材的切制方面,目前主要的切制方法包括人工和机械切制,机械化切制已经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而特殊类药材依旧需要采用手工切制方能保存药效。

依据最终饮片的类型,药材切制往往又可以分为切片、切段、切块三种方法。

药材的软化是药材切制前的主要准备工作,在大量生产中,除继承和改进传统方法外,目前软化新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如真空加温软化技术和减压冷浸技术。

药材的干燥是药材产地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其操作的严格是否直接影响最终药材的质量性状,否则会因为干燥不当导致药材的吸潮散味、甚至腐烂变质。

目前生产上主要的干燥方法包括人工干燥和工艺干燥,如如接触干燥、气流干燥、真空干燥、沸腾干燥和喷雾干燥,现代干燥技术与设备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包括冷冻干燥、红外及远红外干燥和微波干燥,如西洋参的干燥采用的电热风干燥室和冻干人参的冷冻干燥工艺[5]。

在药材产地加工理论方面,主要是近年来诸多学者对药材传统加工方法进行了历史沿革的探究和现代理论研究,并有学者结合传统和现代的加工技术,对药材的加工理论做出了新的阐释,从而进一步优化改善现有的加工技术[6-7]。

学者钟凌云等人通过对麻黄炮制历史沿革分析的综述,认为麻黄草质茎生物碱含量要远远高于木质茎,所以提出去除木质茎的净制要求口[8]。

随着人们对药材加工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某些传统加工方法被证实严重危害药材的药用功效,甚至会产生物质,辛爱玲等学者研究发现通过传统硫磺熏制的山药,其硫含量严重超过正常水平,因此对人们的身体具有一定的损害[9]。

1.2药材炮炙现状目前,药材的炮炙一方面沿用我国传统药材炮炙的方法,如炒法、炙法、煅法等,另一方面借助现代技术对传统药材的炮制方法加以改进和创新,如机械的引入,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药材的炮炙效率和科学性,也使得的药材的炮炙工艺趋向多样性和专业性。

针对药材炮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传统炮炙方法的科学验证和炮炙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

吴伯英通过对比姜黄炮制前后有效成分、指纹图谱的变化,发现炮炙前后姜黄中的姜黄素和浸出物的含量变化不显著,但挥发油的含量相对鲜品下降近35%,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姜黄的止咳平喘功效并不显著[10]。

王立岩等人通过对附子炮制前后有效部位强心作用的实验研究,发现附子炮制前后有效部位对离体蛙心有增大振幅作用,而对振动频率无显著作,以此作为附子强心作用的理论依据之一[11]。

1.3现存问题1.3.1加工方法混乱,缺乏统一标准一方面我国地域广大.各地用药习惯不同,南北差异较大,炮炙方法不统一,存在着严重的“各地各法”和“一药多法”的问题,如芍道地产区加工方法有煮后去皮和去皮后煮两种加工方法,其加工出的药材外观和有效成分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为了增加药物的重量,在中药中掺假,以获得高额利润,如金银花加工过程中中掺入一定的山银花。

再加上药典对某些药材加工要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如辅料和加工设备的选择,导致中药材炮炙质量层次不齐[12]。

1.3.2专业人才流失,教育培训落后由于待遇和工作条件不理想等因素,近年来中药加工人才流失严重,许多从事中药材加工的研究与技术工作人员转行,导致相关人才严重匮乏,再加上参与药材加工的人员大多是个体经营户口,其定生产经验有限,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

1.3.3科研投入不足,加工方法落后,由于受到长期利益的驱动和研究经费的限制,导致政府和药材公司对药材加工的重视度低和科研投入不足,导致我国的道地药材产区大多采用传统的加工方法,但有的方法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设备的陈旧落后、生产方式的手工作坊式是中药炮制现代化。

1.3.4管理体制不健全,市场流通混乱我国药材加工管理长期以来不受重视,所以目前其管理体制不健全.法规建没与监督机制不完善,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材加工的现代化推进1.4解决措施经过上述分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措施加以应对药材加工面临的诸多问题。

首先,建立健全药材加工行业规范,标准化加工与炮制中药材,即为药材的产地加工标注、炮制品标准、辅料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其次,实现中药材产地加工和中药饮片炮制一体化,从而促进中药材产地加工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更好地保证中药材的质量,降低中药材加工成本[13]。

第三,加强行业管理,制定相关法规,健全监督机制,从而依据相关管理规范促进其行业发展。

第四,加大科研投入和相关人才培养,做到扶持药材加工相关的应用研究,鼓励对传统工艺的不足之处予以改进、改良,实现传统工艺现代化的转变并完善我国高校药材加工与炮制人才的培养方案。

2药材贮藏2.1现状随着我国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药材贮藏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目前,我国中药材的贮藏方法一方面是沿用传统的贮藏方法,也对其进行了相应的现代化改造,甚至剔除,如对抗贮藏法、化学药物熏蒸法以及干沙埋藏法、谷糠贮藏法,杨汉云采用除氧剂贮存党参,发现可降低其总含糖量并减缓了党参贮藏中氧化分解速[14]。

对抗贮藏法利用一些有特殊气味,能起驱虫防霉作用的药材与易生虫发霉的药材共贮,达到防止药材生虫发霉的目,林学鑫等人通过研究传统对抗贮藏方法中花椒与药材组合,发现其防霉的原因在于花椒中的挥发油起了防霉作用[15]。

传统采用的硫磺熏至法虽然能得到很好的药材外观形状,但由于其硫含量超标而受到制止。

另一方面现代药材贮藏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气调贮藏通过充加N2或CO2等惰性气体,通过降低环境中氧气含量,杀灭害虫和好氧性霉菌,抑制中药材自身的一些氧化反应,来保持中药材的品质[10],气幕防潮技利用气幕装在库房门上,配合自动门以保证仓库内干燥冷空气不排出仓库,阻止湿热空气进入仓库,达到仓库防潮目的[16]。

以上所有药材贮藏方法都是在药材仓库里实施,目前药材仓库的设置日趋科学合理化,仓库的配套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再加上现代仓储设备的引入,使得药材的贮藏技术日益规范和完善。

2.2问题解决措施目前,我国药材贮藏技术水平的发展不均衡,只有中型和大型药材生产企业才具备现代化的药材贮藏仓库和相应的技术,而欠发达的药材生产厂家,中药材的多存放在临时设置的仓库中,没有规范的、集中的药材储存仓库,贮藏方式落后,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导致中药材出现发霉、虫蛀、变色等,加上由于地域差异导致的药材贮藏技术无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药材的贮藏深深关系着药材饮片的存放时间和质量性状,其解决需要本着因地制宜、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可以通过依托国家政策,采取与科研单位合作的方法,探索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加速中药材贮藏现代化的科学研究。

另一方面,合理布局中药材仓储网络,不断完善中药材的储备机制,推进药材生产加工与贮藏的一体化。

最后,可以根据库房条件及中药材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或几种技术联合使用,可促使中药材的贮藏保管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

3药材加工贮藏展望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培养一批中药炮制、栽培、鉴定、传统制药工艺等传承技术人才,推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对中药饮片生产质量和中药材、中药饮片流通监管,可见药材贮藏和加工的建设和发展也必将得到国家和地方上政策的支持,再加上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中药材的质量性状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药材标准规范化标加工和贮藏方法的优化改进和现代技术及设备的引进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推进。

参考文献[1]田义新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3-4.[2]李向高.药材加工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3]王栋,范圣此,李安平.中药材贮藏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3, 15(5):416.[4]蔺海明.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303.[5]冯鑫,陈晓林,石磊,等.西洋参传统加工及现代加工技术展望.人参研究,2010,1:27-28.[6]龙全江.论中药材加工的历史渊源与现代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2005,12(7):1-2.[7]曲琰,贾天柱.中华中医药学会四大怀药与地道药材研究论坛暨中药炮制分会第二届第五次学术会议与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辽宁:辽宁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47-49.[8]钟凌云,龚千锋,祝婧.麻黄炮制历史沿革分析[J].中成药,2008,30(12):1824-1825.[9]辛爱玲,崔援军.硫磺熏制对山药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8,12(5):421.[10]吴伯英.姜黄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比较研究[J].中药与临床,2012,3(3):10-11.[11]王立岩,张大方,曲晓波.附子炮制前后有效部位强心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5):[12]郭垒.中药炮制现状及应对措施[J].中医中药,2011,7(34):81[13]杨俊杰.张振凌.中药材产地加工与中药饮片炮制一体化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9):817-818.[14]杨汉云.党参贮存法[J].山西农业,2001(9):42.[15]陶薇,马梅芳.浅谈中药贮藏保管新技术[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3):200.[16]黄燕,郑贤国.中药的保鲜方法和贮藏技术[J].中国现代中药,2012,14(7):44-4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