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课程设计
强风化花岗岩:灰黄、褐黄色,风化裂隙发育,岩体极破碎,呈散体状结构,上部岩芯呈砂土状,手捏易碎,中下部岩芯呈碎块状。成份主要由石英、风化长石及少许云母组成,其中部分长石已高岭土化,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5级,标贯试验击数实测50~63击,均值55.8击,力学强度高,压缩性低,但如遭受长时间泡水作用,也会较快软化,崩解而导致强度降低。本次钻探所有钻孔均有揭示该地层,有9个钻孔揭穿该地层,揭示厚度10.40~12.50m,平均层厚11.0m,其余钻孔均未揭穿。
3、场地特征状况
地下水埋藏与性质:各钻孔混合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20~2.30m。区内地下水位年变幅约1.50m。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不具腐蚀性。
抗震设防: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拟建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场地地震效应:本场地地面下20m深度范围内分布有⑸饱和细砂,初步判别属可液化土层,建议该层的桩周摩阻力乘以折减系数2/3。根据标贯试验结果,依照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有关规定,可不考虑震陷问题。
桩基工程课程设计
一、设计资料:
1、荷载及典型地质剖面图
(1)建筑标准层平面示意图(图1)
某高层住宅楼,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高度60米,底层柱子截面 (砼强度等级C60),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等级为3级。±0.00相当于黄海高程+7.80m,室内外高差为400mm。
(2)底层柱底荷载:
中风化细粒花岗岩:浅灰、灰白色,矿物成份由石英、长石及少许云母组成,岩体较破碎,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碎块状结构,岩芯呈短柱状,RQD值一般75%~90%,岩石工程性质较好,岩石室内饱和单轴抗压强度87.00~126.20MPa,标准值95.16 MPa,属坚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3级。本次勘探有9个钻孔进入该岩层,进入深度1.50~7.92m。
计算桩顶荷载:承台及其上覆土层的平均重度取 。
桩顶平均竖向力:
单桩水平力验算:
不论桩周土的类别如何,单桩的竖向受震承载力均可提高25%。对于抗震设防区必须进行抗震验算的桩基,可按下列公式验算单桩的竖向承载力:
②五桩承台
由于在5桩承台中,柱⑨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大,则选用柱⑨进行验算:
如图示,桩距S=3d=1.5m,承台埋深2.2m,承台高度h=1.4m,桩顶伸入承台50mm,钢筋保护层厚度取70mm,有效高度 ,承台边长a=2.5m。
淤泥质土:深灰、灰黑色,鳞片状结构,饱和,呈流塑至软塑状,含腐殖质。该层属全新统长乐组海积层,全场区均有分布,揭示层厚1.10~5.70m,平均层厚2.40m,底板标高-17.67~3.39m。
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很湿,呈可塑、絮状结构,含少量石英细中砂,标贯实测击数6~21击,均值10.9击,为中等压缩性土,力学强度一般。属全新统长乐组冲积层,分布于场地内的大部分地段,揭示厚度1.80~17.30m,平均层厚7.00m,底板标高-21.16~-3.79m。
(2)地基岩土体评价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由⑴粉质粘土、⑵淤泥质土、⑶粉质粘土、⑷淤泥质土、⑸中细砂、⑹粉质粘土、⑺淤泥质土、⑻圆砾、⑼残积砂质粘性土、⑽全风化花岗岩、⑾强风化花岗岩和⑿中风化细粒花岗岩组成。其中:
粉质粘土:灰黄、黄褐色,湿~饱和,呈软塑~可塑状,蜂窝结构,该层属全新统长乐组冲积层,标贯试验实测值3~12击,平均7.5击,强度一般,属中高压缩性土。本场地除河沟处缺失外,其余地段均有分布,揭示层厚2.40~3.90m,平均层厚3.00m,底板标高1.29~5.09m。
表1地基土设计计算指标(表1)
序号
土层名称
重度r
kN/m3
压缩
模量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预应力管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
冲钻孔桩极限
承载力标准值
(kPa)
Es1-2
MPa
推荐值
qsiK
qpK
qsiK
qpK
⑴
粉质粘土
18.1
4.80
120
46
34
⑵
淤泥质土
15.1
1.93
45
22
18
⑶
粉质粘土
由于长细比较大,则采用摩擦型桩的挤土桩。
2、桩的截面尺寸、该建筑地下土层信息和桩长
选用PHC 500 AB 100-14型PHC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80。查阅《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_13476-2009)中表4管桩的抗弯性能、《PHC管桩国家建筑标准图集规范》(10G409)13页得PHC 500 AB 100-14的基本参数:
桩轴心受压时
5、局压计算
柱混凝土采用C60,桩身混凝土为C80,设承台混凝土为C50。
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①柱对承台其中
6、桩基承载力验算
(1)单桩承载力验算
①四桩承台
由于在4桩承台中,柱⑦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大,则选用柱⑦进行验算:
如图示,桩距S=3d=1.5m,承台埋深2.2m,承台高度h=1.4m,桩顶伸入承台50mm,钢筋保护层厚度取70mm,有效高度 ,承台边长a=2.5m。
⑽
全风化
花岗岩
20.0
13.00
310
90
9000
78
3000
⑾
强风化岩
21.0
15.00
500
120
10000
100
3500
4、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理论重量: 极限弯矩
抗裂弯矩标准值 开裂剪力检验值:
桩身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
选择⑾强风化花岗岩作为桩端持力层,PHC管桩进入持力层1 m。假设承台的高度是1.4m,管道埋深0.8m。
该建筑地下土层信息:
①勘察钻孔ZK1:
②勘察钻孔ZK2:
③勘察钻孔ZK3:
④勘察钻孔ZK4:
⑤勘察钻孔ZK5:
⑥勘察钻孔ZK6:
综上所述,场地岩土体种类较多,但土层分布均匀,除中细沙局部会产生轻微液化外,各土层工程地质性能变化不大,场地综合性较好。
(3)基础方案选择
拟建建筑物18层,单柱最大荷重标准值为 。场地上部土层承载力较低,不具备天然地基的工程条件,应采用桩基。根据场地图的工程特征和当地的施工条件,拟采用高强PHC管桩基础方案。
3、确定桩数并进行平面布置
综上:四桩承台的柱有:17
五桩承台的柱有:2 3 489
六桩承台的柱有:5 6
4、桩身结构设计
①吊装点
考虑最不利的单点起吊,其中桩长为14m,考虑起吊过程中的动力影响将荷载乘以1.5的放大系数来考虑这种影响。
均布荷载:
计算模型
弯矩图( )
满足抗裂要求。
②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
淤泥质土:深灰、灰黑色,很湿至饱和,呈软塑~流塑状,薄层状构造。为低强度、高压缩性软弱土,工程性能差,属全新统长乐组海积层,水平分布不均,多处缺失,揭示厚度0.70~18.00m,平均层厚5.50m,底板标高-25.31~-6.84m。
中细砂:灰黄、浅灰,饱和,多呈稍密状,局部松散状,砂粒成份以石英为主,次圆状,级配差,含泥量10%~15%,夹极薄层淤泥质土,局部过渡为中砂,标贯实测击数7~19击,均值11.0击,力学强度一般,该地层为全新统长乐组冲积层,水平分布不均,本场地大部分地段缺失,揭示层厚0.50~6.80m,平均层厚3.30m,底板标高-23.22~1.09m。
1)基本组合,见图2
2)标准组合,见图3
3)准永久组合,见图4。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钻孔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5
2工程地质剖面图
1-1剖面,见图6
图6
2-2剖面,简图7
图7
2、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场地适宜性评价
拟建场地内及其周围,除中细砂层为液化土外,未发现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其他不良地质作用;本次勘察未发现风化岩内有洞穴、临空面或软弱岩层存在,场地稳定,适宜拟建筑物建设。
粉质粘土:灰黄、褐黄,很湿,呈可塑状,标贯试验实测值7~14击,均值11.1击,为中等压缩性土,力学强度一般。属全新统长乐组冲积层,分布于场地内的局部地段,多处地段缺失,揭示厚度0.80~9.90m,平均层厚4.0m,底板标高-25.99~-10.66m。
淤泥质土:深灰、灰黑色,很湿至饱和,呈软塑~流塑状。为低强度、高压缩性软弱土,工程性能差,属全新统长乐组海积层,分布于场地内的局部地段,多处地段缺失,揭示厚度0.60~10.30m,平均层厚5.0m,底板标高-29.18~0.04m。
计算桩顶荷载:承台及其上覆土层的平均重度取 。
桩顶平均竖向力:
单桩水平力验算:
不论桩周土的类别如何,单桩的竖向受震承载力均可提高25%。对于抗震设防区必须进行抗震验算的桩基,可按下列公式验算单桩的竖向承载力:
③六桩承台
由于在4桩承台中,柱⑦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大,则选用柱⑦进行验算:
如图示,桩距S=3d=1.5m,承台埋深2.2m,承台高度h=1.4m,桩顶伸入承台50mm,钢筋保护层厚度取70mm,有效高度 ,承台边长a=2.5m。
全风化花岗岩:灰黄色,岩芯呈散体状,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长石等矿物已风化成土状,岩芯遇水易软化、崩解,极软岩,岩体完整性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RQD指标为0,标贯试验击数实测27~49击,均值36.9击,力学强度较高,。本次勘察所有钻孔均有揭示,揭示厚度0.70~9.80m,平均3.00m。底板标高-39.54~-13.0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