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优劣之历代观点综述
摘要:历代王维、孟浩然二人一直并称,因为二人私交甚笃,且二人在山水田园诗上风格相近。
但二人在创作、思想、才华以及诗风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历代对王孟优劣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王孟优劣之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王孟优劣
一、王孟的山水田园诗
盛唐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并取得高度成就的作家,主要是孟浩然和王维两位大家。
王孟并称已久,不仅因为二人私交甚笃,还有此二人留有大量的山水田园诗传世。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
王维歌咏自然之诗,“既承晋宋之陶谢诗,复开唐田园山水诗之途径,独得神韵之佳趣,融释道之理于其中,另辟蹊径,自成一家之风。
”1王维是唐代诗坛的重镇,盛唐“三鼎足”之一,又是诗、画、音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大师。
王维的田园诗主要风格就是“冲淡”,所谓冲淡,就是冲和、淡泊。
杨延芝释之为:“冲而弥和,淡而弥旨”(《诗品浅解》)杨振纲则曰:“冲,和也;淡,淡宕也。
”(《诗品解》)有很多作品体现王维这一风格,例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这些诗不仅出现了闲、静、寂、无、空等冲淡的字眼,而且出现了冲淡的意境。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
诗人尽情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
然而,诗人难道真能百分之百地达到忘我、无我的境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诗人所希冀的只是忘掉官场的挫折、命运的坎坷、人世的烦恼,也就是将人生道路上所遭到的险恶风云忘得一干二净。
此外,王维的冲淡并非幻灭、死寂,而是富有生机的,他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力转化为凝固的生命力的结果,活跃的生命力呈现出流动状态,凝固的生命力则呈现出静谧的状态。
例如在《辛夷坞》里,尽管涧户寂无人,但由芙蓉花发红萼、且开落,就给寂寞的山涧增添了生气。
1《唐诗论考》柳晟俊著;中国文学出版社;第49页
孟浩然的田园诗侧重描写在襄阳隐居时的种种高雅生活和闲情逸致,诸如高士的孤怀、隐居的幽寂。
登临的清兴、静夜的相思等。
他善于把握微妙的情绪,并统一于清旷的境界。
如《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在漫游吴越、两湖等地的过程中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行旅诗。
他注意对生活的领悟,不刻画,不雕琢,浑然而就,创造出很多清空的意境。
和他的田园诗一样,冲淡仍然是孟浩然的主要风格。
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烟水空濛,野旷天低,暮色苍茫,羁旅无依,惟有江中月影近在身旁,似解慰人孤寂。
孟浩然的事以情兴为主,他在诗里也多次强调“兴”的生发,孟浩然在盛唐诗人中最早提出发兴,明确指出了人对自然的兴会在山水田园诗的重要性。
二、王孟相通的诗性
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
他以不刻画不雕琢的白描手法写景抒情,直寻兴会,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创造了浑融完整的意境,给盛唐山水田园诗提供了重要的艺术经验,代表着盛唐南方山水诗的最高成就。
王孟性爱山水,是承袭中国文人的传统、一方面,现实总是不断地困扰和触动着诗人们脆弱易感的神经,纵情山水、搜奇觅秀能使之实现诗意的超越;另一方面,禅风的熏陶,亦使文人们乐于潜心林泉,远离尘俗,从而在喧嚣与燥动之外,寻觅和归返精神的家园。
王、孟承袭了这一传统,又超越了这一传统。
他们对山水的歌咏均非简单的模范山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而是以山水抒写性情,并融之以对宇宙生命的个性体悟与思考,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性灵山水,在这些表现性灵的山水诗中,诗人多不以客观摹写自然山水为目的,而是努力使山水物象成为心灵的投影或心灵的外化、“垂钓坐盘石,水清心益闲”,“润竹生幽兴,林风入管弦”、“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孟氏山水,神思与大自然冥合同化,有情景浑融、意境浑成之美、“独坐幽堂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小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鹿柴》)王氏山水,表现心灵直接领悟的物态天趣,创造出造化与心灵的契合境界、通过寄情山水来表现各自的性灵,展示了王孟在创作手法上的一致性。
王孟的山水诗均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反映了二人在审美趣味上的一致性、受朝野道风的影响,二人小约而同地沾染了浓厚的隐十审美趣味,从而将忘我、恬静的隐逸境界视为审美理想来追求、)土、孟又极注重山水意境的营造与生发,乐于调动自己诗人的
感觉和才华观照自然,暗物兴情,把因景物而感生的种种兴致,通过移情作用寄情于景,借景抒情创造出种种情致与景色融合无间的艺术境界。
三、王孟优劣的历代观点
虽说王孟历代一直并称,但历代对王孟二人孰优孰劣一直存在争论。
他们二人同时代的李白,显然偏重孟浩然,李白有《赠孟浩然》一诗,中有一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对孟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但对同样是同时代的名诗人王维却无一字提及。
明陆时雍评价王维“世以李、杜为大家,王维、高、岑为傍户,殆非也。
摩诘写色清微,已望陶谢之藩也。
”(《诗镜总论》)这里对王维的评价颇高,把王维作为盛唐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与陶谢比较,可见对王维的推崇。
宋人《彦周诗话》:“孟浩然王摩诘诗,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
老杜诗云“不见高人王右丞”,有云“吾怜孟浩然”,皆公论也。
”由此可见杜甫比较推崇王维。
明李东阳评价两人之诗尝云:“唐诗李杜之外,孟浩然王摩诘足称大家。
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澹,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麓堂诗话》)清人有《消寒诗话》如此评价二人:
昔王阮亭与汪所文论诗,汪问:“王摩诘、孟襄阳同为一时,何以人称王孟,岂有低昂邪?”阮亭曰:“孟诗细味似不能免俗,此论亦微矣。
”
清人刘大勤评价他们两个人的优劣:
问:“王孟诗假天籁为宫商,寄至味于平淡,格调谐畅,意兴自然,真有无迹可寻之妙。
二家亦有互异处否?”
答:“譬之释氏,王是佛语,孟是菩萨语。
孟诗有寒俭之态,不及王诗天然而工。
惟五古不可优劣。
”
这里是说孟诗不及王诗“天然而工”,虽然说“惟五古不可优劣”,似有抑孟之意。
《韵语阳秋》评价王维:“诗合国风公干之能,画关山水子华之至、加以心融物外,道契玄微……岂他人之可并哉。
”此言王维工诗善画,学养深厚,才华出众。
《后山诗话》有言:“子瞻谓孟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
”’此言孟浩然品味、悟性虽高,但才华、识见有限。
历代虽然少有直接论述二人优劣的言论,但纵观历代诗话一直对王维较为推崇。
这有可能是王维悠然忘我的诗风契合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理,也有可能是王维在绘画、音乐上也有很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王明居:《唐诗风格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余福智:《唐诗底蕴》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葛小音:《唐诗宋词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